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98163723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类题型知识结构树(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阅读类题型解法归纳一【诗歌鉴赏部分】1、炼字 提问方式:那一字用得最为传神?某句中画龙点睛的一个字是?答题模式1、该字使用了*手法(修辞拟人、比喻、通感;表现手法化虚为实)。2、准确(生动、传神)勾画出*的情景(场面)3、表达了(展示)作者*的心情(心理),或者渲染了*的意境或氛围。补充 、叠词:除了像前面的一些回答思路外,还要加上增强语言的音韵美、修辞美。、拟声词:除像前面的一些回答思路外,还要加上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一字串诗 提问方式:诗歌体现了一个“*”字,请你说说全诗是如何围绕“*”字展开的?提问变体:全诗并无“*”字,却处处有“*”,作

2、分析。答题模式 (1)分说每一句(联)或者上片、下片与关键字在内容上的关系。(2)总说该词对突出主旨或者结构所起的作用。3、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活泼繁复绮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淡远幽静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有音乐美婉约 答题模式: (1)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 指出这种语言风格或特色的好处(如表现了诗人的某钟情感或者营造什么意境或者塑造什么人物形象等等)4、景物 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问变体: 这首诗歌为描写了什么

3、样的景物?答题步骤 概括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有时还要加上时间地点:如塞外、江南;暮春、深秋;战乱后、水灾后。等。5、写景的手法 常见提问方式: 这首诗歌是如何写景的?这首诗歌写景的特色?正确解答 一是视觉、听觉或者画面色彩(声色形味); 二是观察角度变化,如由远及近、由高及低等; 三是动态、静态;四是虚实。五、白描。六、修辞。6、物象 提问方式:请分析本诗中“梧桐”、“寒蝉”形象。本诗的“*”物象具有什么特点?答题模式(1)分析物象的基本特征;(2)分析物象的

4、意义(寄寓了或体现了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或哲理)。7、人物形象 提问方式: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做题思路:(1)什么形象;(2)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3)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寄寓了或体现了或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三步有时可以省掉。另外,一二两步有时可以融合成一个长单句。】8、修辞手法 提问方式:本诗某句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答题模式 1、本诗某句使用了*的修辞手法。2、该手法如何使用的。3、使用此手法在内容、思想感情或艺术上的效果。9、表达技巧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提问变体: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答

5、题模式 1、本诗某句使用了*的表现手法。2、该手法如何使用的或者说该手法在本诗中的具体特点。3、使用此手法在内容、思想感情或艺术上的效果。注意:先考虑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再考虑修辞手法。10、情感、主旨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注意:有时不一定是就全诗,而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模式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注意:1、如果命题者专考情感,分值是3分以上,很可能是几种情感的交织。 2、如果文中有结合诗句的要求,就一定要联系具体诗句。11、景情关系提问方式: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者本诗的某联。 答题模式1、 景与情的关系要么借景抒情(融

6、情于景),要么反衬(以乐景写哀情)。2、写了什么景。3、抒了什么情。12、虚实关系提问方式:请从“虚” 与“实”的角度,赏析本诗或者本诗的某联。 答题模式1、 某处是实写,写了什么内容;某处是虚写(虚写包括:想象、梦境、回忆),写了什么内容。2、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13、某处写景的句子有什么作用。1、点明时令或背景。2、渲染某种氛围或营造某种意境。3、有时烘托诗中的人物形象。4、有时奠定全诗的基调。5、表现了诗人的某种感情。14、评价提问方式:古人或者有人认为本诗或者本诗某处“”,(省略处是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你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答题思路: ()同意或不同意

7、。(赞美的多同意,批评的多不同意)()结合诗歌具体阐述理由。()稍作总结。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15、比较异同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1)同:两首诗都(2)异:*如何如何,而则如何如何16、自主赏析。提问方式:请赏析诗歌某一联(句)的妙处。答题思路:()该联(句)使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景或者什么内容。()营造某种意境,或者抒发了某种情感。(4)本句中有没有某一个字用得极为传神。二【散文阅读】第一章 作品的结构题型1 请梳理作者的思路。方法指津先给文章分层,概括回答。回答时要使用“首先

8、其次然后最后”等字眼,使思路更清晰。强 调: 表达时,最好使造句形式整齐一些,切忌每个思路点答太多太乱。题型2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方法指津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四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总分式,它包括总分总、总分和分总三种具体情况。第二种是并列式。第二种是对比式。第四种是层进式。 “总分总”是是最常考到的一种。答题模式:1、先指出结构方式,是总分总式还是对比式等等。2、再结合具体的段落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进行解析。说明:思路题一般不要涉及具体段落,只要说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而结构题一般要出现具体段落分配。 第二章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常见题型请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1、语言风格: 常见语言风格:语言准确简练

9、、生动形象;用语典雅、语言深刻;富有文采、含蓄隽永;富有激情、慷慨激昂;朴素平实、通俗易懂、使用方言、亲切自然;富有趣味性、具有音乐美;辛辣讽刺、幽默传神。2、句式:是不是用了短句或者整句。3、修辞:修辞及其效果第三章 理解词语、句子的含意一、理解重要词语的含意注意点 该词语如果是名词,一般来说答案也是一个名词性词组。 该词语如果是指示代词,要在具体语境中,就近(代词一般是前指,往往在上文)找出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概括。最好将所找出的指代内容代入原文,看看是否合适。 有时候还要考虑这个词语有没有两层含义:本义和在文中的意思。二、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方法指津1、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

10、认有效区间。2、找准关键,重点理解 抓住内涵丰富关键词,重点理解 抓住修辞,重点理解 抓住代词,按图索骥3、最后,进行概括、归纳,按字数要求整理成有点像翻译一样的答案。 根据最近命题者的答案动向,我们补充一点:考句子含义时,除了翻译句子,最后请你再加上一句话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如忧思、伤感、无奈、对什么的崇敬。第四章 作品的艺术手法艺术特色或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 或写作技巧或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重点是叙述抒情时人称的变换描写手法虚实关系(虚实结合、化虚为实)动静关系(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远近上下明暗关系 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声、色、形三者结合, 白描、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以上是

11、写景方面常用的表现手法语言描写、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以上是写人方面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反衬、借古讽今、联想与想象、抑扬手法(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双关、反复、衬托、设问、反问、反语等题 型指认文中某种表达技巧或者表现手法或者修辞手法并分析所产生的表达作用。方法指津1、首先要回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或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这种手法如何使用的,结合具体内容。3、分析其效果写出什么特点,深化了主题,增强了什么情感,更突出了什么意图等等。提 醒我们最好先看看命题者所考的语段是什

12、么类型的语段:1、 如果是描写的语段,就可以侧重考虑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方面的手法(还可以再细一点,按照写人和写景再去考虑)。2、 如果是抒情、议论语段就考虑大一些的表现手法,如衬托、象征、对比等。这样的话,就具体可行的多,省得那么多手法不知说哪一个。分类讲解(一) 指认表达方式:表达方式一共有五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由于文学作品文体的特点,“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一般不出现。答题时就指出哪些地方是记叙,哪些地方是描写,哪些地方是议论或者抒情。(二)人称运用:人 称第一人称:显得亲切、自然,适于心理描写,给读者真实感。第二人称:能增强亲切感,往往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或者抒发某种情感,有时还能起

13、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第二人称。(三) 叙述方式:1、顺叙 2、倒叙:作用是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引人入胜。 3、插叙 4、平叙(四)描写手法描写的手法要分写人还是写景:写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写景动静结合,远近高低的变化,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五)修辞常见修辞手法作用答题格式手 法答题格式比 喻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对象的某特性,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拟 人使某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或者将写活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排 比强调了+对象+特性,增

14、强气势或者加强语气设 问引起读者的兴趣和思考,引出下文。对 比强调了突出了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更鲜明表现了作者的态度或者情感。反 复强调了、突出了、强化了,加强语气或者增强了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借 代简练含蓄,生动具体。夸 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对 偶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反 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双 关含蓄地表达了,使文章内涵丰富。引 用引用能丰富文章的内涵,(如果引用哲理名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果引用诗词)使文章具有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典雅。(六)表现手法常见表现手法解析象 征好处:使抽象的道理或者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衬 托反 衬突出主要事物,更鲜明地体现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抑扬手法更能突出主要人物或事物的某种品质,使赞扬或批评更为强烈;还能使文章行文富有波澜,制造悬念,避免平淡。托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