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8147186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我上学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我上学了 单元目标:1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喜欢和老师、同学交往。2熟悉学校环境,能尝试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一些问题。3初步认识并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4. 渗透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设计构想:儿童刚入小学,对学校这个陌生的环境、对小学生这样陌生的角色既充满新鲜与好奇,也不免有些担忧、不安甚至惶恐。如何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直是老师们努力探索的内容。设计“我上学了”这一单元,旨在配合小学的入学教育,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使其学会愉快地与老师和同学交往,并学习遵守学校的规则与纪律。为此,本单元共安排5个主题,每个主题完成不同的

2、任务。主题一:我背上了新书包,重在让学生感受角色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憧憬。主题二:我们的校园,重在让儿童熟悉校园环境,克服对新环境的陌生感,逐步适应在新环境下的新生活。主题三:新朋友新伙伴,主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儿童对新老师和新同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消除由于人际环境陌生带来的紧张与不适。主题四:校园铃声,主要以铃声为切入点,止学生懂得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主题五:平安回家,主要通过儿童回家路上遇到的几种可能性,帮助儿童树立安全、自卫及遵守规则的意识。授课时数:12 节主题一我背上了新书包主题目标:1能在老师的帮助下,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2. 体会成为小学生角色的变化,感受成长与变化带来的愉悦。3

3、表现对小学生生活的美好憧憬。课前:1教师准备入学通知单、某学生幼儿园毕业照片各一张、彩笔、图画纸。2每个学生准备生活照片一张,玩具一个。课中:活动一 回忆开学第一天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1说说你在开学那天,是谁把你送到学校的?当时是什么心情?2上学了,爸爸妈妈或家里的其他人对自己说了什么?3你看到了什么学校的老师、大哥哥、大姐姐是怎样欢迎你的?注意事项:到小学学习,多数儿童能感受到成长的喜悦,但也有一些同学对新环境有陌生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紧张与焦虑。对有这些情绪的同学,老师要注意多鼓励他们,并设法消除其紧张和焦虑。活动二 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1讲讲自己在幼儿园或上学前在家生活的

4、故事,比一比上学前的生活与现在有什么不同。2翻开自己的新书包、拿出文具盒、新课本等,比比现在的用品和幼儿园的用品有什么不同。3看看教室里的教学设备,摸摸自己的课桌椅,体会自己使用的物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活动三 我的愿望1指导学生阅读第8页图,分析图中儿童的想法与愿望。2通过提示性指导,如告诉学生自己刚上小学时的想法和愿望,启发学生想想自己的愿望是什么。3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大家分享。4把自己的美好愿望画出来贴在教室里,大家互相欣赏。 课后:主题二我们的校园主题目标:1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2了解学校中与自己学习生活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等。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校园探密活动

5、。课前:1事先设计好参观线路。2课前与有关部门协调好参观时间。课中:活动一 校园探密教师带领“探密小分队”的成员实地参观校园环境及设施。1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有不同的场所,如“上课”的场所、“下课”活动的场所、集体聚会的场所等。2请有关部门(如图书室等)的教职员向学生介绍相关设施应如何使用。3引导学生实地认一认学校的男女厕所,说说上厕所应注意的事项。4启发学生发现校园里哪些地方可以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以随便进入,哪些地方不可攀爬。活动二 画校园1请学生把参观中印象最深的地方,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画的内容一步增进学生对学校的认识。活动三 认识我们的教室1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教室

6、组讨论说说教室里的物品及作用。2带领全班学生到教室门口,认识本班的班级牌,并看看相邻班级的班级牌。体会班级牌的作用。3让学生找一找,除了本班所在的教室外,还有哪些教室也是自己学习的地方?活动四 配对游戏1根据学校情况,教师在小纸条上分别写上或画上校园的各种设施。2教师在小纸条上用简笔画形式创设与校园设施使用相对应的情境。3将小纸条分发给学生,每人一张。4由一名学生起来介绍他纸条上的内容。5与情景或设施相对应的学生站起来配对,并说明理由。6集体评议。 活动五 模拟活动:你会怎么办?1 根据课本第13页的内容,将班上学生分成若4个小组,进行模拟活动。学生:喝水到哪里?学生:作业本送到哪里去? 学生

7、:受伤了怎么办了学生:厕所在哪里?2让学生结合成组,分别完成一项任务。回来后,向大家谈谈完成任务的情况。课后:主题三 新朋友 新伙伴主题目标:1熟悉老师和同学。2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3表现对老师与同学的喜爱,锻炼口头表达和情感表达能力。课前:1 教师准备:(1)找朋友歌曲录音;(2)美术纸若干张;(3)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投影片。2 学生准备自我介绍的内容自己的作品(绘画、手工或准备演奏的乐器(3)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与家人的生活照(4) 自己制作的小名片若干张(可写上自己的姓名,画上自己的相貌或贴上自己的照片)课中:活动一 同座叫名比赛-我认识的朋友多1请同桌之间

8、相互合作,一个试着按座位顺序说出开学来,自己认识的班上同学名字,另一个帮助计数。2角色互换,由数数的同学叫名字,叫名字的同学帮助数数。看谁认识的同学多。活动二 请你记住我1玩找朋友的游戏,找到朋友后相互交换名片。2同学之间进行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特征、喜好及家庭等简单情况)。3与大家分享自己和家人的照片。4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或演奏乐曲以及其他自己的拿手项目,加深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注意事项学生单独做自我介绍的方式,因为时间限制,可能无法在一节课内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其他时间给学生做介绍。在做自我介绍前,应要提醒大家先想清楚要介绍的重点,以避免慌张。介绍时要口齿清楚,

9、声音要让大家听得到。他人做自我介绍时,要安静及专心地倾听,以显示对他人的尊重。 有些儿童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胆怯、害羞或任性等,教师要有耐心和信心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局限,尽快地融人到新的集体生活中来。活动三 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1说说开学以来,与老师、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的、难忘的事。 2夸夸老师是如何关心爱护小朋友、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活动四 我有一个好朋友1画一画:把自己认识的新伙伴、新朋友画下来。2. 猜一猜:请同学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3. 写一写:请被画的同学签名活动五 我们帮帮他1 结合课本第18、19页图,教师设计情境,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和谁在一起?为什么?2 根据学生

10、的谈论随时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认识怎样才能让人喜欢,如应该做到不欺负同学、不自私、要谦让等。课后:主题四校园铃声主题目标:1能分辨铃声的不同含义,学习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校生活。 2初步懂得遵守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3. 渗透法律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课前:1 画有卡通画的牌子(厕所、写作业、操场上学生在做游戏、喝水、拿出下节课的学习用具)。2录有学校铃声的录音。 3学校活动录像或投影片。 4学生观察上课时、课间活动时同学中常见的一些表现,思考这些表现的影响。 课中:活动一 上课铃响后 1听听铃声:教师边用录像或投影片演示学校的不同活动,边放铃声,让学 生判断是什么铃声

11、。学校用语音提示,或用不同的音乐呈现不同的活动等,也可以;直接播放录音,让学生判断正在进行的是什么活动。2讨论:听到上课铃声响,应该怎么做? 3体验:教师边放录音(噪杂的声音),边给学生讲故事,教师音量适当放小,然后让学生,特别是坐在教室后边的学生谈自己的感受。由此体会上课说废话导致教室嘈杂对听课造成的影响。4研讨:怎样才能听得好?看教材图,结合学生自己的经验思考:当教师进行讲解或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哪儿?耳朵听什么?脑子想什么?让学生体会,认真听时怎样?不认真听又会怎样?当自己发言时,别人在下面说话,玩东西,会是什么感觉?进而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倾听的意义。注意事项以铃声为信号安排学校的学

12、习活动。活动二 下课铃晌后1铃声录音,告诉学生下课铃响了,问大家这时应该做什么。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去选择相应的牌子,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分成小组。3小组讨论:为什么大家在课间先做这件事而不是那件事呢?这么做有什么好处?4学生汇报。(学生选择先喝水、先上厕所或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均可,答案不唯一。但要让学生意识到课间应考虑自己的生理需要的满足。积极的休息可提高学习效率。)5放学校课间活动的录像(没有条件的学 校,可以 结合第23页图),让学生做个小小值周生,边看边找一找课间活动做得好和做得不好的同学。(也可 以事先让学生实地观察,本校学生课间活动时的不 同表现)。分析讨论哪些行为值得

13、提倡,哪些做法要注意避免。6结合第23页图,分析课间留在教室做作业或继续看书的利与弊。课后:主题五平安回家主题目标:1能明白放学回家时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确立自立、自卫的安全保护意识。2初步认识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了解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课前:1请家长配合,帮助学生明白自己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有哪些。 2准备一些汽车头饰、儿童制作的交通标志,布置一个小十字路口的大街。课中:活动一 放学铃响后1小演习:教师播放铃声,让学生根据自己入学来的经验,做出相应的行动。然后查一查,是不是东西带齐了,路队排得好不好。大家总结,放学时,应该注意什么。2 课堂小调查:放学后,多少同

14、学自己独自回家;多少同学和小伙伴结伴回家;多少同学由家人接自己回家。结合本地、本班学生的实际,研讨回家路上应怎样注意安全。3小试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本章“资料库”里某校的试验案例,在学生中进行试验,进而让学生思考,当遇到陌生人来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话时,应如何应对。没有条件的,可以结合课本24页中图,进行情境表演。4参考第24页下图,结合本地、本校学生实际,进行回家安全教育。活动二 想一想 议一议1找一找:根据学生以及所在社区的实际情况,教师或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观察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有哪些;或请学生观察、回忆自己平常上学或回家的路上,都看过、利用过哪些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2猜一猜:将事先准备好的与本地学生生活有关的交通标志和设施的图片展示出来,大家猜一猜这些标志的意思和设施的用途。3记一记:学生把自己在上学或回家路上利用过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记一记。4. 认识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在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的作用和意义。活动三 模拟活动1教师和学生一起布置一条十字路口的大街,张贴和设立与儿童生活联系密切的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等。2组织学生玩“交通”游戏,让学生再次认识交通标志和交通设施的形态和含义。3分成若干小组,一组当行人,一组当交通标志,一组当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