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6520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太上感应篇汇编》 (第125集)黄柏霖警官主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一二五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25/0/4 台孝廉講堂 档名:57-109125 /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德,大家好!今天我們研討太上感應篇彙編第三十四句,【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這一段經文跟前面的【所謂善人】,它是應該連成一體的,就是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這個是講果報,我們來看經文:【善者。人所固有。一觸便動.雖是愚夫愚婦。若聞一善事。必定大家稱揚。憑你極凶惡。見了善人.也不敢相犯.蓋良心之發.自有不能已者。敬之而言人皆者。必其人之道德。真有可敬。無一人不然也.】我們來看這一段裡面,剛才有提到這個經文人皆敬之,天道

2、佑之。我們做為一個人,我們都希望人家恭敬我們,如果人家不恭敬我們,那我們一定是德行有虧,我們德行不具足,德行不能夠顯露出來.我們如果沒有德行的話,人家不會恭敬我們的。所以這個人皆敬之,就像佛陀一樣,我們都很喜歡佛陀,因為佛陀他來這個娑婆世界已經八千次了,佛陀都念念為了眾生,所以我們都很喜歡聽佛陀開示。這個人皆敬之,剛才講是一種果報。天道佑之就是得到上天的保佑。我們都希望得到佛菩薩的保佑,護法神的保佑。那你要怎麼樣得到阿彌陀佛跟地藏菩薩或者觀音菩薩來保佑呢?你必須跟佛菩薩同心、同願、同行、同德,你必須要跟佛菩薩這樣,同樣都是發菩提心,利益眾生,那自然而然就能夠感得佛菩薩給你護佑。所以這個天道佑之

3、,當然因為這一本太上感應篇是道家的善書,所以他們就是用天道,也就是我們一般民間講的上天。福祿隨之,福祿壽每一個人都想要,我們佛法裡面講福報,所以福祿是世間人所追求的,怎麼樣可以得到福報呢?就必須要種那個善因,才能得到那個善果.所以這個福祿就是我們所要的,富貴、長壽、康寧、好德、善終,這五個我們稱叫五福,你要怎麼得到福祿呢?得到這個五福呢?你就是要去種那個因。眾邪遠之,我們都不喜歡衰耗,我們都不喜歡短命、多病、惡事、衰耗、貧窮,都不喜歡這些,所以這些眾邪就是不好的事情。我們都希望得到神靈護衛,像我們持五戒的人,如果持到清淨,有二十五位護法神會護佑你,那你怎麼樣可以得到二十五位護法神來護佑你呢?你

4、就必須要五戒持得非常圓滿,才會感得二十五位護法神來護佑你。這就是這裡講的神靈衛之。我們看經文裡面字句解說裡面,大概只有一句,就是相犯,見了善人也不敢去侵犯他。看這一段裡面的白話解釋:善者,人所固有,它說善,善行,這個善因善行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性德。所以你看淨業三福裡面,你要往生極樂世界,你必須要先修第一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要往生極樂,第一福,必須要先修十善業,這個叫做善者。這個善,善心善行是我們本有的性德,就老和尚講的好善好德。所以這個善,人所固有,每一個人都本來具足的。一觸便動,你只要一有根塵接觸,只要能夠發這一念善心,這個叫一觸便動。比如說我們常常會遇到這種情形,我

5、們出去的時候,我們看到車禍,有人受傷了,被車子撞了。我們當場有一個衝動,想跑過去幫他扶起來,或者趕快打電話報警,能夠叫救護車,趕快把他送到醫院,這個叫做人所固有,一觸便動。等一下我們會講孟子說的惻隱之心,這個叫惻隱之心。我們看到旁邊有乞丐經過,或者他在乞食,我們就會生一個憐憫心,會布施金錢給他,或者布施一些飯食給他,這個叫做你的善根深厚。你只要根塵接觸,眼見色、耳聞聲,你馬上就起了這個善心.所以群書治要裡面有講,群書治要裡面講說,太上樂善,其次安之,其下亦能自強也.它就跟我們分析,眾生的根器裡面有上根、中根跟下根.上根的人,他過去生就是薰習善法,所以這個太上不是講太上感應篇那個太上。太上就是非

6、常根利的眾生。所以它就說,這個白話裡面的意思就是說,人最高的境界,修行到最高的境界,就叫樂善。善,行善變成是他的生活,他性德的流露。就像佛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像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個叫做什麼?叫做性德流露,變成他的一個願力了,這個叫人的最高境界,就是樂於為善,這種境界差不多等同平等法界,這個叫做太上樂善。其次安之,其次在中等的他就是習慣為善,他已經把它變成、養成習慣了,我們講說日行一善。像葛繁,宋朝的葛繁,葛繁他在當縣令的時候,他每天做兩三件善事,甚至十幾件善事,一生四十年沒有變,每天都做善事,他這就是其次安之。所以葛繁他都怎麼做善事呢?他說,上自公卿,就是做官的,下至乞丐,不論

7、你富貴貧窮,或者婦女,你都可以去做善事.他說,比如說,中間有東西阻擋人家行走,他把它移開了,那這也是做善事。或是倒一杯水給人家,這也是做善事。所以這個叫做其次安之,他說,已經習慣為善.其下亦能自強也的意思就是說,最後下根的,你要勉強他做善事。就像我女兒當時她在臺灣ao!集團上班的時候,後來她說要到澳洲去攻讀碩士。我就跟她講說,妳發願,如果妳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妳一個月最少布施新臺幣兩千元,我教她發這個願。她就是真的到澳洲去拿到碩士以後,就在澳洲找到一個很好的工作。後來回到臺灣以後,也考上臺灣一個國際集團,國際的企業,跨國企業上班。回到臺灣以後,我也鼓勵她說,妳一樣一個月固定要捐兩千塊.所以她現

8、在是在臺灣的,常常出國,常常到國外去。這個就是什麼?把她養成,已經剛開始是勉勵她努力行善,到後來她就可以提升到前面的,第二等的習慣為善.等到她智慧完全流露出來以後,樂於為善了,就變性德了。所以像這次萬人念佛祭祖大典,她就跟我講,爸爸,我捐臺幣一萬元。我說,很好。馬上給她收起來,馬上給她供養三寶,印經書、放生,我都會教她布施,給她們種下這個種子。你剛開始一定要慢慢誘導她.所以你要累世累積這個種子下去.就像今天我接到一個電話,我們有一個師姐她在開素食館,過去生可能這個善的種子種得比較少,所以她一直想來當義工就當不成,為什麼?家裡會障礙。她就一直想來當大會的志工,可是家人不讓她來.我們看了就是非常地

9、憐憫她,想要接引她,我就鼓勵她,我說,如果家人不同意,那妳就來半天。如果半天不同意,就來個三個小時兩個小時也好,給她種個善根下去。我們這邊有一個師姐,家庭環境很窮,在當清潔工,養兩個小孩,兒子跟女兒都要上私立高中,學費很多,沒有錢。她一個月清潔工,生活費就差不多了,不可能再繳學費.那我就跟她講,我說,我們講堂沒有錢,每一個人湊一百元,給妳小孩當獎學金,這樣一湊就可以湊到臺幣大概可以湊到兩萬元,她就很高興。她就每個禮拜規定抽一天,帶她女兒來這邊做香積志工,幫忙洗菜、切菜。她就會幫我們拖地板,幫講堂拖地板,把講堂的窗戶洗得很乾淨。我就鼓勵她,我說,妳一定要累積這個福德,在三寶門中是最好修福的機會,

10、講堂如果妳這樣布施下去,每天如果幾十個人在這邊出入,妳就跟幾十個人結緣,一個月下來就不得了了。這叫什麼?剛開始,其下亦能自強也,要勉勵她努力行善。我們再看下面經文,雖然是一般老實憨厚的愚夫愚婦,若聞一善事,必定大家稱揚,如果聽到一件善事,大家必定都會稱讚。我有時候偶而會到臺灣南投的正覺精舍,去晉見清公和尚果清律師.有一次就在知客室,就看了很感動。就有一群老菩薩跟老阿公,大概五六個,大概是南投那邊的農村的老爺爺跟老奶奶,一看就知道是念佛人,很善良.他們來以後,他們也不會像我們說把錢包在紅包紙裡面,他不會.他就拿著五百元臺幣,他就跑到清公和尚前,就下面猛磕頭,就跪下去,他就是要供養.他也不懂規矩,

11、也不知道說離開師父要保持一個距離,他也不知道。就一定要把那個錢供養到師父的旁邊,那我在旁邊看了就很感動。清公和尚也很慈悲,說,哎呀,你不要客氣,不要客氣。他們也不懂得說先問訊.這個叫做什麼?這裡講的憨厚老實的愚夫愚婦,若聞一善事,必定大家稱揚,他們知道說清公和尚修得非常地清淨,他們要供養清淨的僧人,那份恭敬心。接下來,憑你極凶惡,任憑你是一個非常凶惡的人,可是他看到善人,他還是不敢去侵犯,這大概是什麼?良心受到一種啟發,也不敢相犯,蓋良心之發,他良心受到一個啟發,自有不能已者,自然就不能夠停止。每一個人都尊敬這個人,這個人為什麼被人家尊敬?我剛才就講說他一定是有德行,人家不恭敬妳,妳丈夫不恭敬

12、妳,就是妳德行還不夠.妳小孩不恭敬妳,是因為妳德行還不夠。妳德行夠,他一定恭敬妳,妳講的話,他一定會聽。我們一個蓮友,她的先生是做計程車司機,剛開始她也是,她先生也是不太贊成她學佛,後來她就慢慢度她先生,給他種善根,有好事一定叫她先生捐錢,然後叫她先生去做道場的護法義工。到後來,她現在先生認同她、護持她,她只要一參加法會,他師姐擔任裡面的幹部義工,她先生就在當交通指揮,當交通義工,交通組的義工。這個就是什麼?妳修到後來,妳慢慢有德行去感動他.所以這裡講說,敬之而言人皆者,就是說每一個人都尊敬你,一定是平常這個人他的道德真的值得敬佩,真有可敬,無一人不然也,沒有一個人不是這樣的。這一段裡面,我們

13、再來探討這段裡面的重點,善者,人所固有,一觸便動。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淨土行人要不要行善?剛才我們有提到,淨業三福裡面的第一福。我們念佛人有一個習慣,我們比較喜歡在家裡讀誦經典、念佛拜佛,當然這是最好的自我修行,自修的一個方式。但是要不要做善事呢?需不需要做善事呢?要怎麼樣的心去做善事呢?往往有時候很多念佛人會產生這樣的矛盾,如果他想去做那個善事,或是參與那個善事,人家說他打閒岔,他不能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要怎麼辦呢?我引用無量壽經裡面濁世惡苦第三十五品裡面講的,經文裡面講,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禍福相承。身自當之,無誰代者。善人行善,從樂入樂,從明入明。惡人行惡,從苦入苦,從冥入冥

14、。這一段跟你講,天地裡面,它善惡是分明的,五道也非常分明的.黃念祖老居士在大經解裡面,註解講,他說,本品廣明善惡果報,觀經裡面三福,第三福裡面有提到,我們淨業三福裡面的第三福,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在淨業第三福裡面有特別提到深信因果,亦正以此為勸也。世間人愚癡,不重因果,或更狂妄,撥無因果。故諸經中,反覆教誨也.這個地方提到,吳譯裡面有提到這個經文,它說,諸欲往生阿彌陀佛國者,就是我們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雖不能大精進、禪定,我們不夠精進,像懺公,他每天拜佛五六百拜,道證法師也是一樣,他們非常地精進,每天拜佛好幾百拜。甚至有些修行人,兩點就起來做早課,有些三點就起來做早課,這個

15、叫大精進.而且通身放下,謝絕一切名聞利養,這個叫大精進.他完全跟五欲六塵隔絕,這個叫做大精進。禪定呢?他有相當高深的定功,有人日課佛聲、佛號五萬遍、十萬遍,有人一天無量壽經一部到三部,甚至有持到一千部、兩千部、三千部的,這得到相當深的禪定功夫。像劉素雲居士,她用十年的時間聽無量壽經,老法師講的無量壽經,她十年之中得到禪定。所以她現在能夠心開意解,解行並重,這是她得到禪定。持經戒,他能夠把五戒跟菩薩戒持得非常清淨,這些都是修行非常精進用功的行者,他們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這個地方提到說,如果我們不能夠像他這樣大精進,不能像他們這樣得到禪定,也不能夠把戒持得很清淨,那他要怎麼辦呢?吳譯裡面有跟你

16、提到,大要當作善,佛菩薩很慈悲,再開一個方便法門給你,再開一道門給你進來,大要當作善。剛才我就有提到了,有人說,做善事,打閒岔,不要做善事,我只管自己就好啦。彭際清居士說,彭際清居士是我們清朝的時候佛教界裡面的大德,老法師講經常常提到彭際清居士。彭際清居士說,十善本為天業,你照理講,十善持到圓滿,五戒十善持到圓滿,可以當天人。但是他出離心還沒有出來,他見思惑沒有破,所以不能夠出三界.所以感得的果報是天道,上品的十善是往生天道。所以彭際清居士說,十善本來你感得的果報,是因為你造了天業,如果你是有漏的十善,那他是修天業,那你將來往生的時候,一定是去當天人。如果你修淨業就往生西方佛國。但是你如果去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