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891480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亚历克西卡雷尔,百科中给出的评价是这样的:法国医生,实验生物学家。1941年任法国人类问题研究基金会主席。1905年,卡雷尔把一只小狗的心脏移植到大狗颈部的血管上,并首次在器官移植中缝合血管成功,结果小狗的心脏跳动了2小时。这位最早尝试移植心脏的先驱者,他在缝合血管、试管培养、移植器官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全世界都为之震惊,因此获得1912诺贝尔奖。而现如今,医学界都习惯称之为“器官移植的先驱”。卡雷尔(18731944)1873年6月28日生于里昂,1944年11月5日卒于巴黎。18901900年为里昂医院实习医生。1900年获里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在里昂大学做了

2、2年尸体解剖工作。1904年赴美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后被派往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现洛克菲勒大学)从事医学研究(190619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回到法国参与研究出用杀菌剂冲洗伤口、治疗创伤的卡雷尔-达金氏法。1919年后他继续在洛克菲勒研究所工作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91940年他参加了法国公共卫生部工作。1941年任法国人类问题研究基金会主席。卡雷尔是一个绝顶聪明的孩子,从小就显示出了文学天分。13岁便进入了里昂大学,17岁获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教中学。年纪轻轻的卡雷尔很快就成了一个挺有名望的老师,深受学生们爱戴。一个偶然的事件改变了他的一生。一次他去探望病重的学生,弥留之际,学

3、生深情地对他说:“做梦也想回到教室听您讲课啊,可惜我再没有机会了。”在讲台上出口成章的卡雷尔此时却说不出一句安慰的话。学生去世后,卡雷尔十分难过。他第一次意识到,做比说更重要!这年冬天卡雷尔回到了里昂大学,他决定弃文从医,从头开始学医。每一项成果都不是轻而易举收获的,卡雷尔的成功也是如此,也是经历的多年的实验经验积累和积淀才取得的。在学习解剖学时,别人都嫌福尔马林液体气味浓烈,躲躲闪闪,惟恐离之不远。但卡雷尔除了上课时间,还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到解剖室学习解剖。为了弄清人体某部分的神经分布和血管走向,他常独自一人深更半夜地呆在解剖室,在尸体标本上反复揣摩。为了练习缝合技术,他在口袋里装着缝合针和纸

4、,只要有时间就拿出来练习。他能在一张书写纸的正面缝合,不让纸的背面露出缝线。他知道,当老师靠嘴,当医生要靠手。他还刻苦练习外科缝合打结技术,常常将一只手插在衣服口袋里练习打结,他的手越来越灵活,以至能把手插进口袋,用手指在口袋里的火柴盒内打外科结。1894年,也就是他31岁时,开始从事血管外科的研究,当时因没有解决血管吻合的难题,人们只是用止血带绑扎止血,受损机体往往因缺血发生坏疽。因为不吻合血管,器官移植时只得将供体器官切成薄片埋入人体内,这种手术常常以失败告终。卡雷尔选择了血管缝合课题。许多专家都认为,将破裂的血管像缝衣服一样缝住的想法虽好,可实际操作太难。卡雷尔设计了用于缝合精密器械,经

5、过了无数次实验,终于创建了一种新的血管吻合法三线缝合法。这种血管缝合法,不仅解决了器官移植中的供血问题,还可避免血管组织残留在血管腔内,防止形成新的血栓。卡雷尔攻下了器官移植的首要难题,为断肢再植和器官移植手术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天已普及的血管吻合术正是源于卡雷尔那灵活的手指和细腻的手法。以后他进行温血动物的细胞和组织培养试验,曾将一个成纤维细胞株传代多年;使鸡胚胎心脏组织、结缔组织存活多年。这些方法学上的成就不仅对了解细胞生理学有价值、而且对医学理论和实践都有意义。在此基础上他研究器官移植。他认识到,同体移植的器官可永久存活,而同种异植和异种移植因“排斥”而会失败。1911年,他和M.T

6、.伯罗斯协作发现胚胎提取液对某些细胞有较强的促进生长作用,于是用胚胎提取液凝集血浆的技术在几个实验室得以推广应用。在悬滴培养的基础上,1923年他设计了用卡氏瓶培养,使组织培养进入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1930年他进行器官培养,在机械师C.A.林德伯格的协助下,设计一个可以消毒的玻璃灌流器,将离体组织、器官,如肾脏、心脏、甲状腺等保存在灌流液中,不仅能存活,且维持功能数日或数周。卡雷尔毕生研究体外培养活组织的方法并用之于外科手术。他有丰富的无菌外科知识,他做组织培养见如同做外科手术一样细心,因而在尚未有抗菌素的条件下,他培养的一块鸡胚心肌组织生存了34年之久。他的工作揭示了离体的动物组织在适当培养条件下,和原生动物或微生物一样,具有近于无限生长和繁殖的能力,也证明组织培养是一种研究活细胞和活组织的好方法。他发表有关生物学和外科学方面论文50余篇,著作有人的奥秘、器官培养(与C.A.林伯格合作)和对生命的见解等。对后人的启示也颇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