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贱伤农调研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809217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谷贱伤农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谷贱伤农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谷贱伤农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谷贱伤农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谷贱伤农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谷贱伤农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谷贱伤农调研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谷贱伤农”的调査与思考谷贱伤农,指的是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通常 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当粮食大幅增产后,农民为了卖掉 手中的粮食,只能竞相降价。但是由于粮食需求缺少弹性, 只有在农民大幅降低粮价后才能将手中的粮食卖出, 这就 意味着,在粮食丰收时往往粮价要大幅下跌。如果出现粮 价下跌的百分比超过粮食增产的百分比, 则就出现增产不 增收甚至减收的状况。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叶圣陶 先生就曾用艺术化的语言 对“谷贱伤农”现象给了一个生动 直观的画像。之所以要选择这个命题来进行调查分析,是因为在计 划经济时代, 以农业补贴其他行业,政府压低一切农产品价 格来支持城市重工业化生

2、产;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条 件下,农业生产又一直陷入“谷贱伤农”的怪圈,加之农业 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农民增产不增收,这是近年来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我所处的山庄乡是一 个以农业生产为主导的乡镇,多年来对于农民面朝黄土背朝 天、在奔小康的路上付出的艰辛努力感同身受,为此,抱着 认真思索的态度来对“谷贱伤农”现象进行探究,冀图为农 民能够走出囚徒困境寻找点出路。一、现状调查一:农民徐某某每年种植玉米 10 亩,由于采取了 地膜玉米种植模式,每年每亩平均产量稳定在 1200斤左右, 2006年每亩投入肥料需 100元,人工(5个工,每个劳工30 元)150 元,籽种(2 斤

3、,每斤 4 元)8 元,当年玉米价格 0.6元/斤,徐某当年每亩毛收入 720元,除去生产成本纯收 入应为 462 元;2011 年,每亩投入肥料需 200 元,人工(5 个工,每个劳工 80 元)400 元,籽种(2 斤,每年 13 元) 26元,当年玉米价格0.9元/斤,徐某当年每亩毛收入为 1080 元,除去生产成本每亩纯收入 454 元,相比 2006 年每亩少 收入了 8元,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徐某的纯收入相比 2006 年减少更多。这个例子虽然反映的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 格和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的前提下,农产品的价格由于受供 应量相对饱和、国内粮食价格没有完全放开、出口受到控制 等

4、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没有相应上涨,使农民种粮收入徘徊不 前,本质上仍是粮食价格低下导致农民收入受损,属于“谷 贱伤农”的范围,这也是一大部分农民宁愿外出打工而不愿 意务农种地的主要原因。调查二:农民王某某2010年种植洋芋 12亩,平均亩产 量 2000 斤,总产量 2.4 万斤,当年洋芋价格 1 元 / 斤,当年 毛收入 2.4 万元;看到洋芋价格这么高,王某 2011 年种植 洋芋 50 亩,平均亩产量 2000 斤,总产量 10 万斤左右,但 当年洋芋价格 0.20.3 元/斤,且有价无市,没有充分的贮 藏条件,眼看大量的洋芋就要烂在手里。调查三:农民闫某 2010 年种植荞麦 3 亩,平均

5、亩产 200 斤,总产量 600 斤,当年荞麦价格 4 元/斤,毛收入 2400 元; 2011 年闫某增加荞麦种植 10 亩,平均亩产 200 斤,总产量 2000 斤,但目前荞麦价格 1.3 元/斤左右,毛收入 2600 元。当然,还有猪肉价格的起起伏伏更是让几家欢喜几家 忧,山庄乡养猪大户常某某,在 2008 年猪肉第一轮涨价时 开始办养猪场,办起之后,迎来的就是猪肉价格下跌和饲料 价格的上涨,惨淡经营了几年,饲养量由当初的 150 口减至 今年的 30 多口,结果今年后半年猪肉价格再次上涨,常某 只能望洋兴叹!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二、成因1、供需原因。因为农产品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农

6、产品的丰收使供给曲线上移, 在缺乏弹性的需求曲线的作 用下,农产品的均衡价格曲线下移。由于农产品的均衡价 格的下降幅度大于农产品的均衡数量的增加幅度, 最后致 使农民的总收入减少。2、生产者主观原因。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以单个的家庭为单位, 农业生产表现为分散性和 无规模,在市场信息和投资理念双重缺乏的情况下,农户 在选择农产品品种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盲目性, 有的 农民甚至因“追高”而落入困境。譬如去年大蒜等蔬菜价 格的飙升,今年山东许多农民进行大面积蔬菜生产,结果 无价无市,让许多菜农欲哭无泪就是一个典型。3、信息不对称原因。在当下的农产品销售市场中有一大 批农产品销售中

7、间商,他们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农户的生产与 市场实现了对接,另一方面也使得农产品在销售过程中出现 了二元市场,即中间商与农户之间的收购市场和农产品的销 售市场。中间商掌握着农户的生产信息和消费者的需求信 息,占据着优越的信息流通地位。在收购市场中,中间商对 农产品的收购量由销售市场的均衡产量决定,此时农产品的 产量与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产量是不相等的。由于技术气候等 原因农产品产量提高时,中间商为了使自身利益不受损失, 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可将销售市场价格维持不变,而在收购 市场由于农产品产量增加,农民对中间商的供给增加,而销 售市场的供给量依然为中间商的收购量,并没有因为农产品 供给的增加而相应地增加

8、,此时农民不仅产生了的产品积压 量,还使产品卖出的价格大幅降低,因此在信息不对称的实 际情况下农民的损失更严重。4、中间商的道德危害原因。在现实中还存在着部分中间 商为了谋取暴利在农产品中掺杂掺假,这种恶劣行为改变了 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当市场上出现了掺杂掺假的农产品而被 大众逐渐意识到,消费者就会减少对农产品的消费,从而使 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降低。当农产品丰收时,中间商依然 将销售市场供应量维持不变,在收购市场中农民对中间商的 供给增加,中间商收购量并不增加。此时农产品的收购价格 下降,同时农民的农作物积压量增大,农民收入由大幅度减 少为。产生道德危害后农民的农作物积压量比不产生道德危 害情

9、况下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比没有道德危害情况下减少 了,不仅加重谷贱伤农问题,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与人 身安全扰乱了市场秩序5、区域间信息流通不畅。我国农作物种植遍布各地,即 使同一种类农作物生产地的分布也非常分散,此外我国不同 地区的信息化程度也有较大差距,这样的格局就导致了信息 传递范围狭隘和消费市场局限。农产品信息的是否能够有效 传递决定着农产品能否顺利销售。但一方面农产品生产销售 者营销意识普遍十分薄弱,不懂得借助各种媒介如广播电视 报纸网络来推销农产品;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的薄弱,媒 介手段的落后,限制了农产品信息的向外传播;这两方面原 因使得农产品的潜在消费地数量十分有限,从而导致了

10、农产 品的实际销售市场更加稀少而分散,没有形成农产品的规模 化,销售农产品信息传播交互范围的狭隘,也使生产销售者 了解不到哪些地区是需求旺盛地,哪些地区是需求疲软地, 无法合理安排农产品的生产销售,消费者也无法得知哪里生 产销售自己需要的农产品。区域间信息交流不足致使农产品 的销售中存在冲突,由于地区间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和 沟通使得不同地区生产的同一农作物在上市时间与销售市 场方面发生冲突,造成了农产品集中在同一地点上市的局面 致使谷贱伤农情况时有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归因 于生产同种农作物的地区间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地 区对整个市场的盲然,导致自身无法调节农作物上市时间以 及

11、上市地点,以避开与其他地区的冲突。三、结论与建议:第一,我们寄希望于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央决定要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 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 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 一允许农民土地经营权以多种形式有偿流转的措施,将有效 改变农村“分散经营”的经济体制,会有力推进粮食种植规 模化经营的进程。推动土地流转制度的实施将促使一大批农 场主、种粮大户的出现,他们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会提高种 粮收入,同时他们的理性投入会分担个体农业生产者的经营 风险。如果能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同时,配套放开粮 食价格等制度建

12、设,这样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谷贱伤农现象的 屡次发生,保护农民的利益。第二,落实好对农业生产的补贴。目前国家取消农业税, 并为农业生产进行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尽管起的作用不是 太大,但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作为基层政 府来说不折不扣的落实好这些政策就行了。当然,政府也实 行保护价收购,以此来消化市场上的供给剩余,避免谷贱伤 农的发生,来扶持农业发展;但是这需要国家稳定坚实的财 政力量作后盾,而且有时不排除国家为了控制CPI而抛售库 存粮食,打压农产品价格,损害农民的利益。第三,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农产品缺乏弹性的 需求曲线作用,农产品的均衡数量减少的幅度小于由它所引 起的均衡价格

13、上涨的幅度,可能使农民的总收入增加,基于 这个推论,可以通过减少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的供给 达到支持农产品的价格,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进而实现 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的目的,也就是要调整农村内部的产业 结构以及整个农业产业结构,以此来调控总量和结构上的均 衡。当然这要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进行,由于当前 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着“市场 失灵”的现象,政府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主导作用, 首先要以实现农民增收为目的,防止因追求政绩大搞“形象 工程”损害农民利益;其次在这个庞大的工程中,政府要以 “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加大资金投入,不能将政策 实施的成本转嫁到

14、农民身上;第三要强化服务功能,加快市 场信息体系构建和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引导农民自愿调整结 构,防止出现将政府意志强加于农民头上,导致结构调整失 败。第四,加强信息服务。中间商引起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地 区间信息交流不顺畅是导致谷贱伤农的两个重要原因,要解 决这一问题,就要让农业部门建立全面的农产品生产信息网 络和农产品价格信息网络,并及时向农业生产者进行提供, 避免盲生产和盲目销售;建立多样化农产品销售渠道,开展 网络营销。摆脱依赖中间商销售渠道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就 要积极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如推行农产品直销,以消除农 产品销售中的信息不对称,保证信息流动的真实性和有效 性。加强地区间信息交流,

15、优化农产品配送。解决因区域间 信息沟通不足导致的谷贱伤农,则要求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 能,加强宏观调控,建立信息沟通渠道,保障地区间信息流 通的硬件设施和渠道畅通,建立全国范围内同类及相似农作 物生产和销售的分布地图以及农作物上市时间等农产品产 销相关信息的数据库,并及时进行更新,以及实现在各地区 间共享,引导各地区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第五,加强监管整顿规范农产品销售市场秩序。农产品 销售市场中的市场秩序的破坏者,他们或在农产品中掺杂掺 假或故意隐瞒扭曲农产品相关信息,使自己从中牟取暴利中 饱私囊,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与消费者的利益,为避免道德 危害造成的严重后果,以及完善市场资源配臵机制,相关执 法部门应出台专门的农产品产销法律法规,形成一套完整的 可保障农产品顺利销售的法律体系,并建立农产品产销市场 反馈机制,严厉打击不法分子,清洁农产品销售市场。第六,重视对农民的教育。要教育农民理性认识市场、 对待市场,当下由于资本市场的活跃,一些昧了良心的投资 人也把黑手伸进了农产品市场,他们通过囤积居奇,大肆炒 作,抬高物价,从中牟取暴利,引诱不少盲目的农业生产者 跟风杀高,结果吞了苦果。我们要教育他们适当地学习市场 经济规律,不能盲目“追高”,而要善于“抄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