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881288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苍松怪石图题诗教案 北师大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内容:苍松怪石图题诗课 型:新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2.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感情。了解诗人借苍松和怪石两个意象表现了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3.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入情入境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教学重点: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

2、言表达诗的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教学准备:学生收集古今诗人赞松的诗句及关于松的图画作品或图片。教材分析:苍松怪石图题诗是第八单元“岁寒三友”中赞松的一首图题诗,为清朝著名诗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所作。此诗句子长短不一,语言优美、豪迈,内容隽永深刻,洒脱不羁。诗人借画中苍劲挺拔、饱经风霜的松树和耸立在悬崖峭壁上的怪石这两个意象,表现了自己不屈不挠、耿直廉洁的铮铮男儿的性格。因为本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图题诗的典范之作,语言平白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松树的国画作品,

3、并请班上学画的同学也画一些松、竹、梅的国画张贴在教室里,将赏诗与观画有机结合。让学生以一名书画鉴赏家的身份走入书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怪石的样子和苍松挺劲的姿态,在仔细观赏和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旨,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感悟诗人不屈不挠、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性格,明确松树象征着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另外,在学习中适当拓展了一些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加深对松树精神的感悟,体会诗人借物抒怀、借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具有以下能力:1.积累了大量古诗,并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的含义有所感悟,能够借助图画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诗情画意,但对诗句中

4、的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还有困难,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含的感情。2.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能在课前根据要求,通过查阅书本、上网等手段查找到诗画家李方膺及该诗的相关资料,以及古今诗人赞美松树的诗句,并进行整理,为理解诗歌起了铺垫作用。3、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学生已学会自主学习,在课前预习时做批注,提出疑难问题,在课上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共同解决疑问,并已掌握通过读文,品文释疑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在寒冷的冬天,万物凋零,唯有松、竹、梅傲立于风雪之中。而松是风骨的象征,它苍劲挺拔,傲斗冰雪,顶天立地,枝干高耸,正直坚韧,是勇士。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歌唱松

5、,赞美松,风雪洗礼松更翠,大雪压枝更挺拔。正如陈毅所写的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课件出示,学生齐读)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一同走进书画的历史长廊,去欣赏清朝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苍松怪石图题诗。(板书课题,全班齐读)二、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诗画家李方膺的资料。2.教师根据情况做适当补充。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

6、,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有风竹图、游鱼图、墨梅图等传世。著梅花楼诗钞。 三、初读古诗,体会诗情画意。1.(课件出示苍松怪石图)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认真倾听。2.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特别强调“阙、迥”的读音)4.全班齐读古诗。5.仔细欣赏图画,这是怎样的松树和石头?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再请学国画的同学结合水墨画的知识进行简单介绍。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情。画家李方膺寥寥几笔就把松树的挺拔、苍劲、历经风霜而傲然凛立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在诗中他又是如何赞美松树的?1.学习第一层。(即:君不见,岁之寒,何处

7、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1) 自读诗歌前两句,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知道这两句写出了松树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3)指导朗读。2.学习第二层。(即: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1)诗人仅仅是因为松树为大地增添了些许绿色而赞美它吗?请默读3、4、5句,你又读懂了什么?(2)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重点指导对“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的理解。这几句写出了诗人对松树品格的高度赞美,赞美松树不畏严寒、傲然挺立的精神。)(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松树的顽强精神。补充修改内容3.学习第三层。(即:拥护天阙高且坚

8、,迥干春风碧云里。)(1)自读最后一句,你从这句中还知道松树的什么特点?(2)学生交流。(重点理解“天阙”、“高且坚”、“迥”的意思。)(3)再读一读“迥干春风碧云里”,你想到了什么?(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4.让我们看着这幅画,走进画中,仰望着不畏高山雪冷,扎根在石缝中的苍松,我们不由得发出啧啧赞叹:“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教师引读,学生接读诗歌)5.同学们,在1730年夏秋之际,李方膺担任山东乐安知县,乐安大水成灾,万家漂橹,情势紧迫。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就开仓赈济,下令动用库存皇粮1200石,以工代赈,募民筑堤,缓解了灾情。但后来因私开官仓被青州府弹劾。1735年他因反对新任总

9、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听了老师的介绍,请你们想一想,这傲然凛立于风雪之中的松树象征着什么?6.让我们带着对李方膺这种不屈权贵、耿直廉洁的高尚品格的崇敬之情齐读诗歌。7.练习背诵。(自背、同桌互背、指名背诵)8.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优美诗篇赞美松树,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下面分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赞美松树的诗句。9.全班交流。(投影展示,指导朗读)如:赠从弟(三国)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咏寒松诗(南朝)范云 修条拂层汉,密叶障天浔。凌风知劲节,负

10、雪见贞心。10.欣赏古今画家的松树国画作品。总结:松树以它那苍翠的枝叶装扮了这个冰雪世界,以它那不畏险阻、饱经风霜的品格深深地吸引着人们,愿同学们都能像松树一样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做生活中的强者。五、拓展延伸。1.课下自读黄山松,体会黄山松的特点,及从黄山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2.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合作完成一幅松树的国画,并题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赞松诗。补充修改内容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莺教案 鲁教版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一首描写美好春光的诗,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大家还会背吗? 生:背诵。 师:背的很好。“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绘了一幅动人的莺歌燕舞图。莺到底是一种什么

11、样的小动物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封的生动描绘去认识莺、了解莺。(板书:课题、作者)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达到3个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找中心句的方法了解莺的特性。2、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3、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特征的习惯,感受生命与自然的可爱。师:老师先检查一下同学们字词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可以准确读出大屏幕上的生词? 生读。 师评价后: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画线的词语的意义。 生回答后师评价。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试着从文中找出:1、莺有哪些特性? (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概括莺的特性)2、莺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那么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中

12、心句,怎么找呢?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哪位同学帮我们读一下?明确了思路,开始朗读。生边读课文边找中心句,师浏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章的第一段其实是没有真正的写到莺的?生答:发现师:下面大家齐读第一段,思考文章写莺,但第一段并没有提到莺,还有写的必要性吗? 生读后同桌小议、交流生:描写了冬天萧条冷漠的景象;春天的勃勃生机师:既然初春的大自然是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为什么还要描写冬天的萧条冷漠呢? 生:写冬天的萧条冷漠更能衬托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师:很好。如此看来,文章在一开始就运用了反衬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初春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而这既是莺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似乎又可以理解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正是

13、这“嬉笑打闹”、“唱歌传情”的莺所带来的,人们又怎能不喜爱它呢?那么可爱的莺都有哪些特性呢?你都找到了哪些句子是中心句?生交流生:第二段,喜爱莺的原因是: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 师:点明莺特性的词语是?生归纳师:这些特性正是人民喜爱莺的原因。接着交流生:3段,生:莺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毛色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师:这个段落的第一句在结构上是个?生答:过渡句师:作用是什么呢?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前一句总结上文“人们喜爱莺无忧无虑”,后句引起下文“莺不漂亮”具体就是: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生:4段没有中心句师:下面请同学们

14、默读第四段。思考这一段描写了莺的什么特性? 生:描写了莺的活跃、好动的特性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 莺活跃、好动的特性呢? 生:玩耍、出入、追逐、打闹、争斗。 师:非常好,那么下文还写了莺的什么特性呢? 生:快乐无忧,有感情。 师:哪些动词最能突出莺有感情? 生:忠贞爱情、千呵万护 师:这些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拟人。 师: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衬托出莺的活泼可爱,拟人手法的运用,拉近了莺与人之间的距离。 下面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一段。根据语意要读出层次感来。同时,注意体会莺活跃好动的特性。 生:读。 师:人们爱莺,因为它的活跃,灵巧,因为它的轻盈、好动,有感

15、情,而莺最让人心仪的还在于它喜爱歌唱,在于它美妙的歌喉,由此,我想到了安徒生童话夜莺中的句子:“连死神也被夜莺的歌声感动了,皇帝身体里的血液渐渐流得欢畅了。”同学们读过这篇童话吗? 生:读过。(有的摇头) 师:很多同学读过。夜莺用它美妙的歌声驱走了死神,拯救了一位濒临死亡的中国皇帝。这虽说是童话,夜莺的歌声确实为全世界所称颂。至今,人们仍用夜莺来比喻杰出的歌唱家。我们课文哪一段写了莺的歌声? 生:5段,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 师:归纳特性:生答:生性胆小师:瑕不掩瑜,文章既便是描写莺的胆小,但处处也透露着情趣,透露着它的活泼可爱。 生:六段。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等。师:语段主要描写了莺中的黑头莺的歌声。作者对它的歌声总体的评价是 生:“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 师:“最”,程度副词,读时应该重读,强调,充满一种赞扬的口气。 生:读。 师: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谁来读一下? 生:“歌喉轻快纯洁谁能不为之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