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904783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00字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肯定产生了很多感想,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爱。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0字1 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要想有所作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可行的方法是拥有大量的学问。培根说过:“学问就是力气。”的确,学问就犹如我们的手和脚,不行缺失。 少年高校生宁铂,从小酷爱读书,每天,他不看书就不舒适,甚至上厕所也要带上上一本书,晚上熄灯后还打着电筒看书。因此,13岁就获得了数。理。化。医学。天文等各方面的学问,成为高校生。

2、 有句话说:天才出自勤奋。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要真正获得学问只有勤奋学习。 我国闻名的数学家陈景润,二十多年如一日,全部身心沉醉在数学的海洋里。每天只睡三个小时,不屈不挠地,英勇地向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行进,最终证明白12,登上了数学高峰,成了数学巨人。 他们的胜利不都是通过勤奋的努力,驾驭大量的学问而取得的吗? 一个社会存在肯定的贫富差距是正常的,而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但可以选择自己的将来。 人最精彩的成果往往是在逆境中做出的,思想的压力,甚至身体上的苦痛,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的药剂。美国曾抽查了1000位财宝在100万美元的富翁,调查了他们的生活,结果发觉,他们大都诞生

3、在一般人家,甚至有一部分人的少年是在贫民窟里度过的。 贫困并不行怕,它有时也是一种财宝,一种精神财宝。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00字2 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是宋濂,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们真实地了解到了宋濂的求学之苦。处于当代社会的我们,实在是太幸运了。 宋濂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买不起书,所以去借书,拿回来抄;又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来教他,他便跑到百里之外,向当地有学问有道德的老师去请教。 尽管他每天只有两顿粗茶淡饭,尽管他每天都只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尽管他饱受了风霜之苦,但他却不艳羡有钱的人,而是把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学习上,最终成为了一名学识渊博的人。 这个故事感染了我,也激励了我,它同时揭示了一个道理:无论

4、环境多么的恶劣,只要艰苦努力勤奋坚持,就能学到学问。 可是现在,有太多的学生都普遍的认为;自己家中的学习条件差,因而成果不如学习条件好的学生。这种想法是特殊得错误的,片面的,而又愚昧的。人的学习虽受环境条件影响,但只要肯去克服,恶劣的环境是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 这使我想到了凿壁偷光的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西汉的闻名学者匡衡,他出身于农夫家庭,生活非常艰苦甚至连书也买不起,匡衡只好四处借书看,他很希望能够在睡前读一读书,但由于家中穷得连灯油也没有,根本无法点灯读书,正值他发愁时,突然发觉丝丝的光线正从墙壁的缝隙中透射过来,原来这是邻居的灯光。 匡衡心生一计便用凿子把那小缝挖成一个小洞,然后捧着

5、书,倚在墙边,利用那点微弱的光线读书,从今,匡衡每晚就借着邻居的灯光,埋首苦读,最终成了闻名的学者 这是个催人奋进的故事,但同时又印证了那句话: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只要艰苦努力,勤奋坚持就能学到学问,获得胜利。所以,让我们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跨越环境的障碍,打开一片新天地。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00字3送东阳马生序是选自宋濂的宋学士文集。文章先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辛,然后联系马生求学的优越条件,这样,我们不难就可以得出其中之一道理: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用心与否。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宋濂小时候读书的环境是那么恶劣,家中无钱,向人借书,寒中抄录,而自己的学习看法是勤奋好学,刻

6、苦钻研,用心求学。因此,他后来出名望有地位,诗文成就高。 其实,学有所成并不肯定要在顺境中、优越的社会年度中、机遇中才能达到的,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看法。 外国有这们一则故事:贝多芬小时候跟外国的老师学唱歌和弹钢琴,由于贝多芬对弹琴方面有爱好,学得比较好,老师看好他,并想把自己毕生精力传授给他,但贝多芬的语言跟其老师的有所不同,导致他听不懂、理解不了。因此,贝多芬在那时起,在练习弹琴之余,还要学老师的语言,他很仔细一天有20小时他都在学习。皇天不负有心人,2个月之后,他根本把该语言学到七七八八了。这样一来,贝多芬就可以得到老师的指导,最终在世界上出名义;有地位,对于第六交响曲,我想人人都有听过、

7、闻过。 诚然,学有所成、成才不是三心两意,乱来就可以达到、实现的。而是要努力、勤奋、艰苦、刻苦钻研,再加上自己对学习的用心。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字4 古人学习时与我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他们的求学之路是否一帆风顺?这个读了送东阳马生序你就知道了。 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是作者宋濂为了勉励同乡晚辈马君则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所写的一篇赠序。文中写了作者得书之难,从师之艰和求学之苦。令人不禁感叹作者的好学精神与苦学精神。 结合现在我们的生活,要比作者好上百倍甚至千倍。不用千里迢迢去求师,也不用想尽一切方法去得书。我们现在的条件优越,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想看书干脆去书店买,到上学的年龄是会

8、干脆去学校报名,有老师来指导你。可我们却唯一少了作者的好学精神与苦学精神。文中写道:“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弗之怠。”充分表现了作者学习的刻苦。我们不用抄书,有足够的时间去读书,可是,有些同学却从未好好多过,他们与宋濂相比,多了一份优越,少了一颗好学的心。 文中有一句话:“余则温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了作者对学习的痴迷,对衣着装扮的不在乎。而我们呢?有些同学不比学习,只比吃,比穿,看谁装扮的“靓”装扮的“帅”,存在明显的攀比心理。这样一来,学习成果肯定有所下降。你可否想过,衣着只是一个外表,而内心的美才是最令人着迷的。我们喜爱漂亮,没有错,但

9、不要过分追求漂亮,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在内心上给自己增加漂亮,有学问的人是漂亮的。我们应当学习作者,学习他那以学为乐的精神。记住,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学问充溢自己。 同学们,看看送东阳马生序,它会告知我们什么是美妙的,告知我们要拥有一颗好学的心,让我们一同努力吧,一同去展望美妙将来,为了明天而努力奋斗!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字5 宋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它为“太史公”,诸如此类的名誉形形色色,那么多的名誉,那么多的赞许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人知晓,又有几人曾体会? 俗语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成家”,宋濂家

10、小时候就很清贫,没有钱买书读,于是宋濂就手自笔录,“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行屈伸。”可是他照旧坚持抄书,并且决不超过约定日期归还,因为他的诚信,所以人家大多情愿把书借给他,就这样他克服了没钱买书这个困难。 接下来,他又遇到了从师求学的艰难,寒冬时四肢僵劲不能动,穿行在深山巨谷中,“足肤皲裂而不知”,生活上艰苦异样,粗茶淡饭一日也仅有两顿,同舍生穿金戴银而宋濂却是破衣旧袍,然而这样都未能动摇他的求学信念,反而他沉醉于自我心中“乐”,对同舍生的豪华并不艳羡。 最终宋濂胜利了。 此刻回头想想我们,我们的生活条件好过宋濂,血刺条件更赛过宋濂,而我们的成就却不胜宋濂。为什么呢? 缘由在我们自身。 宋濂,

11、刻苦好学;我们,懒散厌学;宋濂,虚心请教;我们懒得请教;宋濂博览群书;我们孤陋寡闻。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磨难是一笔财宝,它能锤炼一个人的意志,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会让一个人走向胜利。一个人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他用心与否。提高一个人的本领,促成一个人的胜利靠的是好的品质和坚毅的意志力,所以我们更应当学习古人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育正确的学习观念,珍惜此刻优秀的学习资源,努力学习,早日成才!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字6 古人云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至今我都没有真正读懂勤苦的真实含义,我自诩聪慧绝顶,任何老师讲的东西,只需稍稍意会就能学透,于是乎对学习很不专心,幸得遇到了几位良师,成果才

12、没有下滑。但当读了东阳马生序之后,我才发觉我错了。 宋濂,明初闻名诗文家、政治家,官之副宰相,年幼家境贫寒,但勤勉励学,终成一代文豪、政治。是什么让这个穷小子取得如此之成就呢?是勤奋,是信念,是执着。 小时候,宋濂就非常好学,但因家贫,无钱买书,只得向别人借,亲自抄录,并在规定时限归还,在酷冬季节也不例外。试问你不要说在酷冬抄书,就算在初秋季节叫你在肯定时间内读完一本书,唯恐也很困难吧!更何况在寒冬天气亲自抄录了,你想想手指僵硬,寒风扑面的情景也应当非常心悸吧!究竟是什么让他这么执着呢?成年后的宋濂外出求学,在求学途中的艰苦,校舍生活的简陋,老师看法的恶劣与严厉。在一次次冲击着宋濂,假如他向前

13、迈一步,那迎接他的将是胜利,但这一步却是理智和理性的厮杀,而向后一步,同样,迎接他的只是水月镜花下的火海,这一步究竟应当如何选择,宋濂选择了前者,究竟是什么让他这么执着呢? 是信念,是勤奋。之所以他会胜利,是因为他坚信只有勤奋才有胜利的资本,只有刻苦才有美妙的明天! 再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倍感惭愧,宋濂在物质生活短缺、无师询问的艰苦条件下自学成才,在优越的今日,我们竟连其千分都比不上,是否我们该反思呢?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00字7 读送东阳马生序的时候,我眼前好像出现了宋濂在天寒地冻时忍受寒冷抄写书籍、在乡间小路奔波求学、在大山深处苦寻住处和身穿破衣却主动乐观的样子。我不禁深深感叹,果真只有勤

14、奋和苦干,才能为将来开拓一片天地,造就一位人才。 宋濂无疑是在家境贫寒的时候读书的,成年时不能拜师,更不能有艳丽亮丽的服饰甚至是温煦的服饰。这一切很难,我们无法理解。对我们来说,所谓的“辛苦”就是父母和老师给我们的期望和一些作业。我们面对的是家长和老师们殷切的希望,但是却把这些希望看成无形的、巨大的压力;我们面对的是课桌上的作业,但是却把这些作业看成不行逾越的大山。所以我们仰视天空,感叹着“我们很努力”,可这“辛苦”丝毫比不上宋廉的苦,因为至少我们可以坐在宽敞光明的.教室里,拿着属于自己的新书,听老师讲课。这些,唯恐是宋濂小时候无法企及的。 但宋濂并没有在苦难中退缩,而是用另一种方式勤奋,去克

15、服那些苦难。没有书,他借别人的来抄;没有老师,他到处求学;没有衣服,他静默地忍受着寒冷和讪笑。怀着读书的欲望和乐趣,他能够克服苦难,获得更多学问。 而我们,面对学习上的苦难,我们是否也应当把苦难当作一叶扁舟,穿越茫茫大海,用勤奋作为捷径攀登顶峰,不怕一切,勇往直前? 古人说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们应当学习宋濂,把苦难当做到达胜利的垫脚石,把勤奋看作到达胜利的阳光大道,在苦难中主动生活,奋力学习,博取胜利。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50字8 宋濂读书难,难在无书可读,“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只好“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于是,不论寒冬酷暑,宋濂总是坚持抄书,刚好送还,

16、因为只有这样,人家才肯借书给他。 宋濂读书难,难在无师可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因此,只能“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求师之途艰辛无比,“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即使如此,他依旧能够自得其乐,终成大儒。然,今日之学子,读书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但求学的决心和毅力,却不及宋濂之万一。抄书的做法虽然不再提倡,但美丽的句段还是应当积累吧?步行百里虽然已经不太现实,按时到校的要求应当一点也不过分吧?可是,看看现在的学生,又有几个自觉设置了读书笔记?又有多少因一点小事就不见了身影? 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宋濂的求学看法“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