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48134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背景(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达州近8年来洪灾损失与地理成因分析李欣欣(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论文指导:李铁松摘要:从2004年开始达州频遭洪水侵袭,达州下游的渠江水位抬高,引起渠县遭受洪水灾害损失巨大,州河流经达州市区,河道狭窄,上游来水太快,使达州市区瞬时水位抬升,为了保住市区,只有放水淹渠县保市区以减少经济损失。但为了长远打算,必须从根本扼制住洪水灾害,不能牺牲渠县利益,阻碍渠县发展。本文通过分析达州洪水发生原因,结合成灾的地理气象原因提出可行性措施,解决达州洪灾问题。关键词:洪灾损失; 洪灾地理成因 ; 防治措施;达州Keywords: flood loss causes floodin

2、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to Nevada Abstract: Since 2004 dazhou floods hit, the canal river downstream dazhou a drive up, cause QuXian suffered big losses flood disaster, state by state river city, the narrow river upstream, coming water too fast, so that the water level dazhou instantaneous

3、 rise, in order to keep the city, the water flooding the city QuXian only to reduce the economic loss. But for the long term, must from fundamental stem live flood, cant sacrifice QuXian interests, obstruct QuXi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 floods dazhou, combined with the reasons pu

4、t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measur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dazhou flooding.达州,位于四川省东部,辖5县1市1区,幅员1.66万平方公里,人口680万,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达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达州是全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全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三大火车站,达州机场可直飞成都、北京、广州

5、、深圳、上海等地,渠江航运直通长江,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是四川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达州物产丰饶,资源富集。是全国、全省的苎麻、商品粮、油料、生猪、肉牛、中药材、茶叶生产基地,享有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油橄榄之都、中国富硒茶之都、中国香椿第一县的美称。境内已探明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28种,天然气资源量3.8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国家“川气东送”工程的起点;煤炭储量7.3亿吨。达州自然景色绚丽多姿,森林覆盖率达到39.9%,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10余处。达州产业完备,前景广阔。达州曾是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

6、已形成能源、冶金、建材、机电、食品、医药、纺织、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等为主体,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全市“1+7”园区发展格局初步构建,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已成为川东北地区建成面积最大、设施最完善的工业园区,规划在建的市秦巴物流园区及各县(市、区)产业园区加快建设。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19.2亿元,增长15.1%,位居四川省第六位。洪水灾害分为水灾和涝灾,水灾一般指因河流泛滥淹没农田所引起的灾害。涝灾指因长期大暴雨而产生地面打面积积水或土地过湿致使作物生产不良而减产的现象。由于自然和社会人文原因,达州从2004年后经常发生洪水灾害,达州每年洪灾经济损失上亿元,在2010年洪水灾害

7、中达州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3亿元,间接造成了农作物面积受损,环境受到破坏和威胁,针对达州严峻的防洪抗洪形势,必须针对确切原因采取确切措施,减少达州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1 2004年以来洪灾2004年:暴雨洪涝灾害造成达州市7个县(市、区)289个乡镇37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70人,失踪40人,伤病985人,被洪水围困18.24万人,紧急转移安置23.87万人;倒塌房屋28179间,损坏房屋4892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26万公顷;绝收3.04万公顷;死亡大牲畜7140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8亿元。2005年:整个达州地区已有22人死亡、4人失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上升到26.9亿元。特大

8、暴雨造成达州大面积受灾,全市7个县区不同程度受灾,沿河5个县城、40个场镇进水,达州主城区与各区县的公路全部中断,全城停水,大面积停电,164万人受灾,其中15万多人被洪水围困。全市1640806人受灾,因灾死亡18人,失踪6人,受伤5410人,被困人口150050人,饮水困难人口253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6837公顷,绝收3680公顷,倒塌房屋13879间,死亡大牲畜271头,直接经济损失达18亿元。洪灾造成襄渝铁路中断,210国道、202省道中断,达州主城区与各县(市、区)公路全部中断,全城停水,大面积停电。2006年:从6月28日8时至7月1日14时,万源市城区降雨量达237.6毫米

9、,渠县城区达103.5毫米,大竹、宣汉、达县及开江县城区也普降暴雨。全市有9个乡镇场镇进水、61个乡镇81.0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4.53万名群众被洪水围困。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65万亩,成灾32万亩,绝收2.9万亩,损失粮食7.56万吨。2007年:截至7月7日12时,暴雨洪灾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52人受伤,29个乡镇场镇进水被淹,房屋受损14736间、倒塌11661间,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8.25万人。水利上,洪水致使水库、山坪塘受损550座(其中严重受损186座),损毁渠道2157处124000米,损毁堤防143处4412米,冲毁塘坝48座,损坏灌溉设施1284座、机电井864眼。交农作

10、物受灾111.13万亩、成灾92.3万亩、绝收10.47万亩,粮食减产7.46万吨。其中粮食作物受灾71.53万亩、经济作物受灾39.6万亩;洪水冲走大牲畜1160头、家禽3.5万只、鱼类650余万尾。冲毁农田820余亩,垮塌田背1700余处,冲毁田埂3200多米。全市各类工业企业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万元以上。全市学校受灾128所,受灾校舍面积10.53万平方米,新增危房2.35万平方米,损毁课桌、椅及教学设备2.31万套(件)。全市51所乡镇卫生院被淹,其中30个医疗服务站7238平方米成危房,直接经济损失3300万元。全市广播设施、电视网络、文化设施、文物等也遭到不同程度损毁。

11、2009年:据初步统计,截至12日,“711”特大洪灾共造成全市263.96万人受灾,22.99万人紧急转移,18123间房屋受损、12145间倒塌,因灾死亡2人,失踪2人,伤病56人,直接经济损失12.11亿元。2010年:达州“7.18”暴雨洪灾已致达州境内7个县(市、区)273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逾400万人,因灾遇难人数已上升至9人,另有21人失踪,2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63亿元。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达142.9万亩,其中43.9万亩绝收,粮食减产34万顿,垮塌圈舍3586间,冲走大牲畜1.6万头,家禽16.8万只,水产品损失100吨,损毁林地1920万亩,洪涝造成农业

12、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2011年:全市7个县(市、区)195个乡镇237.96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30.7亿元。据统计,此次暴雨洪灾,造成全市民房倒塌4453户12562间、受损41541间,紧急疏散群众65.51万人,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6.11万人。目前死亡8人,失踪5人。渠县30个场镇、达县8个场镇被淹。达州洪水灾害预测趋势图2 洪灾的地理成因分析1) 达州自然原因:(一) 气象条件:(下表,自已制作3线表格)1971-2000年达州基本气候显示平均最高温度在7月和8月,平均降水量主要集中7月。降水总量1207.4毫米,平均降水量100.6毫米。20062009年达州基本气候显

13、示最高气温集中7月和8月,降水量集中5月和7月。降水总量1288.1毫米,平均降水量107.4毫米。达州从2004年开始每年洪水泛滥,根据1971年到2000年气候资料和2006年到2009年资料对比显示达州的降水总量并没有发生很大变化,平均降水量也没有出现徒增的情况,唯一的区别在于2004年以前的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2004年以后的降水集中在5月和7月。 达州从2000年后平均暴雨日开始陡增,高于以往各个年代进入21 世纪后,达州的极端强降水事件更是屡创新高,2004、2005、2007 年均遭受了严重的区域性暴雨事件:3 年均出现了连续2 天站点平均雨量大于50 mm 的强降雨,并且19

14、60 年以来也只有这3 次,其中2004 年9 月4-5 日更是连续2 天降水量超过120 mm;这3 年均是特大洪水年,而这样的特大洪水20 世纪一共也就发生了3 次 (1902、1907、1982 年)。经过分析认为达州洪水灾害并不是因为降水量的增加,而是因为短时间内降雨量的集中增加造成泄洪不畅,分析原因如下:, 1,四川盆地受到南边孟加拉湾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以及北方干冷气流南下,两者形成强大的对流使盆地内部降水较多。2,北太平洋副高;北太平洋高压一般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对达州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被太平洋高压向西向北延伸,而达州刚好在被太平洋副高的西北侧,处于冷暖气流交汇点,

15、因此达州形成了强降雨天气。2) 地形条件:1 地形概况达州市地势东北高(大巴山区),西南低(盆地丘陵区)。最高处是宣汉县鸡唱乡大团堡,海拔2458.3米;最低处是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横直在万源宣汉北部,明月山、铜锣山、华釜山由北而南,纵卧其间,将全市分割为山区、丘陵、平坝3块。山地占幅员面积70.70%,丘陵占28.10%,平坝占1.20%。北部山体切割剧烈,山势陡 峭,形成中、低山地貌单元;中南部较为平缓,形成平等谷地地貌单元。达州几条纵向山脉像输送气流的管道一样,北方气流自北向南气流速度很快,气流不断堆积造成上升,速度很快而使小雨滴被浮力托住不能降落,等到雨滴不断碰撞合并

16、形成大雨滴降落地面,形成大暴雨。所以达州的降雨很多是以大暴雨方式降落,在短时间内形成洪灾。达州属于山区,它两边是山,中间是一条河,整个河道呈“V”字形,上下的落差非常大,这种河流的特点是一旦形成洪水,特别是山洪,特别是山洪这种形式,它的破坏力特别大,涨幅特别高,一旦成灾,声势特别大。2 水文概况达州市河流主要属长江支流的嘉陵江水系,发源于大巴山,由北而南呈树枝状分布。前河、中河、后河汇成州河后与巴河在渠县三汇镇汇合成渠江,向南流300公里入长江。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3条,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干流有15条。共有通航河流9条,分别是渠江、洲河、巴河、前河、后河、中河、铁溪河、清溪河、林岗溪,基本形成以渠江、洲河、巴河这主干流的水路运输网络,流域覆盖全市四个县(市)。在达州的境内有巴河和州河两条河流贯穿全境在其渠县汇集在了一起统称渠江,也就是所只要上游一下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