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设计的五大风格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4714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室内设计的五大风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室内设计的五大风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室内设计的五大风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室内设计的五大风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室内设计的五大风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室内设计的五大风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室内设计的风格 在体现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的同时,相对地说,可以认为风 格跨越的时间要长一些,包含的地域会广一些。室内设计的风格主要可分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 风格、自然风格以及混合型风格等。一、传统风格传统风格的室内设计,是在室内布置、线形、色调以及家具 陈设的造型等方面,吸取传统装饰“形”“神”的特征。例如 吸取我国传统木构架建筑室内的藻井天棚、挂落、雀替的构 成和装饰,明、清家具造型和款式特征。又如西方传统风格 中仿罗马风、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洛可可、古典 主义等,其中如仿欧洲英国维多利亚或法国路易式的室内装 潢和家具款式。此外,还有日本传统风格、印度传统风格、 伊斯兰传统

2、风格、北非城堡风格等等。传统风格常给人们以 历史延续和地域文脉的感受,它使室内环境突出了民族文化 渊源的形象特征。二、现代风格 现代风格起源于1919 年成立的鲍豪斯学派,该学派处于当时 的历史背景,强调突破旧传统,创造新建筑,重视功能和空 间组织,注意发挥结构构成本身的形式美,造型简洁,反对 多余装饰,崇尚合理的构成工艺,尊重材料的性能,讲究材 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的配置效果,发展了非传统的以功能布 局为依据的不对称的构图手法。鲍豪斯学派重视实际的工艺 制作操作,强调设计与工业生产的联系。鲍豪斯学派的创始人W.格罗皮乌斯对现代建筑的观点是非常 鲜明的,他认为“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3、”。 “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在建筑表现中不能抹 杀现代建筑技术,建筑表现要应用前所未有的形象”。当时杰 出的代表人物还有Le.柯布西耶和密斯。凡。德。罗等。现时, 广义的现代风格也可泛指造型简洁新颖,具有当今时代感的 建筑形象和室内环境。三、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西班牙作家德。奥尼斯1934 年的 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类诗选一书中,用来描述现代主义内 部发生的逆动,特别有一种现代主义纯理性的逆反心理,即 为后现代风格。50 年代美国在所谓现代主义衰落的情况下, 也逐渐形成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受60 年代兴起的大众艺 术的影响,后现代风格是对现代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

4、 判,后现代风格强调建筑及室内装潢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 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 究人情味,常在室内设置夸张、变形的柱式和断裂的拱券, 或把古典构件的抽象形式以新的手法组合在一起,即采用非 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等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 以期创造一种溶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 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的建筑形象与室内环境。对后现代 风格不能仅仅以所看到的视觉形象来评价,需要我们透过形 象从设计思想来分析。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人物有P约翰逊、 R.文丘里、M.格雷夫斯等。四、自然风格自然风格倡导“回归自然”,美学上推崇自然、结合自然,才 能在当今高科技

5、、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使人们能取得生理 和心理的平衡,因此室内多用木料、织物、石材等天然材料, 显示材料的纹理,清新淡雅。此外,由于其宗旨和手法的类 同,也可把田园风格归入自然风格一类。田园风格在室内环 境中力求表现悠闲、舒畅、自然的田园生活情趣,也常运用 天然木、石、藤、竹等材质质朴的纹理。巧于设置室内绿化 创造自然、简朴、高雅的氛围。此外,也有把 70 年代反对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如砖墙瓦顶 的英国希灵顿市政中心以及耶鲁大学教员俱乐部,室内采用 木板和清水砖砌墙壁、传统地方门窗造型及坡屋顶等称为“乡 土风格”或“地方风格”,也称“灰色派”。五、混合型风格近年来,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在总体上呈现多元化,兼容并 蓄的状况。室内布置中也有既趋于现代实用,又吸取传统的 特征,在装潢与陈设中溶古今中西于一体,例如传统的屏风 摆设和茶几,配以现代风格的墙面及门窗装修、新型的沙发 欧式古典的琉璃灯具和壁面装饰,配以东方传统的家具和埃 及的陈设、小品等等。混合型风格虽然在设计中不拘一格, 运用多种体例,但设计中仍然是匠心独具,深入推敲形体、 色彩、材质等方面的总体构图和视觉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