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98161965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 目:设计科研 阶 段:名称批准:核定:审查:校核:编制:施工详图设计1000kN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年月日2008 年月日2008 年月日2008 年月日2008 年月日坝工分院坝工一室2008年月日编制单位产品编号:老虎嘴水电站工程1000kN 级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要求编制单位: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编制日期:二OO七年十一月核 定:审 查:校 核:编 写:目录1 总则 12 材料 32.1 钢绞线 32.2 锚具 32.3 水泥 42.4 水、砂 42.5 外加剂 43 造孔 43.1 钻孔 43.2 锚孔固壁灌浆 54 锚索制作、安装与灌浆 64.1 锚索制作 64.

2、2 锚索安装 74.3 外锚墩施工 84.4 锚索灌浆 84.5 锚具安装 95 张拉 105.1 张拉程序、条件 105.2 张拉准备 105.3 张拉 106 封孔灌浆和外锚头保护 127 试验与监测 127.1 受力性能试验 127.2 监测 137.3 验收试验 138 质量控制与检查 138.1 质量控制 138.2 质量检查 159 验收 159.1 验收一般要求 159.2 工序和单元工程验收 169.3 分部工程验收 169.4 竣工验收 161 总则1.1 本技术要求适用于老虎嘴水电站工程边坡岩体预应力锚固施工。特殊部位的预应 力锚固若有其他要求,以相应专业技术文件和图纸为准

3、。1.2 本技术要求配合 1000KN 级预应力锚索结构图、布置图、设计通知单和招标文件 等设计文件使用。1.3 预应力锚索施工前首先要进行现场生产性试验,并根据生产性试验成果修正、完 善本技术要求。1.4 施工中若实际情况与设计条件不符时,监理工程师应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共同研 究,由设计单位提出设计修改文件,重大问题的修改须报业主批准。1.5 施工单位应按照施工图纸和本技术要求,结合现场特点和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编 制施工技术措施(细则)和实施计划,报监理工程师批准。1.6 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三检”制度,作 好交班检查与工序检查,坚持“上一道工序三检合格并

4、经监理工程师终检复核后才 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切实把好质量关。1.7 监理工程师应加强预应力锚索张拉过程中现场质量的旁站监控。1.8 永久支护中的预应力锚索与清坡工作面、开挖工作面的高差不应大于 40m, 随 机锚索的位置及完成时限按设计通知单和监理工程师指令执行。1.9 使用的各种材料均应有出厂检验证明和品质试验报告。在进场入库后尚应按有关 规程规范的要求抽样检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后方能使用。施工单位应详细记 录每批材料的使用部位、用量等情况。1.10 1000KN 级预应力锚索基本设计参数如下:设计张拉力 P(kN):1000超张拉力(kN): 1150(115%P)钢绞线强

5、度级别: 1860MPa钢绞线股数: 7内锚段直径(mm):120锚固段长度(m):8.0锚索形式:粘结式锚索注:上述设计参数根据现场生产性试验成果进行调整。111施工工艺流程:材质检验-机具率定-钻孔-清孔-固结灌浆(根据塌孔情况 而定)-扫孔-清孔-锚索制作-验孔-下束-锚固段灌浆-外锚墩混凝土浇筑- 张拉-锁定-封孔灌浆-外锚头保护。112 本施工技术要求未作具体规定的,施工时应按下列规程、规范(不限于)和招 标文件的有关规定执行,包括: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50571996;水电工程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DL/T51762003;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DL/T518120

6、03; 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 SL21298;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 DL/T50832004; 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 SL4694;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52241995;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T 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片和连接器 JGJ8592;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 DL/T 51482001;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DL/T51 44200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GB5016492;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GB 1751999;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JGJ6389;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 DL/T51001999;水工混凝土

7、试验规程 DL/T5150200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J10787;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 DL/T51232000;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 SDJ24988;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 DL/T51091999;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试行) SL1761996。在施工过程中,上述规范若有修改,则按新颁布的规范执行。2 材料2.1 钢绞线2.l.l选用符合美国标准(ASTMA41690a)、其公称直径d=15.24mm (7 5)、强度等级为 1860MPa(270 级)的低松弛钢绞线;钢绞线的基本材料应是碳素钢。钢绞 线技术指标见表 1。表 1

8、钢绞线技术指标级别公称抗拉 强度(MPa)公称直径(mm)公称面积(mm2)最小破断力(kN)屈服力(kN)延伸率%松驰率%270186015.24140.00260.7252.0三3.53.5(最小荷载的80%)注: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执行ASTMA37-92,低松驰试验按E328方法进行; 屈服强度一一在因外力而伸长1%的情况下测出的最低屈服强度; 延伸率标距为 610mm 时,在荷载的作用下,钢绞线的总伸长率;松驰性能一一低松驰钢绞线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不少1000h。2.1.2 钢绞线的中心钢丝直径都必须大于外层钢丝的直径,偏差值最小为 0.1016mm。2.1.3 公称直径 15.24

9、mm 低松驰钢绞线按边丝凸缘测得的直径与公称直径的偏差应 满足+0.15mm-0.15mm。2.1.4 对运达工地的每批钢绞线作 100%的外观检查和 10%抽样拉力试验。抽样结果 和出厂产品质量证书、标志、说明书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2.2 锚具2.2.1本工程预应力锚索采用I类锚具,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与 连接器GB/T143702000标准。锚具的静载锚固性能,应同时符合下列要求:(1) 锚具钢绞线组装体锚固效率系数na0.95;(2) 锚具钢绞线组装体极限应变sapu2%oapu2.2.2 锚夹具的强度、精度及材质硬度必须与钢绞线匹配,锚夹具必须有厂家提供的 产品合格

10、证书及进场检验所必需的技术参数。2.2.3 锚固疲劳性能:锚具钢绞线组装件的疲劳锚固性能,应通过试验应力上限取预 应力钢材抗拉强度标准值的65%,应力幅度取80MPa,循环次数为200万次的疲劳 性能试验,要求断丝率W5%。2.2.4 锚具低周反复试验要求:锚具钢绞线组装件加荷至钢绞线标准强度80%,然后卸荷至40%,再加荷至80%,如此反复50次,锚具和钢绞线均无损坏,要求断丝率5%。2.2.5锚具锚口摩阻损失系数0.025;锚具内缩量入W5mm。2.2.6 同一系列的工作锚板、工作锚夹片,限位板,工具锚板,工具锚夹片应统一配套2.3 水泥所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新鲜普通硅酸盐

11、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过期、变质水泥不得使用。 水泥的运输、储存应符合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有关条款的规定。2.4 水、砂水、砂的质量必须满足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有关条款的规定。2.5 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等外加剂的质量标准要符合国家或部颁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外加剂的采用必须通过生产性试验及室内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严禁使 用对钢绞线有腐蚀性、对水泥及围岩有危害的外加剂。3 造孔3.1 钻孔3.1.1 边坡岩石钻孔的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斜度、方位角应符合 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值如下:3

12、(1) 钻孔孔径120mm;0(2) 钻孔的开孔孔位偏差不大于 20cm;( 3)钻孔入口倾斜度及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3;(4) 在钻进长度方向上的孔斜偏差不得大于 3%,有特殊要求时其孔斜偏差不得大于 1%;(5) 有效孔深不得欠深,超深不宜大于 20cm;(6) 钻孔达到设计孔深时孔内残留物不超过 10cm。3.1.2 当孔位受建筑物或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施工时,应会同设计人员拟定新孔位。3.1.3 造孔均采用干钻,钻孔机具应经监理批准,所选钻机应适合打各种角度的孔, 钻孔深度应满足施工图的规定,钻头应选用硬质合金钢钻头或金刚石钻头。为满足 设计规定的钻孔精度,干钻造孔优先采用效率高且具有纠偏,

13、除尘功能的潜孔钻机造孔。3.1.4 严格校验开孔时钻具的倾角及方位角,不得对设计的倾角作任何修改。3.1.5 造孔过程中应做好锚固段始末两处的岩粉采集,若在锚固段发现软弱岩层、出 水、落钻等异常情况,施工单位应主动通知设计和监理工程师,共同研究处理措施, 以确保锚固段位于稳定的岩层中。若孔深已达到施工图所示的深度,而仍处于破碎 带或断层等软弱岩层时,应延长孔深,继续钻进,直至监理人认可为止。若在其它部 位发现软弱岩层、出水、落钻等异常情况,也应随时作好采样记录,并及时报告监 理工程师。3.1.6 表层岩体卸荷裂隙发育时,原则上采取套管跟进施工方法钻孔,跟管采用满足 相应强度与刚度要求的钢管,跟

14、管原则上拔出。3.1.7 应记录每一钻进的尺寸、钻进速度和岩粉记录等数据。3.1.8 钻孔完毕时,应连续不断地用去油高压风彻底清孔,钻孔清扫干净、三检合格 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才允许安装锚索。在安装锚索前,应将钻孔孔口堵塞保护。3.1.9 通过浇混凝上结构的锚索孔,应按水电水利工程预应力锚索施工规范DL/T50832004 第 7.1.3 节的规定在锚孔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内预留孔。3.1.10 钻进采用导向仪控制斜度,及时测斜、纠偏。钻孔结束后,应测量孔斜、方位角及孔深,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孔作废孔处理,并全孔灌注M25水泥砂浆回填后重钻。3111钻孔结束后必须经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在不超过Id3d的时间内即 可以进行下索、锚固段注浆等工序。若验收后钻孔闲置时间超过3d,则必须重新验 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3112 所有锚索孔在造孔结束并验收合格后应,在孔边标注编号,以防止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