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质疑启发创新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8056171 上传时间:2023-10-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导质疑启发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引导质疑启发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引导质疑启发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引导质疑启发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导质疑启发创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导质疑 启发创新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求异,不图于成就,无疑是一种创新教育思想的体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加迫切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善于使学生达到“无疑”,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疑中出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处理质疑求新这一教学环节呢? 一、营造敢想、敢说、敢做课堂氛围,发展学生创造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老师要敢于放下架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课堂氛围,只有在允许学生说错,思错的宽松训练过程中,学生才能在多说、多想、多做的锻炼中,提高多角度,

2、多层次的思维能力,才能激发他们热情主动参与探索,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绝招这一课时,我先创设一个融洽的课堂交流氛围,使学生感到无拘无束。紧接着问:“同学们通过课文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这一问,顿时引起了极大兴趣,思维也变得流畅了。有的说:“课文写了谁的绝招?”有的说:“他为什么要练绝招?”还有的说:“他的绝招是怎么练出来的?” 二、引导学生质疑到位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都能够乐于思想,敢于质疑。但开始大部分学生质疑质量不高,疑不到点子上。这时老师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因为这里存在着一个不但要求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还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善于质疑的问题。 在教学草船借箭,先

3、板书课题。点明三国,引出人物,教学生字词,然后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的疑问。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八个问题,涉及造箭材料、取箭饮酒,周瑜生疑借箭由来,鲁肃为上,曹操上当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有的在点子上,有的只是沾边,怎么办?这时老师就注意引导学生围绕课文重点和中心来思考。这篇课文的中心是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先把“三天”、“十万支箭”、“军令状”放到周瑜刁难和诸葛亮的应答的矛盾中来研究,依循这一思路研究其他问题;最后归结到诸葛亮为什么能有如此高超的智慧和才能,使疑到位。学生思维十分活跃,解疑也到位;诸葛亮当军师多年,作战经验丰富;他常识渊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准确预测天气变化;他善于

4、观察,善于思考妙在教者也参与讨论,注意相机补足缺漏;诸葛亮具有知人之明;鲁肃忠厚,能帮他忙;曹操多疑,不会在大雾中冒然出兵。这就是军事家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样经过引导,学生一起参与质疑、解疑,使质疑到位,解疑有序。学生质疑问题的积极性更高,教学效果也就明显提高了。 三、激发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的起点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推动作用,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我听过一堂比较分数大小的课,老师用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四人渴极了,八戒找水找不到却抱回个大西瓜。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每人吃四分之一。”八戒一听满脸不高兴:“哼,西瓜是我找回来的,应

5、多分一些,最小也要五分之一。悟空听了直笑:切八分之一给你,怎样?八戒兴高采烈地答应了,正当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西瓜时,八戒突然拍着脑门大声说:嘿嘿!我真傻。听到这些,学生热情倍增,问题也就涌上来了:猪八戒吃西瓜是不是最多的?为什么老猪连说自己傻呢?分数该如何比较大小?这样,学生思维被激活了,其主动性得到了发挥,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所以说创设黯然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四、诱导想象,疑中出新 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生活具像,而这一转化过程,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贮存的感情材料对文字进行形象思维加工

6、。有的课文因为剪裁需要,一些内容或者点到为此,或者留下空间,这更需要老师根据教学目的,把握契机,引导学生调动头脑中库存展开想象。如圆明园的毁灭第三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内种种景点,但大多只有名称而没有景色描绘,比如平湖秋日,雷锋夕照、狮子林、蓬莱瑶台。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美丽与辉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们驰骋他们的形象思维,从景点名称想象出丰富多彩的美景来。有的说:“我想象中的蓬莱瑶台是这样的:同几座姿态不同的假山,旁边潺潺的流水远远望去,雾气迷人,这难道真是蓬莱仙境?”有的说十五的月亮总是那般圆,皎洁的明月倒映在的平静的湖面上,如果你身在湖畔亭中,那感受绝对无与伦比。这就是平湖秋月的景致。”学生们大胆想象、畅所欲言。在想象描述过程中,他们的创造阅读得到了发展,因此培养了并开发了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展创造性能力的主阵地、老师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观,努力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新方法,从而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