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983653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我们该怎样教学孔乙己读李镇西孔乙己教学实录有感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对于该文的教学,历来的语文教育者都把其主题批判封建社会,批判封建科举制度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大加渲染,极力挖掘;而对主人公孔乙己的人文价值,教育价值视而不见。直道今天,大多数的语文教师,甚至包括一些语文教育名家仍是难改初衷。前几天拜读了李镇西老师年的教学实录,深为李老师的教育民主思想所感染,但对其中的有些细节问题,也不无遗憾。节录于下,并直陈己见,以求教于广阔同人。片断一:男生:为什么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大约孔已己确实是死了?既是“大约又是“确实,这好似是矛盾的。该怎么理解呢?教师:好,好,你这个

2、问题有“科研价值!众大笑同学们别笑,这个问题确实值得研究。因为这个问题弄懂了,这篇小说课文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也好理解了。好吧,我们这堂课,就来研究研究这个问题。在研究之前,让我也向你们提出一个问题孔已己最后究竟死没死?众学生:死了。教师:根据何在?众学生:作者在结尾说孔已己“确实死了。教师:嗯,孔已己“确实死了。同学们能不能再深入思考一下,孔已己为什么会“确实死去?学生思考。教师:李老师给你们提示一个思路:一个人的命运取决于什么?女生:取决于他的遭遇。教师:对,很好。取决于他的遭遇。男生:还取决于他的社会背景。教师:很好,他的遭遇和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就决定了他的命运。则,我们来看看

3、课文,孔已己究竟有什么样的遭遇?他又处于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之中?笔者认为,把孔乙己的悲剧命运完全归于其遭遇和社会背景,有失全面。一个人的命运固然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遭遇有关,但“环境和“遭遇绝不是决定命运的主要因素,人格的因素决不容无视。在健全、健康、甚至伟大的人格面前,环境和遭遇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这样的例子于现代、于古代、与中国、与外国都是不胜枚举的,所以才会有人说:人的命运是由自己主宰的。当然,在后面的教学程序中,李老师也引导学生分析了孔乙己的性格特征,但不是把孔乙己的性格作为其悲剧的主要原因来分析,而是通过分析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而得出性格的成因,来到达批判封建的目的。试看

4、下面的教学结果。片断二:教师:是啊,最后孔已己就在旁人的说笑声中,慢慢的走去了,也是永远的消失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说,“大约孔已己确实死了,这个“大约隐含着社会的冷漠,这个“确实表现了孔已己死亡的必然。冷漠的社会,造就了孔乙己的悲剧性格,也导致了孔乙己的悲剧命运!这个“人死了,这个社会也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存在下去!如果说我们同情孔已己的死亡,则我们更有理由诅咒这个社会的灭亡!作者这是这样,通过一个人写出了一个社会。在课题“孔已己的下面板书了一个副标题:“一个人和一个社会好,我刚刚写的这个副标题,可以看作是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现在,我希望你们也学李老师,给这篇课文的题目,另外加上一个副标题,叙

5、述你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或对孔已己的认识,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独特思考。学生开始思考。男生:“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教师:好,可以。女生:我想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教师:很好,这位同学借用鲁迅先生自己的话来叙述她对这篇课文的看法,很新颖,而且表明这位女同学课外阅读面是比拟宽的,值得大家学习。男生:“无望的社会造就了无望的人!众鼓掌。教师:好,非常好!对不起,快下课了,我不能再抽更多的同学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想还会有更多的同学用更好的概括。我这里布置一道作文?孔已己的最后日子我希望同学能够接着鲁迅的文章继续写孔已己,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写出他最后具体是怎么死的。注意,要

6、合乎孔已己的身份和性格。看看吧,这就是这堂课的成果。分钟,学生悟出了什么呢?无非就这三条:“一个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无望的社会造就了无望的人。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结果吗?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呢?培养学生指责环境、指责社会、怨天尤人吗?社会本无好坏之分,关键看这个社会由什么样的人组成。是人决定社会,而不是社会决定人。要改变社会,首先要改变人,只有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的面貌才会改变。改变人的首要是个体对自身的改变。笔者认为,文学的认识作用,不仅仅在于让读者去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认识这个社会里的人,认识人的生存状态。感悟人生,从而改善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文学教育的第一要

7、义。如果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不能读出自己,思考自己,则,这样的文学教育是失败的。孔乙己是“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典型代表,他的悲剧当然有社会的因素,但究其本源,这是一个人格的悲剧。孔乙己的死是因为他骨子里的自命清高和他对劳动的鄙视,对劳动者短衣帮的鄙视,欲上不能,欲下不忍,孔乙己是孤独而死。从孔乙己,我想到了诗人海子。如果说孔乙己的死我们可以归罪于封建社会、封建科举制度,那海子的自戕,又该归罪于谁呢?对于?孔乙己这篇小说,对于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难道只能让我们的当代的中学生去批判,去同情,就不能吸收点什么?读书的教训!人生的教训!新课程的灵魂即以人为本。课程的观念变了,我们语文教学的视角是不是也应该跟着变呢?封建社会和封建科举制度早已消亡多年了,我们还在这里鞭之、笞之,我不知道还有多大的意义。倒不如从中吸取教训,防止更多的孔乙己悲剧再次重演来的实在。我无意于贬低李镇西老师的教学,更无意于挑名人的瑕疵,只是想对我们的文学教育尽一己之言,请广阔同人赐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