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98209073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丝杠支座的加工工艺及钻3-φ6夹具设计(全套图纸)(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课 程 设 计题 目:丝杠支座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钻3-6夹具设计班级: 机械13-3 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6.6.28 摘要本文是对丝杠支座零件加工应用及加工的工艺性分析,主要包括对零件图的分析、毛坯的选择、零件的装夹、工艺路线的制订、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的确定、加工工艺文件的填写。选择正确的加工方法,设计合理的加工工艺过程。此外还对丝杠支座零件的工序的加工设计了专用夹具.机床夹具的种类很多,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通用夹具,规格尺寸多已标准化,并且有专业的工厂进行生产。而广泛用于批量生产,专为某工件加工工序服务的专用夹具,则需要各制造厂根据工件加工工

2、艺自行设计制造。关键词:丝杠支座,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艺文件,夹具全套图纸,加153893706ABSTRACTThis paper is to screw bearing parts processing applic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analysis, including the parts of the plan, the choice of blank, the clamping, the craft route making, tool selec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cutting condit

3、ions, processing documents. Choose the correct processing methods, design the reasonable process. In addition to the support parts of the process design of special fixture.Machine tool fixture of many kinds, among them, the most widely used common fixture, size specifications have been standardized,

4、 and a professional production plant. While widely used in batch production, specially for a workpiece processing services for the fixture, it needs each factory according to workpiece machining technology to design and manufacture. In this paper, fixture design are the main contents of design jig b

5、oring machine and milling fixture, the design of a test fixture.Key words: support, processing technology, processing method, process documentation, fixture 目录1零件工艺性分析-5 1.1用途-5 1.2技术要求-5 1.3工艺性-6 1.4生产类型-6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6 2.1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6 2.2定位基准-8 2.3加工方法-9 2.4加工阶段与工序-103钻孔加工夹具设计-12 3.1研究原始质料-13 3.2定

6、位基准的选择-13 3.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13 3.4误差分析与计算-14 3.5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144体会与展望-165参考文献-17前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是我们学完了大学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有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而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更好的学习及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内容其中包括了零件的分析,工艺路线的

7、制定,工艺规划设计,某道工序的夹具设计以及该道工序的工序卡,机械加工综合卡片,夹具装配图以及夹具底座零件图的绘制等等。其目的如下:培养学生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熟练运用机械技术基础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及在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正确地解决一个零件在加工中定位、加紧以及工艺路线安排、工艺尺寸确定等问题,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初步具备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规范、图表等技术资料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用和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1 零件工艺性分析1.1 用途 该丝杠支座以20mm孔辅以螺栓与螺丝,使得孔中的轴实现周向、轴向固定。查阅资

8、料表明,该工件一般承受较小的负载。其中65mm孔的精度应予保证。1.2 技术要求: 将该零件的技术要求列入表(1)中 表(1)加工表面 尺寸及偏差(mm)公差及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Ra(m)左,右端面 15IT13 12.520mm内孔20IT136.3平面沉头孔IT73.2内孔3-6IT126.3平面沉头孔3-9IT12内孔2-6.5IT126.31.3工艺性分析零件图可知,该丝杠支座的左,右端面精度要求并不太高,可用铣削加工。用车削加工。20mm内孔对精度要求较高,由于端面为平面,可防止钻头钻偏以保证加工精度。该零件除了内孔之外,其他加工表面精度要求均不高,因此以车床和铣床的粗加工就可达到要

9、求。1.4 生产类型由题目知产量五万件以上,计算其年生产纲领:N零件年生产纲领(件|年)Q产品年产量(台,辆|年)m每台(辆)产品中零件的数量(件|台,辆)a%备品率b%废品率Q=50000台|年,m=1件|台a取3%,b取0.5%计算得 N=51757.5 该丝杠支座的生产类型属于大量生产。2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2.1确定毛坯,绘制毛坯简图2.1.1 选择毛坯该零件因其一般只用于轻载,冲击小或无冲击的场合。考虑到大量生产,为提高生产效率,毛坯选用铸造件。2.1.2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工序余量是指相邻两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也就是在一道工序中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在确定工序间加工余量

10、时,应遵循两个原则:1. 加工余量应尽量小,以缩短加工时间;提高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延长机床刀具使用寿命。2. 加工余量应保证按此余量加工后,能达到零件图要求的尺寸、形状、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工序公差不应超出经济加工精度范围;本工序的余量应大于上工序留下的尺寸公差、行为公差和表面缺陷厚度。根据经验法选取毛坯公差取T=3mm。其余各工序尺寸及公差查机械加工工艺手册可得。以其技术要求确认,普通级公差等级。各加工表面粗糙度Ra均大于等于3.2m。综合以上,可查表确定该零件毛坯的尺寸公差与加工余量。形状为铸造件。 工序号工序内容加工余量经济精度表面粗糙度工序余量最小最大1粗铣的两侧面3IT126.3

11、-0.10.1其他孔类全部铸造实心的,减少铸造难度和缺陷,绘制毛坯零件图。2.2 定位基准2.2.1 精基准:根据其装配要求,选定丝杠支座左端面与20mm内孔作为精基准。因为如需要专用夹具上平面,下平面以及孔加工都要以它们为基准。另外65mm内孔为精加工。2.精基准的选择 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主要考虑如何减少误差保证加工精度和安装方便以及设计基准和工序基准重合问题。当二者不重合时应该进行换算。 1基准重合原则 应尽可能选择零件的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以避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 2基准统一原则 应尽可能选用精基准定位加工各表面以保证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采用统一基准的好处在于可以在一次安装中加工几个表

12、面减少安装次数和安装误差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有关工序所采用的夹具结构比较统一简化夹具的设计与制造缩短生产准备时间便于采用高效率的专用设备大幅度的提高生产率。 3自为基准原则 有些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应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精基准。 4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 有些相互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可以采用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来保证。 2.2.2 粗基准: 需要平整,无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欠缺的加工面,本加工方案选择丝杠支座外圆柱面与右端面为粗基准。在选择粗基准时考虑的重点是如何保证各加工表面有足够多的余量及保证不加工表面与加工表面间的尺寸位置符合零件图样设计要求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1重要表面余量均匀原则 必须首先保证工件重要表面具有较小的加工余量,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 2表面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原则 必须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在工件上有很多不加工表面应以其中与不加工表面相互位置要求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以求壁厚均匀外形对称等。 3余量足够原则 如果零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