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98111770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必修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word单元测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白山一高区域地理综合检测试题(一)地球与地图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右下图,回答12题。1若图中的球是地球,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2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为下图中的()读经纬网图,回答35题。3关于图中所见部分不同纬线的长度,叙述正确的是 ()A线是线的1/2 B线比线长C线比线长 D四条纬线一样长4甲、乙两人从G点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的

2、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A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B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 C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5图中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条件的是 ()AE点 BG点CH点 DK点我国第一个南极大陆科学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第三个南极科考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昆仑站的成功建立,标志着我国已成功跻身国际极地考察的“第一方阵”。海拔4093米的冰穹A是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它与南极极点、全球温度最低的南极冰点、地球磁场南极的磁点并称为南极科考的四大“必争之点”。矗立在冰穹A的中国昆仑站,是继美国在南极极点建站、原苏联在南

3、极冰点建站、法国在南极磁点建站后,人类南极科考站的又一个里程碑。回答67题。纬度经度长城站6213S5858W中山站6922S7622E昆仑站8025S7707E6.昆仑站位于长城站的()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7昆仑站到南极点的最短距离约为()A110千米 B1000千米C1050千米 D1100千米读南极大陆剖面图,回答89题。8关于A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东、西两个方向 B是东、西经的交会点 C是南极冰盖最高点D该点距中山站的距离长于距长城站的距离9该图的剖面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 B20W经线和160E经线C90E经线和90W经线 D南极圈结合下图,回答

4、1012题。10关于图示岛屿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东半球,西太平洋上 B位于东九区,东太平洋上C位于赤道附近,印度洋上 D位于我国大陆东南方向,南海上11图示岛屿最宽处约为()A8.5千米 B18.5千米C28.5千米 D38.5千米12关于图示岛屿上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径流年际变化大 B汛期短,水量小C含沙量大 D流程短,水流急人类的美丽家园地球是一颗蓝色星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发现的仅有的存在生命的星球。然而,对于我们的地球,我们了解多少呢?亿万年来,地球上演绎了多少动人的故事呢?科学家对地球不同纬度的经纬线长度进行测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1314题。13.下列是对测

5、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变长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14在60N处相距一个经度的两个地点的实地距离最有可能是()A111.415千米 B55.803千米C28.904千米 D110.569千米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517题。15甲、乙、丙、丁四处可能发育河流的是()A甲、乙 B乙、丙C丙、丁 D甲、丁16沿ab剖面相对高度可能为()A99米 B149米C199米 D264米17图中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难度最大的是()A跨过河谷,架桥困难 B穿

6、越陡崖,起伏太大C地形复杂,地基不稳 D地势高峻,能见度低结合甲、乙两幅图,回答1819题。18两幅图相比较()A甲图比例尺大于乙图 B甲图比例尺小于乙图C两图比例尺相同 D两图所示地区范围相同19下列有关图中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位于地的东北方向 B地之间距离比地之间距离长C四地均位于我国季风区 D乙图描述的地理事物更详细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的三角洲图。读图回答2021题。20图甲中河流三角洲位于乙图中河流三角洲的()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21甲乙两图所采用的比例尺()A甲大于乙 B乙大于甲C甲乙相同 D无法判断读下面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2223题。22当该地区普

7、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A河段B河C河D湖23图中虚线是居民点a和b、b和d之间公路选线方案,其中合理的是()Ae和gBe和hCf和gDf和h下图是华北地区某地实测的海拔数据。读图完成2425题。24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坡度:甲乙 B气温:丙丁C降水:乙丁 D海拔:甲丙25图中四地中,林木最茂密的是()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第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50分)26读下面的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填出图中数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_(2)两地的垂直距离为_米,若两地地图上距离为3厘米,其实际水平距离是_千米。(3)如果把图上的比例尺放大到原

8、图比例尺的2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_。(4)小河干流的流向是_。(5)计划在该区修建一座坝顶海拔为250米的水库大坝,请在图中用“”画出最佳坝址的位置。在图中用虚线画出该水库的集水区域范围。(6)有AC、BC两种把水引到C处的方案,应选取_线。理由是_。(7)甲、乙、丙三处选其中一处修梯田,以_最好,理由是_。(8)若B、D两地(B、D两地图上距离3厘米)有高山电缆车相通,电缆车的速度是每分钟200米,乘电缆车从D山顶到B大约需要_分钟。2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假期对下图中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1)在图中画出源于D处的小河。(2)甲、乙两地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约为

9、_米,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沿甲乙连线的地形剖面图。(3)在B地测量到的气温为24,按一般规律测算,此时A地气温应为_。(4)A、B两地之间为一简单褶皱构造。甲、乙两同学分别从A、B出发相向而行,相遇于C点,沿途两人依次发现了三叶虫、藻类和裸子植物化石。由此可见AB间的地质构造是_。(5)考察发现,该地区滥伐现象较为严重,一旦降暴雨,易突发滑坡、_等地质灾害,为了减小此类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除工程措施外,请你给当地政府提出一个好的建议:_。28读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1)图甲中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属于_,从坡度特征看,该区地形特点是_。(2)图甲中甲、乙、丙、丁四处符合图乙P点地形特征的是_

10、。(3)图甲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_;图甲中AB两点之间的实际距离为_米。(4)若图示流域降水丰富,计划修建一个小型水电站。仅从地形考虑,C、D、E三处中,_处建坝工程量最小,预计坝高在_米等高线附近。29读图甲、图乙,完成下列问题。(8分)(1)图甲中A点的经度是_,纬度是_,它位于高、中、低纬度地区中的_。(2)图甲中B点的经度是_,纬度是_,它属于东西半球中的_半球。(3)从图甲中S点出发,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正_方。(4)写出图乙中各点的地理坐标:A_,B_,C_。(5)图乙中A在C的_方向,B在C的_方向。30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各题。(10分)(1)分析图示地区河流干流的流向。(2)图示地区降水情况如何?判断理由是什么?(3)铁路分布特点是什么?详解答案1C解析赤道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2A 解析A、B、C、D分别为斜视图、侧视图、俯视图(北极点)、俯视图(南极点),在乙处观察显然是斜视图,故选A。3C 解析由图可知,图中各纬线所跨经度相等,因此纬度越低的纬线,其长度越长;为赤道是所有纬线中最长的。4D 解析甲从G点向北行,当他到达北极点后将无法行走,因为不管他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南,因此他没法回到原出发地点;而乙从G点向东行,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出发点。5D 解析图中位于东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