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理中考二模卷光学归总供参考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72385 上传时间:2022-08-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物理中考二模卷光学归总供参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上海物理中考二模卷光学归总供参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上海物理中考二模卷光学归总供参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上海物理中考二模卷光学归总供参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物理中考二模卷光学归总供参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物理中考二模卷光学归总供参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光学一、选择4(黄浦二模)关于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黄光属于三原色光之一B入射角为30,反射角可能为20C紫光属于三原色之一D入射角为30,折射角可能为203(奉贤)平静的湖面能清晰地映出岸上的景物,俗称“倒影”,此“倒影”是A正立的实像 B正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 D倒立的虚像6(青浦静安)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前,距焦点20厘米处,在透镜的另一侧离透镜15厘米的光屏上成像。该凸透镜的焦距A大于20厘米 B等于20厘米 C小于15厘米 D等于15厘米3.(杨浦) 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30,反射角为 ( )A 0 B 30 C 60 D 90 5. (杨浦)在以下各种单色光

2、中,属于三原色光之一的是 ( )A 绿光 B 橙光 C 黄光 D 紫光4(浦东)关于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立的B虚像C等大的D折射形成的5、(杨浦)暑假中,小张陪着爷爷到湖里去叉鱼小张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图1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的是( )(图1)4(闵行)当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光线与水面夹角为25,则反射角大小为 A. 25 B. 35 C. 65 D. 754(徐汇)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上,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50,则反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 A0B40C50D100 5(徐汇)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名作,荷塘中月球的像到水面的距

3、离与月球到水面距离相比 A相等B较小C较大DAO60法线图5 图6无法比较10(青浦静安)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当入射角为50时,反射角为 (4) ,在水中的折射角 (5) 50(选填“大于”或“小于”)。寒冬中互搓双手取暖,这是通过 (6) 的方式来改变内能。 17. (杨浦)如图7甲所示是一款智能手机,现利用其先后拍下同一轿车的两张照片如图7乙、丙所示(设摄像头焦距不变),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镜,拍摄照片乙与拍摄照片丙相比,拍摄_(选填“乙”或“丙”)时摄像头离小车更远些。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厘米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离焦点4厘米处,则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情

4、况是_的像(选填序号)倒立、缩小 倒立、放大 正立、缩小 正立、放大12(浦东)在图5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现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该像是(10)、倒立的(11)像。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35厘米”刻度处,则应在(12)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图)11、(崇明)如图4所示,透过晶莹剔透的露珠观察到叶脉变粗,此时叶脉所成的像与 (7)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相同23(黄浦二模)图13所示,实验装置M的名称是_。实验时,在该装置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5、_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若所用透镜焦距为15厘米,当蜡烛和光屏处在图示A、D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透镜的位置可能在_之间(选填“AB”、“BC”、“CD”)。24(奉贤)如图13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应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节在 (5) 上,目的是 (6) 。若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将蜡烛放于光具座A点处,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至F点找到清晰缩小的像,这个像一定是 (7) 像(选填“实”或“虚”),此时凸透镜可能位于光具座的 (8) 两点之间(选填:“AB”、“BC”、“CD”、“DE”或“EF”)。24(青浦静安)在“探究平面镜

6、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5) 作为平面镜,并将其 (6)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在“验证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光源、 (7) 和光屏,并调节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8) 。29. (杨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采用_作为平面镜,为得到蜡烛A的像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将镜前物体放在_位置进行多次实验。若蜡烛B与蜡烛A的像无法重合,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_(填合理选项)。A.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B. 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较小C. 蜡烛A和蜡烛B不等大(崇明)(2)在图15所示“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 (7) 上从左向右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

7、屏当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手移动光屏找像,光屏上会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烛焰的像若把蜡烛移到20厘米刻度处,则成像情况是 (8) 24(闵行)“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的焰心、凸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大致在同一 (5) 。现有两个焦距分别为5厘米、20厘米的凸透镜,选择其中的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如图16所示。将蜡烛置于B点,此时成正立的像,观察者应在凸透镜的 (6) 侧(选填“左”或“右”)进行观察。若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更换另一凸透镜置于点,可成倒立 (7) (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再将蜡烛从点移至C点所成的像会 (8)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8、图1626(嘉定宝山)在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甲组同学正确安装和调节实验器材,他们按表一中的物距u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表一 (f =10厘米,物高H=4厘米)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像高h(厘米)像的性质正立、倒立虚像、实像15012.51倒立实像235141.633015242020451822.556153087126020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中的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情况,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_时, 在凸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7中的像距和像高随物距的变

9、化关系,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2)乙组同学使用相同的实验器材探究,但是与甲组同学的数据对比发现:当物距为35厘米时,他们所测像距为13厘米;当物距为15厘米时,所测像距为31厘米。若乙组同学测量读数正确,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3)若要继续探究凸透镜的所成实像的高度与凸透镜焦距的关系,他们应该保证 _相同,_不同来做该实验。24(徐汇)在焦距为5厘米、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处,如图15所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的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 (5) 。先后两次将蜡烛放置在距B点5厘米处,保持透镜在A点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 (6) 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保持蜡烛及透镜的位置不变,若要使光屏接收到的像较小,应选用焦距为 (7) 厘米的透镜进行实验,且光屏应在光具座上 (8) 厘米刻度之间移动。图130 A2030 C506070 D90cmBM图130 A2030 C506070 D90cmBM图130 A2030 C506070 D90cmBM图130 A2030 C506070 D90cmB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