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803889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册数学备课(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备课单元第一单元内容圆课时月日至月 日我们的预案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的对称性,认识半径、直径,理解同一圆中半径的关系,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图。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拼摆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3、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的创造力。4、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5、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我的单元日记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2、,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教材注重结合适当的素材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文化的魅力。例如教材在圆的周长教学时,编排了数学阅读“圆周率的历史”挖掘圆周率蕴含的价值,让学生了解自古以来人类对圆周率的研究历程,领略与圆周率有关的方法,从而感受人类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圆的认识(一)准备页课题圆的认识一课型新授课我们的课前分析(教材学情)“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形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学生认识发 展的一次飞跃。教材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

3、,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并没有给出圆的本质特征的描述,但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画一画等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对此加以体会,为学生到中学学习圆的定义提供了感性认识和经验。我的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通过观察、担任、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我的

4、教学难重点1。结合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通过观察、担任、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调整与反思一。观察与思考一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可以看到圆,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以前学过的图形是平面直线图形,而圆是平面曲线图形。二、观察与思考二,哪种方式更公平?第三种方式更公平,因为小旗到每个同学的距离是相等的。三、画一画。画圆的方法有三种:用手指画、用线画、用圆规画。四、认一认。O是圆心,线段OA是半径,通

5、常用字母r表示;线段AB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五、画一画,想一想。(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六、讨论、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七、观察与思考三。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呢?车轴到轮上每一点的距离都有是相等的,所以车轮便于滚动。分别用硬纸板做成下列图形,分别将这些图形沿一条直线滚一滚,想办法描出滚动过程中A点留下的痕迹。结合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6、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通过观察、担任、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练一练1、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画一个圆。2、画一个半径是5厘米的圆。3、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你能用哪些方法画圆?想一想你能用圆珠笔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吗?试着写一写。1、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呢?2、人们在围观时,为什么会自然在围成圆形呢?在上本节课的时候,应尽可能的结合具体情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和圆和对称性的认识。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揭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圆的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圆

7、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学情分析图形的对称性是图形的重要特征,一般来说,我们讨论图形的轴对称性和旋转对称性。一个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可以理解为图形绕某一点旋转一定角度后仍然与原图形重合,或者图形上的所有点绕某一点旋转同一角度后仍在这个图形上,中心对称是旋转对称的一个特例。圆这个图形与其它平面图形相比,具有很好的对称性: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是一个任意放置对称图形,圆上所有点绕圆心旋转

8、任意一个角度后都在圆上。教学重难点1。通过折纸活动,探索并发现圆是轴对称图形,理解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2。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体会圆的对称性。3。在折纸找圆心,验证圆是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用具图片、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课中调整与反思一、导入新课。亮亮用纸剪出一个圆,这个圆圆心在哪里呢?你有办法找出来吗?对折再对折,两条折痕相交的点就是圆心。二、学习新课。1。折一折剪几个圆,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交流一下。将圆对折,正好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沿直径对折能完全重合。总结: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在同

9、一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可能表示为d=2r或r =。2。试一试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几条对称轴?图形名称有几条对称轴3。做一做。剪出和下面完全相同的圆、正方形和等边三角形、标出中心点A,并将各个图形分别与下面相对应的图形重合,然后沿中心A点转动图形,你发现了什么?练一练1。填表。半径/20。61。8直径58。322。填一填3。分别画出下列图形的对称轴。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折一折,转一转,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教学反思:教学时,要让学生准备几个圆形纸片,充分开展自主探索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组织交流时,首先,要让学生要独立思考的基

10、础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和策略,其次,要让学生参与交流,不要急于得出结论,而是要让更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必要时再组织全体学生折一折,在交流对“同一圆里直径和半径关系”的发现时,除了折纸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结合圆规画图的过程说明自己的发现。圆的周长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年计算方法。3、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认识圆的周长,能用滚动、绕线等方法测量圆的周长。2、在测量活动中探索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的周长年计算方法。3、

11、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学情分析教材创设了一个“为圆镜镶边框”的简单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体会测量圆的周长的必要性。教材中呈现了两个直径不同的圆镜,结合具体的情境旨出圆的周长,并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直径大的圆的周长大,直径小的圆的周长也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课中调整与反思一、导入新课哪块圆镜的边框长要为直径分别是5厘米和8厘米的两块圆镜镶边框,边框的长分别是多少厘米?(镜框厚度忽略不计)绕圆境一周的长度就是圆镜的周长二、学习新课1、你有办法测量圆镜的周长吗?请用硬纸板剪一个圆试一试。圆片向右滚动一周,量它的长度。2、圆和周长与什么有关

12、?用线绕圆一周,量它的长度。正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正三角形的周长呢?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验证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圆的直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3.14113.1416.28223.1419.42133.14012.56843.142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 练一练1。填表半径/直径/圆的周长/3.5129.422。汽车车轮的半径为0.3米,它滚动1圈前进多少米?滚动1000圈前进多少米?3.花坛的周长是62.8米,你能求出这个圆形花坛的直径吗?4.左图是一个一面靠墙,另一面用竹篱笆围成的半圆形养鸡场,这个半圆的直径为6米,求篱笆的长多少生: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入等于3.14=C=d c=

13、2r教学时需要注意的是,测量会有一定的误差,教师要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使学生认识测量时总会有一些误差,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方法正确,测量过程仔细等可以减少误差,也可以多测量几次求平均数。由于圆周率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教材指出计算时圆周率的值通常取3.14,计算结果用连接.教学反思最后,教材回顾了最初的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直接运用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如果补充这样的习题要注意数据,不要使计算太繁杂.圆的面积教学目标: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能正确地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

14、、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和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教学用具:小黑板学情分析:把求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总是常用的思想方法,而”化曲为直”是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基本思想,教材注重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用这个思想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过程:教学流程调整与反思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与原来的圆之间有什么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它的底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圆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rr圆的面积=rr=r2一、导入新课。课前谈话,估一估:半径是5米的圆的面积是多少?二、探究活动。1、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如图,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8等份,将每份剪下后再按下面的方法进行拼接。拼接后是什么图形?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时候,教师应提前做一些课件,这样便于学生观察,理解。2、练习。求圆的面积。(1)3cm0.2dm(2)圆的周长是6.28米。教学反思:教学时,教师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要让学生剪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8份、16份进行拼摆,操作体验。二是要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