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之“成志于学”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7955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生“核心素养”之“成志于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生“核心素养”之“成志于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生“核心素养”之“成志于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生“核心素养”之“成志于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核心素养”之“成志于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生“核心素养”之“成志于学”南江县九顶小学石务“核心素养”在我的理解中,它不单指学生的思想、品行、 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应该是指当下学生在大时代背景下的 综合素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积极培养:“富强、明主、文 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学生、老师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也应时时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做合格公民。也就是说小学生 的核心素养应该承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一、何为“成志”?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这里我就说说小 学生的志向问题。“志”本义为志向,心之所向。乃是人一切行 为之根本,世无无志之人,

2、只有大小之分。清华大学附小将小学生志向问题作了比较认真的研究总结, 主要总结为:“立志、言志、行志、成志”四个阶段,这是他们 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共同的理想。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好汉立志达到目的,好马登程达 到千里。只有立下适合自己的志并朝之奋斗,最终才会实现自己 的志,即为“成志”。二、为什么需要“成志教育”?赞科夫说:“为了在教学上取得预想的结果,单是指导学生 的脑力活动是不够的,还必须在他身上树立起掌握知识的志向, 即创造学习的诱因。”立人为本,成志于学。学习立志,学习做人,学会创造。“志 不强者智不达”,从兴趣到志趣到志向,每个人都需要树立远大 的志向,努力成为高尚的人。三、“成志”

3、的价值观。要看“成志”的价值观就不得不说现在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 的人?在我看来满足四个方面: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只有全面发展的教育才是均衡的教 育。2、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现在大多数学校的教育都与社会脱 节,造成了很多学子刚身处社会的时候一片茫然,需要太多的时 间去自我适应。因此,我们的教育只有紧密的与社会相接才是实 用的教育。3、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有追求的人。提到人格健全的教育, 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是不是所有的教育都做到了? 只能 一笑而过。因此只有培养人格健全的学生才是健康的教育。4、培养有爱国情怀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爱国 情怀,要围绕国家实时的方针政策。“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 这才是发展的教育。四、如何“成志于学”?如何“成志于学”也就是如何开展“成志”教育?1、明确主体。主体应该是学生、老师、家长的全员参与。2、明确目标。要与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命运相连,这样既体现出国家和民族对少年儿童的殷殷期待,更体现了学生自己独立的精神人格。 尽管各人的志向和人生规划各不相同,但都要在承载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使命的基础上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明确理念。要让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不以哪家独大,围绕“核 心素养”实现良性发展。4、明确教育方式。“成志”教育可以贯穿在平时的每个学习过程中。升国旗时 的“国旗下的讲话”、班会、队会、读书活动、课外活动上都可 以展现。学校也可组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各类公益活动。 还可以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去体现。让学生先立“大志”,再以“大志”为中心立一个个有用的 “小志”,让“小志”布满整个学习过程并一个个努力实现,从 而形成“志趣”,最终达到实现“大志”的目的。总之,志向是天才的幼苗,经过热爱劳动的双手培育,在肥 田沃土里将成长为粗壮的大树。不热爱劳动,不进行自我教育, 志向这棵幼苗也会连根枯死。立志于学,行志于学,成志于学。人生活在世界上好比一只 船在大海中航行,最重要的是要辨清前进的方向,用对前进的动 力,最终到达彼岸的一定是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