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892819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原理与应用嘉园(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遥感原理与应用练习一:A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 绝对黑体:指能够全部吸收而没有反射电磁波的理想物体。2. 大气窗口:大气对电磁波有影响,有些波段的电磁波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 较高的波段。3. 图像融合:由于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难以满足应用需要,而不同传 感器的数据又具有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光谱分辨率以及不同的极化方式,因此,需将这些多 源遥感图像按照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这个过程即图像融合。4. 距离分辨力:指侧视雷达在发射脉冲方向上能分辨地物最小距离的能力。它与脉冲 宽度有关,而与距离无关。5. 特征选择:指从原有的m个测量值集合中,按某一规则

2、选择出n个特征,以减少参 加分类的特征图像的数目,从而从原始信息中抽取能更好的进行分类的特征图像。即使用最 少的影像数据最好的进行分类。二、简答题(45)1. 分析植被的反射波谱特性。说明波谱特性在遥感中的作用。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各类绿色植物具有相似的反射波谱特性,以区分植被与其 他地物。(1)由于叶绿素对蓝光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色反射作用强,因而在可见光的绿 波段有波峰,而在蓝、红波段则有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0.8-1.1微米)有一个反射的陡坡,形成了植被的独有特征;(3)在近红外波段(1.3-2.5微米)受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 大大下降;但是,由于植

3、被中又分有很多的子类,以及受到季节、病虫害、含水量、波谱 段不同等影响使得植物波谱间依然存在细部差别。波谱特性的重要性:由于不同地物在不同波段有着不同的反射率这一特性,使得地物的波谱特性成为研究遥 感成像机理,选择遥感波谱段、设计遥感仪器的依据;在外业测量中,它是选择合适的飞行 时间和飞行方向的基础资料;有效地进行遥感图像数字处理的前提之一;用户判读、识别、 分析遥感影像的基础;定量遥感的基础。3. 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依据有哪些,有哪些影响因素?地物的景物特征:光谱特征、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影响因素包括:地物本身复杂性,传感器的性能以及目视能力。4. 写出ISODATA的中文全称和步骤。迭代自

4、组织数据分析算法步骤:1)初始化;2)选择初始中心;3)按一定规则(如距离最小)对所有像元划分;4)重新计算每个集群的均值和方差;按初始化的参数进行分裂和合并;5)结束,迭代次数或者两次迭代之间类别均值变化小于阈值;6)否则,重复3-5; 7)确认类别,精度评定。6. 写出MODIS中文全称,指出其特点。MODIS即中等分辨力成像光谱仪,其特点是:波段不连续,数量少(36个),地面分辨率较低(星下点离间分辨率为250M,500M,1000M), 每1 -2天可覆盖全球一遍,主要用于大气、海洋和陆地探测。三、论述题1. 若用R代表地学的真实信息,R代表从遥感图像上提取的信息,我们利用遥感技 术的

5、目的之一就是要实现 R=RR =min,试分析导致AR的因素,如何使其min?由于在遥感图像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几何变形和辐射变形,在图象变换、特征 选择过程以及信息提取等方面也存在误差,使得AR的出现不可避免。但是通过分析误差成 因,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这些误差,使得AR=RR=min。几何变形主要来源于以下:(1)传感器成像方式引起的图像变形(2)传感器外方位元素变化的影响(3)地形起 伏引起的像点位移(4)地球曲率引起的图像变形(5)大气折射所引起的图像变形(6)地 球自转的影响对于几何变形,可通过几何处理来进行误差纠正,包括粗纠正和精纠正。辐射变形是指传感器接收到的地磁波能量与目

6、标本身辐射的能量不一致,可通过辐射校 正来校正或消除其影响。特征变换有利于区分感兴趣的地物,而特征选择在于选择最佳的有利于分类的特征而不 影响分类精度。信息提取有目视判读和计算机分类,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分类结果还存在一定误差。通过提高图像预处理的精度以及改进分类算法来提高信息提取的精度。2. 叙述遥感图像监督法分类的基本原理,请你设计一个完整的框架以实现遥感图像的 监督法分类,指出每一步的功能。在事先知道样本区类别的信息的情况下对非样本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即监督法分类。其 基本思想如下:首先,利用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可通过对分类地区的目视判 读、实地勘测或结合GIS信息获得),确定

7、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这一利用一定数 量的已知类别的样本的观测值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其次,将未知类别的 样本的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最后,根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做出判定。监督法分类可分为七个主要步骤,具体功能如下:1确定感兴趣的类别数一一用于确定要分类的地物,以建立这些地物的先验知识。2特征变换和特征选择一一通过该项处理,即能减少参加分类的影像数,加快分类速度, 又能满足分类需要,提高分类精度。3选择训练样区一一选择合适的训练样区是获取正确的分类结果的必要条件,因为监督 分类关于类别的数字特性都是从训练样区中获得的。训练样区选择时必须注意准确性、代 表性和统计性三个问

8、题。4确定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一一利用训练样本的数据统计计算出判别函数的参数,以利 用判别函数和攀比规则对其他非样本取得数据进行分类。5依据判别函数和判别规则对非训练样区进行分类。6对可能存在的误分目标进行人工干预改正。7对结果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精度评价。B卷参考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1. 大气窗口:对传感器而言,某些波段的电磁辐射通过大气衰减较小,透过率高,对遥 感十分有利,成为遥感的重要探测波段,这些波段就是大气窗口。2. 监督法分类:根据已知的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 则,其中利用一定数量的已知类别函数中求解待定参数的过程称之为学习或训练,然后将未 知类别的样本的

9、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依据判别准则对该样本的所属类别作出判定。3. 传感器定标:指传感器探测值的标定过程方法,用以确定传感器入口处的准确辐射值。4. 方位分辨力:相邻的两束脉冲之间,能分辨出的两个目标的最小距离称为方位分辨率。5. 特征变换:将原始图像通过一定的数字变换生成一组新的特征图像,这一组新图像信 息集中在少数几个特征图像上。二、简答题1. 遥感的基础是什么,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遥感的基础是地物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的性质不同。根据地物的发射或反射电磁波特 性的不同,可以传感器成像获取图像,利用遥感图像来进行地物分类、识别、变化检测等。2. 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哪些,有哪些判

10、读方法?答:影响遥感图像目视判读的因素有:1)地物本身的复杂性,如存在同谱异物和同物异谱现象及地物纹理特性的复杂性。2)传感器特性的影响,如几何分辨率、辐射分辨率、光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等。3)目视能力的影响,不同的人视力和色彩分辨力不同,影响目视判读。为了很好的克服上述问题,有这么些常用判读方法:直接判读法、对比分析法、事项动 态对比分析法、信息复合法、综合推理法和地理相关分析法。3. 为何要进行图像融合,其目的是什么?答:单一传感器获取的图像信息量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应用的需求,通过图像融合可以 从不同的遥感图像中获取的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补充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图像融合是指将多 元遥感图像按照

11、一定的算法,在规定的地理坐标系,生成新的图像的过程。图像融合可以分 成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像素级融合对原始图像及预处理各阶段上产生的信息分别进行 融合处理,以增加图像中的有用信息成分,改善图像处理效果。特征级融合能以高的置信度 来提取有用的图像特征。决策级融合允许来自多元数据在最高抽象层次上被有效利用。4. 叙述遥感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发展趋势?答:遥感是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或自然现象远距离探测和感知的一门技术。 具体是指在高空和外层空间的各种平台上,运用各种传感器获取反映地表特征的各种数据, 通过传输,变幻和处理,提取有用的信息,实现研究地物空间形状、位置、性质、变化及其 与环

12、境的相互关系得一门现代应用技术科学。三、论述题(40)1. 写出利用多时相图像来进行变化检测的流程图,写出相应的步骤和方法。本题考核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综合分析,要点包括:根据成图比例尺选择图像;进行图 像的预处理:几何处理和辐射处理,目的是使图像具有一致的几何关系和相近的色调;选择 合适的算法进行变化检测;评定变化检测的精度。基于有理函数的传感器模型简述共线方程描述图像的成像关系,理论上是严密的,但是需要知道传感器物理构造以及成 像方式。然而有些高性能的传感器参数、成像方式与卫星轨道不公开。因此需要有与具体传 感器无关的、形式简单的传感器模型来取代共线方程模型。有理函数模型(RFMl)将大地坐

13、标D与其对应的像点坐标d用比值多项式关联起来。为了 增强参数求解的稳定性,将地面坐标和影像坐标正则化到-1.0和1.0之间。多项式中的系数称为有理函数的系数(RPC)。RFM的实质是共线方程的扩展。参数个数 根据分母是否相同以及多项式次数而变化,三次时最多78个参数。特点:RFM不要求了解传感器的具体信息,是用严格的传感器模型变换得到的,是 种更通用的传感器模型。与具体传感器无关的、形式简单。练习二1. 遥感系统的组成为、和。2. 遥感技术发展的历史可分为、和 四个阶段,其中第四阶段是从 年算起的。3. NASA的全称是(中文),英文全称是。它是美 国联邦政府机构,成立于1958年。负责美国所

14、有各种、以及和 的研究及装备建造工作。4. 年 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5. 遥感分类中按遥感平台可分为、和。按传感器的探测波 段可分为:、和。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和。按RS的应用领域可分为:、 、等。6. 遥感技术的特点有:、和 等。7. 当前遥感技术发展的趋势为:、和。8. 遥感机理是通过利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地面目标 或 的,通过 所传递的信息来识别目标,从而达到 的目的。9. 电磁波是电磁振动的传播,当电磁振荡进入空间时,变化的 激发了变化的,使电磁振荡在空间传播,形成电磁波,也称电磁辐射。10. 电磁波是 波,质点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11. 电磁波遇到介质(气体、液体、

15、固体)时,会发生、_、和 现象。12.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 到。13. 黑体的性质是吸收率为,反射率为。14. 按照维恩位移定律的描述,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A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15. 实际地物的发射分 和 情况16. 按发射率变化情况,将地物分为、和 四 种类型。17. 大气中吸收太阳辐射的物质主要有、和等。18. 地球大气被分为、等。19. 大气组成可分为分子和 两大类。20. 在通过地球大气时,太阳辐射会发生、和 现象。21. 太阳辐射在通过大气时,大气密度越大,折射率越;离地面高度越大,空气越,折射率越。22. 地面接收的电磁波方向与实际太阳辐射之间的夹角,称为。23. 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中散射类型分为、和 三种类型。24. 无选择性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任何波长的散射强度。25. 进入传感器的辐射由、和 三部分组成。26. 地物对电磁波的反射可分为、和 三种类型。27. 水体的反射主要集中在 波段,其它波段吸收都很强,近红外吸收更强。28. 遥感技术系统中预处理的主要作用是针对噪音和误差进行 和、图象分幅等,提供用户信息产品(光学图象和CCT磁带)。29. 根据卫星的轨道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