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8170674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浸出制剂与中药制剂第一节 浸出原理浸出制剂(见教材图4-1)系指用适当的溶剂和方法,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 分所制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药物制剂。浸出制剂具有原药材各浸出成分的综合疗效,作用缓和持久,毒性作用较低。 与原材料相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浓度,减少了用量,便于服用。但在贮存过程 中易产生沉淀、变质,影响外观和药效。特别是水性浸出制剂,更易发生这种变 化。浸出制剂的类型主要有:(1)水浸出制剂。在一定加热条件下,药材用水浸出而制成的制剂,如汤 剂、中药合剂。(2)含醇浸出制剂。在一定条件下用适当浓度的乙醇或酒浸出的制剂,如 酊剂、酒剂、流浸膏剂、浸膏剂。有些流浸膏虽是用水浸出的,但制成品

2、中一般 加有适量乙醇。(3)含糖浸出制剂。一般系在水浸出剂型的基础上,经浓缩等处理后,加 入适量蔗糖或其他赋形剂制成。如内服膏剂(膏滋)、颗粒剂等。(4)精制浸出制剂。用适当溶剂浸出后,将浸出液经过适当处理后而制成 的制剂。如由中药材提取的有效部位制得的注射剂、片剂、气雾剂等。【相关链接】中药制剂的改革一、浸出过程浸出过程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形成浸出液的全部过 程。它实质上就是溶质由药材固相转移到溶剂液相中的传质过程。浸出过程不是 简单的溶解作用,一般需经过下列几个阶段(见教材图 4-2)。1浸润阶段 当药材粉粒与浸出溶剂混合时,浸出溶剂首先附着于粉粒表面使之润湿,然 后通过

3、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浸出溶剂是否能附着于粉粒表面取决 于二者之间的界面情况。浸出溶剂和药材的性质又是界面情况的决定因素,其中 溶剂表面张力和药材中含有物性质起着主导作用。2溶解阶段 药材中有效成分往往被组织吸收,具有一定亲和力。浸出时溶剂对有效成分 具有更大的亲和力才能引起脱吸附而转入溶剂中,这种作用称为解吸作用。溶剂进入细胞后,可溶性成分逐渐溶解,溶剂种类不同,溶解的对象也不同。 水能溶解晶质及胶质,故其浸出液多含胶体物质而呈胶体液,但乙醇浸出液中含 有较少的胶质,非极性浸出溶剂的浸出液则不含胶质。3扩散阶段当溶剂在细胞中溶解大量可溶性物质后,细胞内溶液浓度显著增高,具有较 高渗

4、透压,从而细胞内外出现较高的浓度差,这是扩散阶段浸出的推动力。浸出 过程的扩散阶段并不像固体化学药品在溶液中的扩散那样简单,因为被浸出的高 浓度有效成分在细胞壁内,要到达周围低浓度的溶剂中去时,首先必须通过药材 组织这个障碍,即借助毛细管引力使细胞内部的高浓度浸出药液经过药材组织的 毛细管后流到药材表面形成一层薄膜,亦称为扩散“边界层”。浸出成分最终通 过此边界层向四周的溶液中扩散。4置换阶段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否则D、F及t值将失去作用,浸出过 程也就终止。因此,用新鲜溶剂或浸出液置换药材粉粒周围的浓浸出液,以提高 浸出推动力是保证浸出顺利进行的关键。二、影响浸出的主要因素1药材

5、粗细由 Ficks 第一扩散公式可以看出,药材粉碎得越细,其扩散面积 F 越大,浸 出效果越好。但实践证明,粉碎需要有适当的限度,粉碎过细常致大量细胞破裂, 细胞内不溶性高分子物质被大量洗出,增加成品的杂质,增大浸出液的黏度而影 响扩散速度,并造成过滤困难。当用渗漉法时,粉粒过细溶剂流通阻力增大,甚 至会引起堵塞。2浸出溶剂溶剂的用量、溶解性能等理化性质对浸出的影响较大。浸出溶剂应对有效成 分具有较大的溶解度。水是最常用的浸出溶剂之一,它对极性物质有较好的溶解 度。一般应用离子交换水或蒸馏水,当水质硬度大时,会影响有效成分的浸出。 其缺点是浸出范围广,选择性差,容易浸出大量无效成分,这些给制剂

6、带来困难, 即易霉变、水解,不宜贮存等。乙醇也是常用溶剂之一,选用不同浓度的乙醇对 各类成分有选择性溶解作用。乙醇的缺点是有药理作用,价格较贵,易燃。为了提高溶剂的浸出效果,或提高制品的稳定性,有时亦可应用一些浸出辅 助剂。如适当用酸,可以促进生物碱的浸出;适当用碱,可以促进某些有机酸的 浸出。溶剂具有适宜的 pH 值也有助于增加制剂中某些成分的稳定性。此外,应 用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常能提高浸出溶剂的浸出效能。3浸出时间一般浸出量与浸出时间成正比,但当扩散达到平衡时,时间即不再起作用。 此时若延长时间,不但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大量的无效成分被浸出,能引起某些 有效成分的水解失效及水性浸出液的霉败,

7、影响制品质量。4浸出温度温度越高,扩散系数D增大,因而扩散速度加快,有利于加速浸出。一般药 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于沸点温度时比较有利,但温度必须控制在药 材有效成分不被破坏的范围内。此外,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5浓度梯度浓度梯度是指药材粉粒组织内的浓溶液与外面周围溶液的浓度差。浓度梯度 越大浸出速度越快。6浸出压力药材组织坚实,浸出溶剂较难浸润,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润过程,使 药材组织内更快地充满溶剂而形成浓溶液,使较早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加大压 力对组织松软、容易润湿药材的浸出则影响不大。当药材组织内充满溶剂后,加 大压力对扩散速度则没有什么影响。加压方式有水泵、蒸

8、汽和惰性气体加压。7新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利用新技术改善浸出效率的探索值得注意,利用胶体磨浸取颠茄和曼 佗罗以制备酊剂,可使浸出在几分钟内完成。其它如流化浸取、电磁振动下浸取、 电磁场下浸取、脉冲浸取、超临界流体浸取等都得到较好的效果。第二节 浸出制剂的制备一、药材预处理1药材品质检查(1)药材来源与品种的鉴定。药材种属不同,成分各异,其药效也有很大差 异。药材品种未经鉴定,就很难设想制剂质量能够稳定和有预期的有效性。因此, 使用药材前应了解其来源并进行品种鉴定。(2)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药材的产地、药用部位、采集季节、植株 年龄及炮制方法等对药材的质量也有影响,其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与制剂的

9、质量 密切相关。为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正确核实药材的投料量,必要时要对有效成 分已明确的药材进行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对有效成分尚未明确的药材,可测定 药材总浸出物量作为参考指标。(3)含水量的测定。药材含水量关系到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各批投料量的准 确性,水分大易发霉变质。药材含水量一般约为9%16%,大量生产时应根据药 材的组织和成分的特性,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定出含水量的控制标准。2药材的粉碎将药材粉碎成适当的粒度,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浸出。一般将草药处理成饮片 后提取,不仅可以达到提取有效成分的效果,而且更经济,但粉碎要适度,过细 的颗粒可能造成“洗涤浸出”,使大量无效甚至有害成分进入浸出液,不

10、利于后 处理。如果将中药粉碎成细粉直接入药时,药粉越细越好。【相关链接】中药材粉碎原则二、溶剂的选择 浸出溶剂系指用于浸出药材中可溶性成分的液体。浸出后所得的液体叫浸出 液。在浸出过程中,浸出溶剂的选择特别重要,关系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和 药剂的稳定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效益等。1浸出溶剂应达到的要求 应能最大限度地溶解和浸出有效成分,而尽量避免浸出无效成分或有害物 质;本身无药理作用;不与药材中有效成分发生不应有的化学反应,不影响含量 测定;经济、易得、使用安全等。2常用的浸出溶剂 按其极性不同可分为极性浸出溶剂如水;半极性浸出溶剂如乙醇、丙酮; 非极性浸出溶剂如乙醚、氯仿、石油醚。三、

11、常用的浸出方法1煎煮法 指药材加水煮沸,去渣取汁的一种方法。取适宜的药材,切碎或粉碎成粉, 加水使药材浸没,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保持微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 液,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次煎出液,离心或沉降过滤分离异物,低温 浓缩至规定浓度,再制成各种制剂。以乙醇为浸出溶剂时,应采用回流法以免乙 醇损失,同时也有利于安全生产。本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稳定的药材。此法简单易行, 能煎出大部分有效成分,但煎出液中杂质较多,对精制带来不便,且容易霉变、 腐败。一些不耐热及挥发性成分在煎煮过程中易被破坏或挥发而损失。【相关链接】影响煎煮效果的因素2浸渍法 浸渍法是将药材用适宜的

12、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其有效成分被浸 出的一种方法。取适当粉碎的药材,置于有盖容器中,溶剂适量,密盖,时时振 摇,在常温暗处浸渍35 天或规定时间,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渣,合并 滤液和压榨液,静置24h,滤过即得。浸渍法适用于带黏性的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 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但操作时间较长,浸出 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有效成分不易完全浸出。故不适用于贵重药 材和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浸取以及浓度较高的制剂的制备。3渗漉法 渗漉法将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见教材图4-3)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 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

13、过程中浸出的方法。当溶媒渗过药粉时,由于浸 液比重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的溶剂或稀浸液置换其位置,形成了良好的浓度差, 使扩散能较好地自然进行。故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而且也省略了浸液分离的时 间和操作。该法适用于有毒药材、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或贵重药材的浸出,以及高浓度浸 出制剂的制备。但渗漉法对药材粗细及工艺技术要求较高,掌握不好会影响浸出 效果。一般的渗漉工艺如下(见教材图 4-4):(1)药材粉碎。药材渗漉前应适当粉碎。但药材过细,溶剂流动阻力大, 易造成堵塞;也不宜太粗,否则不易压紧,减少了药粉与溶剂的接触面,降低浸 出效果。一般用中等粉或粗的粉即可。(2)药粉润湿。药粉在装器前一定要先加规定

14、量的溶剂润湿,并密闭放置 一段时间,使粉末充分膨胀,以免在器内膨胀,造成药粉过紧或上浮,使渗漉不 均匀。一般每1000 g药粉约用600800 ml溶剂润湿,放置15min至6h即可。(3)装器。取适量脱脂棉,用浸出液润湿后,轻轻垫铺在渗漉器的底部, 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入渗漉器内,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装完后,用 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并放入一些洁净的玻璃珠或小石块等重物,以防止加溶 剂时药粉浮起。(4)排气。先打开渗漉器下部浸出液出口的活塞,从上部加入溶剂尽量排 除药材间隙的空气,待气体排尽漉液自出口流出时,关闭活塞,并加溶剂至高出 药粉面数厘米,加盖放置浸渍2448h,使溶剂充分渗

15、透扩散,即可打开渗漉器 出口进行渗漉。(5)静置浸渍。药材中可溶性成分的溶解需相当时间。在一定情况下,物 质扩散的量是与时间成正比关系。因此渗漉前应浸渍一段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 溶解并扩散,这样能使最初漉液中成分含量最多,并能尽量发挥溶剂的使用效率。(6)渗漉。浸渍一定时间后,即可打开出口进行渗漉,要控制渗漉的速度, 漉速太快,则有效成分来不及充分渗出和扩散,漉出液浓度低,耗用溶剂多;漉 速太慢则影响设备利用率和产量。除另有规定外,药典规定一般以1000 g药材 时流出13 ml/min为慢漉,35 ml/min为快漉。(7)漉液的收集和提取。制剂种类不同,漉液的收集和处理是不同的。 【相关链

16、接】有关浸出制剂渗漉液的处理4回流法 回流法将粉碎后的药材装入圆底烧瓶内,添加溶剂至盖过药材,浸泡一定时 间,在水浴中加热,回流浸出至规定时间,滤出回流液,添加新溶剂再回流23 次,合并各次回流液,回收溶剂,所得浓缩液再按需要进一步处理。5循环回流浸出法本法又称索氏提取法,常用索氏提取器(图4-5),反复浸出多次的回流法, 适用于药材中有效成分在溶剂中不溶解或药材质地坚硬不易浸出时,为了能用少 量溶剂,力求在大量药材中充分浸出其有效成分,可采用此法。该法加热浸出时, 热溶剂能连续进入浸出器与药材接触浸出,使浸出过程始终保持着固液两相最大 的浓度梯度。四、浸出工艺与设备选择有效的浸出方法及适宜的浸出工艺条件与设备,对保证浸出制剂的质 量、提高浸出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