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97962160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间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_人曰:“何不试之以足?”_2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2. 课内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_2为什么两个条件差

2、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就学,效果却不同?_3读完这个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示?_3. 文言文阅读。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恐已暮矣 (暮:晚了)B.安敢戏其君 (戏:戏弄)C.日出之阳(阳:太阳)D.何不炳烛乎 (炳:点,点燃)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于”与“晋平公问于师旷”中的“

3、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请救于齐B.苛政猛于虎C.闻达于诸侯D.黄鸟于飞3请用“”为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请划分三处)。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盲臣安敢戏其君?_(2)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_5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请用原文回答,并说明师旷意在说明什么道理?_4. 文言文阅读。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白笑其拙。老媪曰:“但需工夫深!”太白感其意,还卒业。(注释)媪(o):年老的妇女。感:被感动。卒:完成。1解释文中带点的字。方:_欲:_2请你说说“太白感其

4、意,还卒业”这句话的意思。_3读了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_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_,_。1伯牙鼓琴选自( )A.山海经B.吕氏春秋本味C.论语D.史记2请补充横线上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大意。_3解释下面字词的意思。志(_)少选(_)善哉(_)若(_)6. 阅读短文,完成下列问题。葡萄树的心愿小院的葡萄树是父亲在我双腿瘫痪后的第二年栽下的。栽树的时候,父亲把我推到院子里,一边挖坑,一边告诉我,葡萄树是有灵性的,

5、种的时候许个愿,如果能实现,它就会长得旺盛。父亲说:“许个愿吧!”于是,我们父女俩把美好质朴的心愿寄托在了小小的葡萄树上!父亲伺弄葡萄树的精心和殷勤一如照顾他有病的女儿:浇水要浇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施肥要施那还散发着青草味儿的生羊粪,松土自然要用手把土细细碾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把我推到葡萄树前,仔细地看上一阵。葡萄树每长出一片新叶,父亲就兴奋地像个孩子,说:“你瞧,发芽了!发芽了!”父亲信心十足地说:“等到能在葡萄树下乘凉的时候,你就好了”葡萄树长大了,正如父亲所期望的那样:枝繁叶茂。父亲用粗铁丝和钢筋精心地给葡萄树搭了架子,第二年,长长的藤蔓就爬满了半个院子,碧绿肥嫩的叶子在小院的上空舒展着热

6、烈的情怀,生机勃勃!然而,我依然坐在轮椅上。其实父亲心里也明白,他的女儿再也不能像只花蝴蝶一样在他身边欢快地跑、轻轻地跳了,可他依然痴望着、幻想着有一天能出现这样的奇迹。葡萄树在第三年结了果。连父亲也未料到,他栽下的葡萄树竟是优质品种,不但个大味甜,而且熟得早。夏日里,那些成熟了的葡萄一串串挂在小院里,阳光透过叶隙落上去,颗颗晶莹剔透,硕大滚圆,既好看又诱人。从此父亲又多了一项任务。炎热的午后,父亲总会踩上凳子,摘两串紫珍珠般晶莹的葡萄,用清凉的井水洗了,端到我的书桌上,对我说:“累了就歇歇,吃点葡萄,解暑。”我停了手中的笔,津津有味地吃葡萄。葡萄被井水洗过,凉凉的,又酸又甜,真好吃!葡萄汁顺

7、着下巴流下来,我全然不顾。父亲看我贪婪的样子,一脸满足的笑。有时候他怕影响我,悄悄地进来,悄悄放下葡萄,又悄悄地出去。此时,我想:_。而今,几年过去了,葡萄树越来越旺盛,一到夏天,它厚厚的绿阴就遮满了小院。当父亲坐在葡萄树下戴着老花镜读我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时,他的眼角眉梢都挂满了笑意。父亲已经接受了我不能走路的现实,当初许的愿或许早已忘了。父亲明白:有一种站立更能升起至高无上的尊严,那就是心灵的站立!(取材于丁立梅的紫色葡萄慈父心)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痴望:_至高无上:_2“奇迹”在第自然段中指的是:_3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对父亲照顾葡萄树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4请

8、用简炼的语言概括第自然段的主要内容。_5联系上下文思考,我会想什么呢?请补充在文章的“_”上。6文中的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理由。_7对文章题目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葡萄树也是生命,也有自己美好的愿望。B.借葡萄树表达父亲希望女儿康复的美好愿望。C.葡萄树融入了父亲的心愿与女儿的感激。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雨墙坏。雨:下雨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

9、分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B.暮而果大亡其财。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C.不筑,必将有盗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D.其家甚智其子。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8. 文言文阅读。伯牙鼓琴,钟

10、子期听之。,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按原文填空,写在横线上。2写出文中下面句子的意思。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_3仿写句子。“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善哉乎鼓琴,_;善哉乎鼓琴,_。4“_”这个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_。9.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一)曲突徙x薪xn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同“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

11、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注)曲突:使烟囱弯。徙:迁移,移走。过:拜访。积薪:堆积的柴草。俄而:不久。(二)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主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苹。客人劝告主人:“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了那位客人的建议,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根据汉书霍光传改写)1读文段(一),结合注释,解释成语“曲突徙薪”的意思。_2下列成语与“曲突

12、徙薪”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亡羊补牢B.防患未然C.未雨绸缪3请在文段(一)中找出表示下列意思的句子,并画上横线。(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的话,你家将有发生火灾的隐患。4主人家“失火”的直接原因是_;火“幸而得息”的原因是_。(用文段(一)中的词句回答)5读文段(二)中画线的句子,我们从中悟出什么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要忘记感激给你忠告和帮助的人。B.事发后帮忙救火的人才是恩人,而事前发出警告的人就算不得恩人。C.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