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809400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复习: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易错70例实验基本操作知识相对于实验能力来说,是“死”的知识,只要平时多留意,多总结,强记忆就可以了。通过考试发现,很多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知识掌握得很不扎实,或语言表达欠准确而失分,如“沉淀的洗涤”,“容量瓶的查漏”,“气密性的检查”“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等,现将考试中易出错的问题总结如下:1、 常温下浓硫酸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说明常温下铁和铝与浓硫酸不反应解析:发生了“钝化”,并不是不反应,而是在金属的表面上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2、 配制50g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将45mL水加入到盛有5g氯化钠的烧杯中解析:配制50g质量分数

2、为5%的氯化钠溶液溶质应为50g5%=2.5g,再加水配成。3、 制备乙酸乙酯时,要将长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以下,以便完全吸收产生的乙酸乙酯解析:不能将导管插入液面以下,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倒吸现象。4、 鉴定SO42-时,可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解析:若溶液中含有Ag+,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同样也能产生白色沉淀,对鉴定SO42-产生了干扰作用。5 用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mL0.10mol/LKMnO4溶液解析:碱式滴定管下端是橡胶管,酸性或具有氧化性的溶液对它具有一定腐蚀作用。6 用托盘天平称取10.50g干燥的氯化钠固体解析: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小数点后一位。7 不慎将苯

3、酚溶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氢化钠溶液清洗解析:因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不能用它来精洗,应用酒精清洗。8 用瓷坩埚高温熔融钠与钠的化合物固体解析:因瓷坩埚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在高温熔融的条件下易与钠及钠的化合物发生反应。9 向沸腾的氢氯化钠的稀溶液中,滴加氯化铁饱和溶液,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解析: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是将烧杯中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1-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10 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再加入冰醋酸。11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即可注入标准液滴定

4、解析:在注入标准液滴定之前应经蒸馏水润洗后,再用标准液润洗。12做石油分馏实验时,温度计一定要浸入液面以下并加入碎瓷片防止暴沸解析:正确的作法是将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靠近烧瓶的支管口处。13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解析:若用待测液润洗滴定用的锥形瓶,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14锂、钾、钠、白磷、液溴均保存于磨口试剂瓶中,并加入少量的水液封解析:锂应用石蜡密封,钾、钠应保存在煤油中;白磷保存于水中,液溴要用水封法。15测定溶液的PH时,可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然后再用玻璃棒蘸取某溶液滴到PH试纸上解析:测定溶液的PH时,不可用蒸馏水将PH试纸浸湿,否则影响测定的数值。(除中性溶液外)16 加入氯

5、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待测液中一定含有SO42-解析:待测液中若含有Ag+,加入氯化钡溶液也会有白色沉淀生成。17 配制稀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后再加入蒸馏水稀释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18 用过量的氨水除去Al3+溶液中少量Fe3+解析:过量的氨水也能与Al3+反应生成Al(OH)3沉淀,从而与Fe(OH)3无法分离。19.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解析:加入稀盐酸产生CO2或SO2,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或HC

6、O3-。20银镜反应实验后附有银的试管,可用氨水清洗解析:银镜反应实验后附着的银的试管应用硝酸清洗,用氨水除不掉。21不慎浓硫酸沾在皮肤上,立即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立即用布拭去,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一定浓度的小苏打溶液。22液氯泄露时,立即用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毛巾捂在鼻子上处理事故解析: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强烈的的腐蚀性而不宜采用,应用沾有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23配制0.1mol/L的硫酸溶液时,将量取的浓硫酸倒入容量瓶中并加入水稀释解析:浓硫酸在倒入容量瓶之前应先在烧杯内稀释冷却至室温,然后再转移容量瓶中。24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

7、滴定管中液面的变化解析:正确的操作是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25 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解析:因硫酸钡和碳酸钡都是难溶于水的物质,因此无法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硫酸钡。26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法集气法收集氯气解析:制取氯气时,二氧化锰和浓盐酸要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27为加快过滤的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食盐水解析: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这样反而减慢了过滤速度。28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可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解析:因乙酸乙酯在碱性环境中易

8、水解,因此不可用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的方法除去乙酸,应加入适量的饱和的Na2CO3的溶液,均匀混合再分液。29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在桌子上引起火灾时,可用水来熄灭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用湿布盖住或用沙子扑灭。30 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可用蘸用浓溴水的棉花放在导管口处吸收多余的气体解析:因溴有毒易挥发,故不能采用。宜用蘸有一定浓度的小苏打溶液的棉花。31除去苯中的溶有少量的苯酚,加入适量浓溴水反应后过滤解析:因苯酚与溴反应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液于苯中而难以分离。32 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混合物解析:因碘易升华故无法分离二者的混合物33为了更快得到氢气,可用纯锌代替粗锌与稀硫酸反应解析:粗锌与稀硫酸

9、因易形成原电池而加快了反应速率,故此说法错误。34浓硝酸、硝酸银溶液可保存于无色的细口瓶中解析:因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故应保存于棕色的细口瓶中35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时,将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加热后,需加硫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解析:因硫酸易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大量的硫酸银微溶物而影响溴元素的检验。36 苯酚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溴水,出现三溴苯酚的白色沉淀解析:苯酚溶液与少量稀溴水虽反应,但很难看到三溴苯酚沉淀,因生成的三溴苯酚易溶于过量的苯酚中。37 金属钠着火时,可用干粉灭火器来扑灭解析:干粉灭火器产生的是二氧化碳,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又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氧气

10、,从而加剧了燃烧。38 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溶液飞溅现象时,应立即用水冷却解析:蒸发食盐溶液时出现飞溅现象时,用冷水冷却更易引起飞溅从而引发安全事故。39 在乙酸乙酯和乙酸的混合液中,在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加入乙醇除去其中的乙酸解析:因有机反应往往进行不彻底,且有副反应发生,故不能用此法。40 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以提高其氧化性解析:高锰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会氧化Cl-,生成新的物质。为增强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性常用硫酸酸化。41 除去溴苯中少量的溴,加入碘化钾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水溶液解析:碘化钾与溴反应生成的碘,同样易溶于溴苯中无法得到纯净的溴苯。42 除去苯酚溶液中少量的

11、甲苯,加入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后弃去水解析:因苯酚也易被高锰酸钾溶液所氧化,从而无法达到除去甲苯的目的。43配制FeCl3溶液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Fe和稀盐酸解析;若在FeCl3溶液中加入少量的Fe,则二者反应生成FeCl2。正确的配制FeCl3时,常将FeCl3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抑制它的水解。44.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若定容是不小心加水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应立即用滴定管吸出多的部分。解析:必须重新配制。45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混合物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也从下口流出。解析:用分液漏斗分离液体混合物时,正确的作法是下层液体从下口倒出,上层液

12、体应从上口倒出,从而避免了相互污染。46水的沸点为100,酒精的沸点为78.5,所以,可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解析:虽然二者有一定的沸点差异,但是水蒸气也易挥发,故正确的作法是先加入适量的生石灰,然后再用加热蒸馏法使含水酒精变为无水酒精。47 眼睛不慎溅入氢氧化钠溶液,应立即滴入硼酸点眼液解析:正确的作法是立即用水冲洗。洗时要过洗边眨眼睛,必要时请医生治疗。4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的容量瓶一定经过干燥解析:无需干燥,因为定容与洗涤时都得加水。49 称量时,称量物质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解析: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要放在烧杯或表面皿中称量

13、,其它药品一般放在纸上称量。50氢氧化钠溶液贮存于带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解析:因玻璃塞中的SiO2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带有粘性的硅酸钠溶液,使玻璃塞无法拔出。51用酒精清洗有硫沉淀的试管解析:因硫易溶于二硫化碳、微溶于酒精中,故应用二硫化碳洗涤。52用分液漏斗分离乙醛和水的混合物解析:因乙醛和水二者互溶不分层,故不能用分液漏斗分离53用100的温度计测定浓硫酸的沸点解析:因浓硫酸的沸点的383.3,已超过温度计的最大量程,故无法达到实验目的。54 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时,先称取一定的晶体,后放入坩埚中,解析:测定硫酸铜结晶水的含量时,应先称量坩埚的质量,再放入硫酸铜的晶体,后称量。55 为

14、使生成的银镜光洁明亮,应采用水浴加热并将银氨溶液和乙醛充分振荡,混合均匀解析:做银镜反应时,在用水浴加热后不能振荡,否则生成的将是黑色疏松的银沉淀而不是不是光亮的银镜。56 测定结晶水时,将灼烧后的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然后称量其质量。解析:若将灼烧后的硫酸铜晶体的坩埚放在空气中冷却,硫酸铜粉未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从而使测定的结果偏低。应放于干燥器进行冷却。57进行中和热实验测定时,需要测定反应前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低温度解析:正确的做法是需要测定反应前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及反应后溶液的最高温度。58若气体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该气体为酸性气体。解析:在

15、酸碱指示剂中无紫色的石蕊试纸。59用PH试纸鉴别PH=5.1和PH=5.3的两种NH4Cl解析:广泛PH试纸测溶液的PH的数值为1-14之间的整数,不能取小数。60除去CO2中的SO2,可用饱和的Na2CO3溶液解析:虽然SO2可与饱和的Na2CO3溶液反应生成CO2,可是CO2也与Na2CO3溶液反应生成NaHCO3。61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下降而减小,所以可用冷却法从热的含有少量的氯化钾的氯化钠浓溶液中得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解析:因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故用冷却法无法让氯化钠析出,从而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晶体,应采用蒸发结晶法。62由于胶粒的直径比离子大,所以淀粉中混有的碘化钾可用过滤法分离。解析:因胶粒能透过滤纸,故无法将混有碘化钾从淀粉中分离出来,应用渗析法。63用铁屑、溴水和苯混合制溴苯。解析:应用铁屑、液溴和苯混合制溴苯而不能用溴水。64用10mL量筒量取5.80mL盐酸解析:因10mL量筒只能精确到0.1mL,所以用10mL量筒只能量取5.8mL的盐酸。65用干燥的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解析:因新制的氯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