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分类及其概述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89268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分类及其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糖尿病分类及其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糖尿病分类及其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糖尿病分类及其概述(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概述: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 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 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 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 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糖尿病(Diabetes)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及其他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 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的比例约为95%。1型糖尿病详见词条: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ype I diabe

2、tes)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 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pancreatic beta cells)作出攻击并杀死 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1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因胰岛素分泌缺乏, 依赖外源性胰岛素补充以维持生命。人体胰腺中的胰岛素合成细胞(b细胞)被破坏就会引发型糖尿病。尽管此类糖尿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患者,但是它可以感染任何年龄段的 人群,并且此类糖尿病的患病率约占总糖尿病病例的10%。儿童糖尿病也是1型糖尿病常见发病对象,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起病多数较急骤

3、,几天内可突然表现明显多饮、多尿、 每天饮水量和尿可达几升、胃纳增加但体重下降。年幼者常见遗尿、消瘦引起家长注意。发 病诱因常由于感染、饮食不当容易发病。婴幼儿患病特点常以遗尿的症状出现,多饮多尿容 易被忽视,有的直到发生酮症酸中毒后才来就诊。2型糖尿病详见词条: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病友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 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 乏。 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目前认为发病原因 是胰岛素抵抗(主要表现为高胰岛素血

4、症,葡萄糖利用率降低)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合并 存在,其表现是不均一的,有的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有的则是以胰岛素 分泌不足伴有或不伴有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人体胰腺B细胞分泌的身体内唯一的降血糖 激素。胰岛素抵抗是指体内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外周组织如肌肉、脂肪对胰岛 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利用发生了抵抗。 临床观察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2型 糖尿病中,高达90%左右。糖尿病可导致感染、心脏病变、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双 目失明、下肢坏疽等而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渗综合症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 并发症,初始阶段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倦怠乏力、反应迟钝等。随着机体失水

5、量的增加病 情急剧发展,出现嗜睡、定向障碍、癫痫样抽搐,偏瘫等类似脑卒中的症状,甚至昏迷。妊娠糖尿病详见词条: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是指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失。妊 娠糖尿病更容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有将近 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展为 2 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详见词条:继发性糖尿病由于胰腺炎、癌、胰大部切除等引起者应结合病史分析考虑。病员有色素沉着,肝脾肿大,糖尿病和铁代谢紊乱佐证,应注意鉴别,但较少见。 其他内分泌病均各有特征,鉴别时可结合病情分析一般无困难。应激性高血糖或妊娠糖尿病 应予随访而

6、鉴别。一般于应激消失后2 周可以恢复,或于分娩后随访中判明。按照中西医的划分,降糖药物也分为中药降糖药和西药降糖药。 降糖西药大致分为口 服降糖药物和注射降糖药物。其中目前国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以非胰岛素类药物为主,分 为非胰岛素类促胰岛素分泌剂 类、双胍类、a糖苷酶抑制剂类、胰岛素增敏剂 类。其中促 胰岛素分泌剂类又分为磺脲类和非磺脲类(格列奈类)。注射降糖药物主要以胰岛素及其类 似药物为主降糖中药分类比较复杂,最简单的是按照药物组成分为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需要说明 的是,由于传统中药方剂的抓取、存放、煎煮比较麻烦,所以中药成药(中成药)的使用比 传统煎煮方剂的使用更为普遍。但传统煎煮方剂的疗效更为理想。分类一:西药种类磺脲类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肌类a糖昔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二:中药种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