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平分线教学反思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8126071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角平分线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角平分线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角平分线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角平分线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角平分线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角平分线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平分线教学反思(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角平分线教学反思以下是关于角平分线教学反思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一:角平分线教学反思让学生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的运用,对这两个定理的学习进行以下设计:用数学语言给出条件和结 论,让学生熟悉这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后,再拿一些具体 题目让学生在情境当中运用这两个定理。用数学语言叙述角 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条件:点P是角AOB平分线上的一点,PD垂直OA PE垂直0B结论:PD=PE用数学语言叙述角 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条件:点 P是角AOB上的一点,PD=PE PD垂直OA,PE垂直0B结论:点 P在角AOB的平分 线上。具体题目设计,第 22页第2,3题,第26页第5题。 让

2、学生看到题目后指出该用哪个定理。一、成功之处1、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运用这两个定理。许多学生学习了某个定理后,遇到相对应的题目往往不 知道该用哪个定理,通过一些对应的题目,或者用数学语言 给出条件,让学生得出结论,并说出用的是哪个定理,可以 强化学生对定理的运用能力。2、注重分析思路,学生学会思考问题,注重书写格式, 让学生学会清楚的表达思考的过程。在证明的选题上,注意 了减缓坡度,循序渐进。在开始阶段,证明方向明确,过程 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体会例题的证明 思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小步前进, 每一步都为下一步做准备,下一步又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的

3、 内容。通过精心角平分线的证明问题,减缓学生几何证明的 坡度。二、不足之处1、学生缺乏具体的自主探究几何的机会,只是培养了 学生的几何证明思路。2、没有理论结合实际生活。教材有通过确定集贸市场 的位置的问题引出“到角平分线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 平分线上”的结论,使学生看到理论来自实际需要。但是教 学上并没有体现。篇二:角平分线教学反思教材中的引入是一种用被动的方式将学生的知识回想 起来。而笔者的引入以交流方式让学生主动回想起角平分线 的概念以及画法,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度深;也让学生明白前后知识的联系,以填空的形式给出让学生的思维对角平 分线是射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有了充分的理解与掌

4、 握。这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达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效果。1、这节课主要是用类比的教学方法一一将书本的知识隐含的内容表达出来、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将旧知与新知以有效的语言表达出来、合适的方式写在一起,为师生的交 流创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学生的学习就容易达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引申、变更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的创造性能力.2、重视情境创设,让学生经历求知过程。本节课引入问 题教学的模式,其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投入 到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深层次参与,倡导同学们要学会用大脑去思考,用耳朵去倾听

5、,用眼睛去观察,用双手去操作,使学生言语与行动逐步起到自觉 调控的作用,促进思维的“内化”,从而发展学生的独立思 考。3、教学过程不足之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显得时间仓促,没有给 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定理应用。特别是课堂小 结,在对知识的梳理上显然做的不够。假如对本节课进行第 二次设计,我想只探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即可,而后补充一 些例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分析和运用,落实对推 理问题思路的探寻和清晰、条理性书写证明的过程,切实培 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 外,教学语言不精练,有的话重复了好几遍,过多的点拨剥 夺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机会;课堂提问质量

6、不高,尤其是对课 堂语言的锤炼,不仅仅是表达清楚,更要言简意赅,把更多 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还 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在实际 操作时充分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真 正的主人。篇三:角平分线教学反思教师的成长在于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和进行教学反思, 下面是我对这一节课的得失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 上册11.3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课时。角平分线是初中数中重 要的概念,它有着十分重要的性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 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同时为学习其它图形知 识打好基础.二、学生情况八年级

7、学生有一定的自学、探索能力,求知欲强。借助 于课件的优势,能使脑、手充分动起来,学生间相互探讨, 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教法和法学通过创设情境、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 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学生自己动手探索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 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本节课我本着学生为主,突出重点的意图,结合 课件使之得到充分的诠释。如在角平分线的画法总结中,我 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对比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进行作图, 并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证明。为了解决角平分线的性质 这

8、一难点,我通过具体实践操作、猜想证明、语言转换让学 生感受知识的连贯性。其次,我在讲解过程中突出了对中考知识的点拨,并且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实例,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美学价值。再次,从教学流程来说:情境创设-实践操作-交流探究-练习与小结-拓展提高,这样的教学环节激发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将想与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想与做 中感受和体验,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像采用这种由易到难的 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一气呵成,突破了本节课的重 点和难点。四、本节课的不足本节课在授课开始,我没有把平分角的学具的建模思想 充分传达给学生,只是利用它起到了一个引课的作用,并且没有在尺规作图后将平分角的学

9、具与角平分线的画法的关 系两相对照。在授课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能力有些低估,表现在整个 教学过程中始终大包大揽,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在教 学中总是以我在讲为主,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对课堂所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由于在开始的尺规作图 中浪费了一部分时间,以至于在后面所准备的习题没有时间 去练习,给人感觉这节课不够完整。再就是课堂上安排的内 容过多,也是导致前面所提问题的原因。这也使我注意到在 授课内容的安排上不应死板教条,而应根据内容和学生情况 进行更合理的配置。通过这节课的反思我深刻的意识到自己在新课改的教 学中还有太多的不足,以后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新课改的 重要性,更要在实际教学中始终贯彻

10、先学后教的模式,更好 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探究能力。篇四:角平分线教学反思本节课是讲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下面从本节课的教 学设计、课堂效果以及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在设计这节课时,我想如果在一节课的时间里把性质和 判定学完,那只能是把本节课设计为探究课,而对于性质与 判定的应用只能放在下一节课,于是我把这节课设计为探究 课,把对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探索作为本节课的重 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启发探究式。为了增加课堂密度和 教学效果以及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运用几何画板和幻 灯片制作了课件,以增加学生对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的理 解。在学生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11、时,我分别创设了情 境,一是为了给学生的探究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 能力。二是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于实际并应用于实际。 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应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二、对课堂的再认识如果说一节课的课堂设计是上好一节课的根本,那么课 堂上老师的传授方式更是关键。这其中包括老师对课堂气氛 和学生 的把握,老师的教态是否大方得体,尤其有很多老 师听课的时候,还包括语言是否精炼,知识的逻辑感是否连 贯,层次是否清楚等。首先说本节课的课堂气氛,不知是否 是节课的缘故亦或是学生有点紧张,平时爱回答问题的学生 不太敢发言了,所以感觉课堂的气氛还是有些沉闷。当然, 老师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时,要设

12、法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 学生在课上轻松而愉快的学习知识。这是对任何一位老师的 考验。其次通过看自己的录像,平时自己没有在意的细节, 包括自己在讲台上的站位和站姿,自己不经意的手势和说话 的口头语都暴露出来。感觉自己精心锤炼的语言在录像中仍 有些罗嗦等等。总觉得自己上课时怎么会留有那么多的遗 憾。再次对课堂所用时间把握不够准确,由于在开始的尺规 作图中浪费了一部分时间,当然这一环节时间的浪费与我讲 授尺规作图的方式不够合理是分不开的,以至于在后面所准 备的习题没有时间去练习,给人感觉这节课不够完整。再就 是课堂上安排的内容过多,也是导致前面所提问题的原因。 这也使我注意到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不应死板教条,而应根 据内容和学生情况进行更合理的配置。三、不足之处的反思通过看自己的录像课,感觉自身的课堂教学还有很多地 方有待于改进和完善。尤其是对课堂语言的锤炼,不仅仅是 表达清楚,更要言简意赅,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 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 性不应停留在口头上,还要在实际操作时充分体现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更要在实际教 学中始终贯彻先学后教的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与个人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