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9795105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训练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zng)迹(j),浮萍一道开。注释:艇:轻便的船。解:懂得。1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撑(zhng chng)艇(tng tng)采(chi ci)藏(cng zng)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_3这首古诗描绘了孩子什么样的形象?()A.胆大B.愚笨C.天真D.活泼2.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长河渐落。嫦娥应悔,碧海青天。1把诗句填写完整。2这首诗蕴含了_的神话故事。3首句中的“深”意思是_,暗示_。第二句中的“落”、“沉”都是_的意思,表明嫦娥已

2、经_。4第三句“应”表示诗人对嫦娥后悔心情的_,其根据是“_”。5从抒情方式看,“碧海青天夜夜心”是全诗直接抒情的句子,点明嫦娥_。3. 课内阅读。在朦胧的寂静中,白桦四周徜徉着玉立着这棵白桦,姗姗来迟的朝霞,在灿灿的金辉里,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闪着晶亮的雪花。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这两节诗句重在表现白桦的_。2诗人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白桦_的精神,“玉立”写出了白桦的_,表现出它的_。3“灿烂的金辉”,衬托它的_。“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_。4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_的手法准确地描摹了_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_,更加衬

3、托出白桦的_。4. 阅读与理解。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解释古诗文中加点的字词。和:_ 青螺:_2用斜线画出下列诗句的停顿。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3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_4判断下列语句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这首诗以沉重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洞庭湖秋月图。(_)诗中的“潭面无风”表现了洞庭湖宁静的美。(_)5本诗从_看洞庭的山光水色,把洞庭湖比作_,表达了作者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5. 课内阅读。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本

4、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下列字。(1)催:_(2)莫:_3古诗的前两句中富有西域色彩的事物有_和_。4这首诗以豪迈的风格,写出了出征前战士们_的情景,表达了将士们_的英雄气概。6. 阅读欣赏。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读上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_2上面两首诗歌你喜欢哪一首?为什么?_7.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游子谣戴望舒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游子的家园呢?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枝繁叶茂的

5、果树是鸟雀的家。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选自小学课本中的名家作品赏析大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对文中的两个问句分析正确的是()。A.第一个是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B.第一个是反问句,第二个是疑问句C.全是疑问句2“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将_比作青色的蔷薇。3全诗共_小节,第二小节写“蜘蛛的家”、“薜荔的家”、“鸟雀的家”,通过对比,流露出作者_之情。4理解诗歌,完成判断。(1

6、)第三节写游子常年漂泊在外,思念家园也就成了一种奢望。(_)(2)第四节“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表明作者虽然心系家园,但身处的地方更让他流连忘返。(_)(3)第五节一个“唔”字,表达了游子经过沉吟之后想要挣脱乡愁,面对现实的决心。(_)(4)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_)8. 课内阅读。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_。1把词句补充完整。2文分段,词分阕。这首词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叫_,后一部分叫_。抄写的时候,前后两部分之间应该_。3这首词一共写了_个人,他们分别在

7、干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从中我体会到_。作者重点写的是_,从“_”二字可以看出来。由此可知,我们在同时写几个人、几件事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墨,要有所侧重。4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除本首词以外,我还积累了_、_、_等词,我还能默写其中的一首:_9. 课内阅读。在朦胧的寂静中,玉立着这棵白桦,在灿灿的金辉里,闪着晶亮的雪花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1理解词语的意思。姗姗来迟:_。白雪皑皑:_。2填上合适的词语。(_)的雪花 (_)的金晖 (_)的树枝3这首诗的作者是_诗人_。这是一首抒情诗,以_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_。诗中的白桦既具色

8、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_的象征。4这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对_之情。5用直线画出色彩变化的句子。10. 课内阅读。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1“元日”是指_。“曈曈”的意思是_。2诗的第一句渲染了_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_的前景。第四句既写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又表现了_的景象。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11. 阅读与欣赏。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注释)麦花:指麦子扬花,一般在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日长:白天渐渐变长。篱落:

9、用竹子或树枝编成的遮挡物。蛱蝶:蝴蝶的一种。1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写的季节应该是(_)2下列哪个选项中的景物没有在诗中出现?( )A.白菜花黄莺鸟B.杏子蜻蜓C.麦花油菜花D.蝴蝶篱笆的影子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的是田园景色。B.诗中写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有花有果。有形有色,色彩鲜丽。C.第三句写农民劳动的情况,田地里人来人往,非常热闹。D.最后一句以蜻蜓、蝴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以动衬静。12. 阅读天地。成功的花(一)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1说说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_2这首诗

10、歌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_13. 课内阅读。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1节选的诗文中()A.前一节是动态描写,后一节是静态描写。B.前一节是静态描写,后一节是动态描写。C.都是静态描写。D.都是动态描写。2读第二小节进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这一节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方法。(_)(2)这一节诗写出了自然界中春天到处都是绿色。(_)(3)春天绿色的景物看起来十分鲜艳。(_)(4)这种随风而动的绿体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_)3“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让你感受到了什么?_14. 对比阅读,完成练习。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鹧鸪(zh g)天代人赋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释)柔桑:指桑树的嫩叶。平冈:平坦的小山坡。黄犊(d):小黄牛。青旗:酒家用青布做的卖酒招牌。沽(g)酒:卖酒。荠(j)菜:一种野菜。1从形式上看,宿新市徐公店属于_,鹧鸪天代人赋属于_。从内容上看,它们写的都是农村的美好景色,季节则都是春季,从宿新市徐公店中的“_”和鹧鸪天代人赋中的“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