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8161925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经营管理10-15 2319中国古代的管理用人之道37 对策。我国有一句名言:“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 外。”(史记?高祖本纪)说明在治军、治国、治生等一切竞争和对抗的活动 中,都必须统筹谋划,正确研究对策,以智取胜。研究对策有两个要点:一是 预测,二是运筹。有备无患,预则成,不预则废。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管子主张“以 备待时”,“事无备则废”(管子?霸言)。治国必须有预见性,备患于无 形,“唯有道者能备患于无形也”(管子?牧民)。范蠡认为经商要有预见 性,经商和打仗一样,“知斗则修备”,要善于“时

2、断”和“智断”,比如要 预测年景变化的规律,推知粮食供求变化趋势,及时决断收购和发售。他提出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的“待乏”原则。要观察市场物价变动,按“贵上极 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规律,采取“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的购 销决策。(史记?货殖列传)中国古代有许多系统运筹成功的实例。战国时期,田忌和齐王赛马屡败, 后来他按照谋士的筹划,按马力的强弱,以己之下马对彼之上马,己之上马对 彼之中马,己之中马对彼之下马,结果二胜一负,败为胜。宋朝丁谓奉命修复 焚毁的皇宫,需从远处运土和建材,他挖开大路取土,引水成河,船运各种建 材,宫室修好后又以建筑垃圾填河恢复道路。一项正确决策使取土、运料

3、、处 理垃圾结合起来,“一举而三役济,计省贯以亿万计”(4L笔卷二)。在军事上通过运筹对策,以计谋取胜者更是不胜枚举。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如三国 时代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 都是运用战略策略以弱胜强的典范。8.节俭。我国理财和治生,历来提倡开源节流,崇俭拙奢,勤俭建国,勤俭持家。节用思想源于孔子和墨子,孔子主张“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述而)。墨子说:“其财用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墨子?节用上)苟子说:“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苟子?成相)“强本(生产)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苟子 ? 天论)陆贽说:

4、“桀用天下而不足,汤用七十里而有余,是乃用之盈虚,在节 与不节耳。不节则虽盈乃竭,能节则虽虚必盈。”(陆宣公文集卷二二)纵观看史,凡国用有度,为政清廉,不伤财害民,则会国泰民安。反之,凡国用无度,荒淫奢费,横征暴敛,必滋生贪官污吏,戕害民生, 招致天下大乱。这是中国国家管理历史提供的一条真理。在治生方面,节俭则是企业家致富的要素。司马迁说:“薄饮食,忍嗜 欲,节衣服”,“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 (史记?货殖列传)汉初有个 经营农业的任氏,一反当时“富人争奢侈”之风气,力行“家约”,“折节为 俭”,以致“富者数世”,成为阊里的表率,受人赞颂。(史记?货殖列传)近代中国的企业家也多有勤俭治厂的

5、经验,创办南通大生纱厂的张謇在办厂时 去上海联系业务,曾在街头卖字以解决盘缠所需,节约经费。在他的带动下, 全厂上下力求节俭。张謇说:“通厂之利,人皆知为地势使然,然开办之初始 竭蹶艰维,而上下同心力求撙节,其开办之省亦中外各厂所无。”(实业文钞卷一)9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来逐渐演变成一 整套法制体系,包括田土法制,财税法制,军事法制,人才法制,行政管理法 制,市场法制等等。韩非在论证法治优于人治时,举传说中舜的例子,舜事必 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韩 非说这个办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 止者寡矣。”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他 还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 就是“著之于版图,布之于百姓,”使全国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 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各级ZF官员不能游离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迟竹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