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188119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教材分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3单元第9课的第2框的内容。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上一框学习了矛盾的观点之后自然而然展开的。本讲主要通过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地位及关系的讲述,得出我们看具体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这本书的一个重要方法。学好本课对于学生们能够正确的认识事物,分析问题以及下一阶段的学习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

2、基础,是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和途径。2、能力的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各种矛盾的能力,初步学会从错综复杂的事物中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是学生坚信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如何处理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难点:弄清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但实践能力普遍较弱。本框所学知识理论性较强,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个概念极易混

3、淆,学生较难理解。而且本框内容属方法论要求,需要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生在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上还比较薄弱。五、教学方法:1、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推荐精选“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2、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六、课前准备1、对立统一观点的相关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

4、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录像:电影辽沈战役片断(林彪在攻锦、攻沈问题上的犹豫不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首攻锦州的决心;解放军攻克锦州;辽沈战役的结局)。(1)设疑:辽沈战役的首攻点选择在哪里?攻打锦州对辽沈战役和东北其它战场乃至全国战局有何重要意义?请学生结合学过的历史知识回答。(2)问:当时东北战场存在着哪几对敌我矛盾?决定整个东北战局的是哪一对矛盾?从哲学上来看,它体现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辽沈战役中首攻锦州体现了在复杂事物中要善于抓住重点(板书)的道理,这就是我们

5、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问题一:再次阅读教材P72方框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1)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精讲点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 主、次矛盾的含义。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推荐精选在一定条件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第一,原来的主要矛盾解决

6、了,或者基本解决了,这时,原来处于次要地位的某种矛盾就会突出起来,成为主要矛盾。第二,有的时候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由于出现了新的条件,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探究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73上面的那首诗,思考并讨论(1)这首诗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2)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同学、老师、家长和自己?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探究提示:(1)这首诗说明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2)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引导,导入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精讲点拨:(1)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

7、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探究深化: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该知识点是上面所学的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1)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首先,从理论角度看,这是因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并不是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的,主、次矛盾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并且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其次,从社会实践角度看,我们必须坚持“经济与社

8、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的观点,这是今后15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九条重要方针之一。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同时又要善于围绕中心抓好其他工作,学会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防止“单打一”。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2)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推荐精选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注意: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

9、要方面。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两点论”与“重点论”的联系。二者是紧密相联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探究活动二:学生阅读教材P7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一段话,并思考讨论(1)上述材料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分析具体问题的?精讲点拨:(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含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

10、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思维拓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矛盾特殊性原理。(2)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各种事物内部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这是一切认识的起点。如果离开了对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就无法区分事物,也就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了。 教材中毛泽东同志的名言特别强调了认识事物的基础性的东西,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研究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各种事物的质的区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11、 改造世界就是解决矛盾,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解决矛盾。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因此,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如果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企图用一种模式去解决不同的矛盾,是注定要失败的。推荐精选思维拓展: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你能说出几个蕴涵这一哲理的成语、俗语吗? 如“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量人为出”“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看菜吃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等等。探究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74孔子的实例,思考并讨论孔子的做法包

12、含什么哲学道理?探究提示:孔子对不同人所问的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包含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违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去分析具体矛盾的不同特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满足于形式主义的“一刀切一风吹”,结果不但不会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在对待矛盾问题上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相反的成语和俗语有:“千篇一律人云亦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纸上谈兵画蛇添足”“草木皆兵”“生吞活剥”“生搬硬套”“粗枝大叶”“不问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等。 小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也是我们在一切实际工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的基本方法。坚决反对不重视矛盾特殊性的研究,

13、不去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变成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空洞理论的错误做法。(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1、同学们把相关的题目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知识点。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九、板书设计主

14、次矛盾含义及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含义及辩证关系原理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推荐精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十、教学反思重点学习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知道了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对事物的矛盾及其两个方面要做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做到既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和次要方面。【导学案】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二框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

15、系 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其相互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二、预习内容(1)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对事物发展起作用的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 。(2)矛盾着的双方在力量上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地位,起的一方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叫做矛盾的。(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4)世界上一切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的基础,也是的关键。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疑惑点疑惑内容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知道主次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推荐精选2、能够运用相应的原理分析具体事例二、学习过程探究问题一:再次阅读教材P72方框中的内容,并思考讨论(1)毛泽东提出先攻打锦州战略决策的哲学依据是什么?(2)结合生活事例,谈谈你在面对复杂事物时是如何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探究活动二: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