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修改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880289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修改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修改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修改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修改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修改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摘要:武汉新港位于长江水道与京广铁路交汇处,承载着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任。当前武汉新港以国家干线公路和铁路为基础,打造东、西两个港口,物流地位凸显,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中转站。在发展传统物流方式的同时,实施港口物流信息化管理是武汉新港物流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打造一流港口的必由之路。关键词:武汉新港 港口物流 发展对策一、武汉新港概况(一)武汉港口历史地位武汉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汇之处,上通巴蜀、下抵江浙、南连湘粤、北接陕豫,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明朝以来就是我国内陆著名的商贸重镇和重要的通商口岸。1861年清政府在汉口开埠通商,民国时期武汉港口船舶多达万艘,被誉为“

2、东方芝加哥”。(二)武汉新港现状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外贸地位凸显,以长江、汉江为基础,形成了辐射全国14个省、市的水运网络。以2011年前八个月物流数据为例,武汉新港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536.7万吨、47.96万标箱,同比增长21.15%he 15.68%,已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这足以凸显武汉新港的重要性。2012年武汉新港继续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支持鞥,目前已完工和在建项目65个,投资规模为487亿元,完成投资164.3亿元。已完工和在建项目涉及到港航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物流及装备制造业。二、武汉新港物流分析(一)武汉新港物流发展目标武汉新港作为长江流域重要

3、的航运枢纽,承担着国家“中部崛起”的重任。武汉新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力求打造一个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临港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国际港、枢纽港,实现“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促进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二)武汉新港物流现状现状分析不给力,没有深入;占用篇幅较多,希望犀利的分析,少而精武汉新港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以国家干线公路、铁路和空港为依托,完善网络节点,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主体的多层次、网络化、无缝对接的综合交通服务体系。目前武汉新港周边形成以武汉主城为中心,半小时内到达阳逻、白浒山、金口、纱帽港区,1小时内到达三江、唐家渡、赤壁港区,并进一步向外辐射

4、的分层集疏运交通圈。随着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武汉新港物流水平与日益增长的货物吞吐量存在很大差距。三、武汉新港物流发展对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港口对外贸易数量不断攀升,港口物流水平高低直接影响了港口对外贸易。我国加入WTO后,港口功能逐步提升,港口物流重要性凸显。港口物流建设是一个综合体系,涵盖了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等多个层面内容,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是港口未来发展趋势。(一)物流设施建设随着长江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武汉新港物流周转地位凸显。大量的物流运输需要配套的物流设施。在完善东西港口建设的同时,要立足于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多层次的物流设施建设,满足未来物流发展趋势。以国

5、家干线公路和铁路为基础,以地方性通道和港区铁路专用线为骨干,分东、西两个港口集群组织疏港交通,并设置水上商务、客运和旅游交通线路,联系武汉新港商务区、临港新城、港口产业园以及沿江旅游观光点。1、东部港群建设东部港群建设形成以“六纵三横六联”的公路网络、1条沿江和2条垂江铁路通道组成的疏港系统2、西部港群建设西部港群建设形成以“三纵三横三联”的公路网络、2条沿江和3条垂江铁路通道组成的疏港系统(二)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增加(三)发展绿色物流随着武汉新港物流吞吐量日益增加,因此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满足未来物流发展需求。1、推进“数字口岸”建设“数字口岸”是

6、指一个容纳了电子政务、检验检疫信息查询发布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portnet系统。其中portnet系统把承揽业、运输业、报关业和货代业多个物流环节连接在一起。Portnet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B2B港口航运电子商务网络,它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技术将航运业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把信息流程简化为点对点,使港口用户获得各方面的效益。这个系统开发于1984年,在新加坡经过了多年的运行和完善,已经逐渐被全球所认可。以大连“数字口岸”建设为例,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在大连口岸一共应用了10种电子报文,包括出口清单、进出口舱单、集装箱进出门等。EDI系统的应用大大节省了手工制单的时间和往返商检的报验与等

7、待时间。2、推进物联网建设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应用有三个层次:一个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物”的识别;二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通信网或者下一代互联网,实现数据的传输和计算;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包括手机等终端。从物联网应用的三个层次可以看出,传输网络与应用网络与互联网的传输和应用差别并不大,关键就在于实现“物”的识别物联网技术推动了物品和服

8、务功能的延伸,成为了港口信息化建设载体,有助于推动港口生产要素和供应链的重组,打造高效发展的供应链条,实现智能化操作、低耗能的工业发展体系。(三)发展绿色物流在武汉新港物流发展过程中,绿色物流是其发展方向。绿色物流的定义是低耗能、污染小、环保的物流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绿色物流理念武汉新港尚未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绿色物流观念的缺乏。因此武汉新港在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要对管理人员提高要求,使其树立绿色物流理念,增加物流高效性。2、开发绿色物流技术进行绿色物流,首要宝保证绿色运输,协调好车辆使用周期和次数,降低车辆运行,提供配送效率,改变运输方式,做到废气排

9、放量最小化。同时武汉新港要实现信息绿色化管理,把物流同信息管理融合为一体,打造一个绿色环境。总 结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武汉新港承担着重要的发展使命,承载着国家中部崛起重任。随着武汉新港货运吞吐量日益增加,物流水平直接制约了发展水平。面对新情况,武汉新港要采取两方面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加大对传统物流渠道的建设力度,满足物流需要,另一方面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推进港口物流工作有序开展。通过上述措施实施,武汉新港将承担起更多地物流中转工作,为推进长江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中部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参考书籍: 1 中国物流学会会员、国际注册高级物流师 王凌峰. 电子关锁为粤港货物通关再提速N. 中国国门时报. 2008-11-05 2 杨承新. 港口物流中的现代信息技术N. 中国水运报. 2003-04-07 3 贾秀平,曹华林. “担保通关”为港口物流破解资金难题N. 国际商报. 2009-04-27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