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213867 上传时间:2022-09-09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65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九年级物理二模表格分析专项训练(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试题解析)一实验题(共14小题) 1(2014闸北区二模)某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提着实心圆柱体浸入两种不同液体中,在这过程中,研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表面离液面的距离h的关系,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已知圆柱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且液体甲的密度甲大于液体乙的密度乙,容器足够深,液体不溢出)表:液体甲(密度甲)实验序号12345678距离h(厘米)02468101214测力计的示数F(牛)97.86.65.44.231.81.8液体乙(密度乙)实验序号910111213141516距离h(厘米)02468101214

2、测力计的示数F(牛)98765433根据题意和表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圆柱体的重力为牛分析实验序号2、3、4、5、6(或10、11、12、13、14),测力计的示数F与距离h的关系,可以初步得出;进一步分析测力计示数F的变化F与距离h的变化h的关系,F与h的关系是分析实验序号7、8(或15、16),可以初步得出,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后,增大距离h,测力计的示数F大小(选填“增大”或“不变”或“减小”)分析实验序号2与10(或3与11,或4与12,或5与13,或6与14)可以初步得出:同一圆柱体浸入不同液体中,当距离h相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有关 2(2014长宁区二模)小王和小海在学习

3、了串联电路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他们用A、B、C三个导体进行实验,实验中多次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大小,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表一 导体A 实验序号电流(安)电压(伏)10.121.220.242.430.363.6表二 导体B 实验序号电流(安)电压(伏)40.081.250.162.460.243.6表三 导体C 实验序号电流(安)电压(伏)70.061.280.122.490.183.6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中的相关数据和实验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电压相同,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分析数据还可以知道:三个导体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最大(选填“A”、“B”

4、或“C”)小王进一步分析了表格中的数据,得出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的比值是一定值;不同导体,电流与电压的比值不同小海在小王的基础上,将电流与电压的比值定义为一个新的物理量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选填“大”或“小”)若将新物理量取名为“电导”,符号取为“G”,则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式可以写作:I=(用“G”和“U”表示)如果将两个导体串联,它们的电导分别为G1和G2,等效替代它们的总电导为G,请推导总电导与两个串联导体电导的关系式(需要写出推导的过程) 3(2014崇明县二模)小红和小华在游戏中注意到:小球能静止在水平面上,但不能静止在斜面上,若对小球施加一个

5、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就能使小球静止在斜面上,为了探究这个“沿斜面向上的拉力的大小”,小红和小华用两个重力不同的光滑小球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按如图进行实验,每一次实验时,他们改变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并保持拉力的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上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表一 小球重为3牛实验序号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测力计的示数(牛)1301.52452.13532.4表二 小球重为5牛实验序号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测力计的示数(牛)4373.05453.56604.3表三实验序号测力计的示数(牛)7/8/9/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的测力计示数、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重力一定的小球静

6、止在斜面时,它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分析比较实验序号的测力计示数、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当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定时,小球的重力大,使小球静止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大小华发现:当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一定时,使小球静止的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与重力的比值是相等的为了验证这一发现,他们添加了一些器材继续实验他们设计了表三用以记录相关数据,请你完成表三中空缺的栏目 4(2014宝山区二模)某小组同学为了“研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若干小球先后从光滑斜面上由静止滚下,从A到B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在B点分别撞击同一个小木块,并推着木块水平移动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推得

7、越远,表示小球撞击前的动能越大他们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上安装了数据采集系统,自动生成小球在AB段运动中的St图象,并测量了不同小球在水平面推动同一木块移动的距离,部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图2所示是其中两次质量为0.1千克的小球中从不同高度滚下来在AB段运动的St图象实验序号小球质量(千克)小球速度(9)(10)(米/秒)木块移动的距离(米)10.10.220.10.830.20.21.640.30.22.456(1)请根据St图所提供的信息将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整(2)该小组同学在检查实验数据时发现还有甲(0.1千克、0.3米/秒、1.8米)、乙(0.4千克、0.2米/秒、3.2米)两组数据没有填写入

8、表格随后马上将甲、乙两组数据依次补填在实验序号5和6中请你根据上述实验的所有数据及相关条件进行分析,可得出初步结论:分析比较 分析比较 5(2014浦东新区二模)小伟和小李研究物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容器底部所受压强增加量p与哪些因素有关所用相同的柱形容器底部都装有压强传感器,他们在容器中分别倒入一定量的水和酒精(水酒),然后将高H为0.1米的实心柱体缓慢放入液体中,逐步改变其下表面距液面的距离h,如图1,并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表一 柱体浸入水中实验序号h(米)p(帕)10.0210020.0420030.0630040.0840050.10500实验序号h(米)p(帕)60.028070

9、.0416080.0624090.08320100.10400表二 柱体浸入酒精中(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的倍数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浸入同种液体的过程中,(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中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与圆柱体浸入液体深度h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浸入液体的过程中,浸入液体的深度h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对柱形容器底部压强增加量p也越大(3)小李猜想: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时,h的增加量相同,p的增加量也相同小伟猜想:物体浸入同种液体中时,h的增加量相同,p的增加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于是他们用等高

10、的实心圆锥体在水中重复上述实验进行验证,如图2,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三中表三 锥体浸入水中实验序号h(米)p(帕)110.0281.3120.04130.7130.06156.0140.08165.3150.10166.7分析表三中的数据,的猜想正确,由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实心锥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时,如果用实心球重复上述实验,根据上述结论,可推理得出:实心球体浸入柱形容器的水中时, 6(2014闵行区二模)小张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使用斜面能省力但费距离于是他猜想利用斜面做功和不用斜面直接对物体做功可能相等为了验证猜想,他用木块作为研究物体,在相同材质、不同倾角的斜面上进行实验

11、,其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先用测力计测出木块的重力G,并竖直向上使木块匀速上升一段高度h;再将木块放在斜面底端,沿斜面用测力计将木块匀速拉到相同高度h读出每次实验的拉力F的大小,量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斜面的长度L,并把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表三中表一(斜面A)实验序号重力G(牛)拉力F(牛)木块上升距离h (米)斜面的长度L(米)直接提起木块做功WG(焦)拉力通过斜面做功WF(焦)12.51.50.31.20.751.82530.20.81.02.437.54.50.20.81.53.6表二(斜面B)实验序号重力G(牛)拉力F(牛)木块上升距离h (米)斜面的长度L(米)直接提起木块做功WG

12、(焦)拉力通过斜面做功WF(焦)42.520.30.60.751.25540.20.41.01.667.560.20.41.52.4表三(斜面C)实验序号重力G(牛)拉力F(牛)木块上升距离h (米)斜面的长度L(米)直接提起木块做功WG(焦)拉力通过斜面做功WF(焦)72.52.250.30.420.750.95854.50.20.281.01.2697.56.750.20.281.51.89(1)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斜面对物体做功不用斜面直接对物体做功(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最后两列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a)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WG和WF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b)分析表一和表二和表三中WG和WF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