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007500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山东春季高考数学考试大纲数学考试说明;本考试说明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为依据,以现行的山东省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考试范围和要求;数学考试旨在测试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考试内容为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考试中允许使用函数型计算器;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能,掌握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基本方法、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为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五个部分。考试中允许使用函数型计算器。推荐使用 CAS

2、IOfx-82MS函数型计算器、北雁牌CZ-1206H函数型计算器。考试内容的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作如下说明。基本技能:掌握计算机能,掌握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基本方法:掌握待定系数法、配方法、坐标法。运算能力:理解算理,会根据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计算和变形,能分析条件,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方法。逻辑思维能力:能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进行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并能够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针对不同问题(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模式)。空间想象能力:能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对应的空间图形,能够

3、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正确图形,并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变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第一部分 代数1.集合集合的概念,集合的表示法,集合之间的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子集与推出的关系。要求:(1)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关系(子集、真子集、相等),掌握集合的交、并、补运算。(2)理解符号、?、?、?、?、刭、e?、? 的含义,并能UA、用这些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命题与命题

4、之间的关系。(3)理解子集与推出的关系,能正确地区分充分、必要、充要条件。2.方程与不等式配方法,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实数的大小,不等式的性质与证明,区间,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要求:(1)掌握配方法,会用配方法解决有关问题。(2)(会解一元二次方程。(3)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用比较法证明简单不等式。(4)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会解形如| ax+b|c或| ax+b|c的含有绝对值得不等式。(6)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会用区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7)能利用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函数函数的概念,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分段函数,一次函数、

5、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函数的实际应用。要求:(1)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法,回求一些常见函数的定义域。(2)理解函数符号f(x)的含义,会有f(x)的表达式求出f(ax+b)的表达式。(3)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定义,掌握增函数、减函数及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特征。(4)理解分段函数的概念(5)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会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会求二次函数的最值。(7)能运用函数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指数(零指数、负整指数、分数指数)的概念,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指数函数的概念,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对数的概念,对数的性质与运算法则。对数函数的

6、概念,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要求:(1)掌握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能利用计算器求实数指数幂的值。(2)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能利用计算器求对数值。(3)理解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其图像和性质。(4)能运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5.数列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中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中项,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要求:(1)理解数列概念和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2)掌握等差数列和等差中项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掌握等比数列和等比中项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

7、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6.平面向量平面向量的概念,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直角坐标的概念,向量坐标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中点公式,距离公式。向量夹角的定义,向量的内积,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要求:(1)理解向量的概念,会正确进行向量的线性运算,(加法、减法和数乘向量)。(2)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及其与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3)掌握两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4)掌握中点公式、距离公式。(5)掌握向量夹角的定义,向量内积的定义、性质及其运算,掌握向量内积的(6)直角坐标运算。能利用向量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7.逻辑用语命题、量词、逻辑连接词要

8、求:(1)了解命题的有关概念(2)了解量词的有关概念,理解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意义,并会用相应的符号表示。(3)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意义。?、?、?的含义;8.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的概念,排列数公式;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及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要求:;(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会用这两;(2).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会用排列数公式计;(3).理解组合和组合数的意义以及组合数的性质,;(4).理解二项式定理,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的含义。 (4)理解符号8.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排列的

9、概念,排列数公式。组合的概念,组合数公式及性质。二项式定理,二项式系数的性质。要求:(1).掌握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会用这两个原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2).理解排列和排列数的意义,会用排列数公式计算简单的排列问题。(3).理解组合和组合数的意义以及组合数的性质,会用组合数公式计算简单的组合问题。(4).理解二项式定理,理解二项式系数的性质。第二部分 三角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和正切)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三角函数诱导公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指定范围内的角。和角公式,倍角公式。正弦定理、余

10、弦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三角计算及应用。要求:(1) 了解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2) 理解弧度的意义,掌握弧度和角度的互化。(3)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掌握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4) 会用诱导公式化简三角函数式。(5) 掌握正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了解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6) 掌握正弦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定义域、值域、周期性),会用“五点法” 画正弦函数的简图。(7) 会用计算器求三角函数值,会由三角函数(正弦和余弦)值求出指定范围内的角。(8) 掌握和角公式与倍角公式,会用它们进行计算、化简和证明。(9) 会求函数y=f(sinx)的最值。(10)

11、 掌握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会根据已知条件求三角形的边、角及面积。(11) 能综合运用三角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第三部分 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的方向向量与法向量的概念,直线方程的点向式、点法式。 直线斜率的概念,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及斜截式。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两条直线垂直与平行的条件,点到直线的距离。线性规划问题的有关概念,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 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线性规划问题的实际应用。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待定系数法。椭圆的标准方程和性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性质。要求:(1) 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和法向量的概念,掌握直线方程的点向式和点法式。(2) 了解直

12、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会求直线的斜率,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理解直线的一般式方程。(3) 会求两曲线的交点坐标。(4) 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于垂直的条件。(5) 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目标函数、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的概念。(6) 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7) 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会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应用问题。(8) 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9) 了解待定系数法的概念,会用待定系数法解决有关问题。(10) 掌握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概念、标准方程和性质,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有关问题。第

13、四部分 立体几何多面体、旋转体和棱柱、棱锥、圆锥、圆柱、球的概念。柱体、锥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平面的表示法,平面的基本性质。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异面直线所成交、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二面角的概念。要求:(1)了解多面体、旋转体和棱柱、棱锥、圆锥、圆柱、球的概念。(2)掌握柱体、锥体、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能用公式计算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和体积。(3)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4)理解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5)理解直线

14、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两种位置(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与性质。(6)了解点到平面的距离、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平行平面间的距离的概念,并会解决相关的距离问题。(7)了解异面直线所成角、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二面角的概念,并会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第五部分 概率与统计初步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基本事件、古典概型、古典概率的概念,概率的简单性质。直方图与频率分布,总体与样本,抽样方法(简单的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总体均值,标准差,用样本均值、标准差估计总体均值、标准差。要求:(1)了解样本空间、随机事件、基本事件、古典概型、古典概率的概念,概率的简单性质,会应用古典概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了解直方图与频率分布,理解总体与样本,了解抽样方法。(3)理解总体均值、标准差,会用样本均值、标准差估计总体均值、标准差。(4)能运用概率、统计初步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试卷结构;1.试题内容比例;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2.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包括证明题);3.试题难易程度比例;基础知识;灵活掌握;综合运用;约50%约15%约20%约10%约5%约50%约;(4)能运用概率、统计初步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试卷结构1.试题内容比例代数三角平面解析几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