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97860023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德讲堂第三节:小小餐桌大文明小小餐桌大文明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懂得要爱惜粮食。、通过活动,努力做一名勤俭节省的好学生。活动准备:歌曲勤俭节省歌、节省的故事活动过程:主持人开场白:聆听道德故事,畅谈道德感悟,传递道德能量。同窗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道德讲堂。本次活动的主题是:小小餐桌大文明。文明用餐是一种文化,小餐桌,大文明,承载的不仅是人类的生生不息,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及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勤俭节省的老式美德。一、唱歌曲请人们听歌曲勤俭节省歌,放音乐。二、诵典型古诗:锄禾悯农古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食不言,寝不语”等唐太宗说:

2、“耕夫碌碌,多无隔夜之粮;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身穿一缕,每念织女之劳。”(白天吃三餐时,应想想农夫的辛苦,身上穿衣时,应想想织女的劳动)三、看短片公益广告短片请节省粮食,看了这个短片,对照自己,你想说些什么?生活在幸福时代的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时会觉得请朋友吃饭,打包特没面子,而剩余一大桌饭菜;有时会由于孩子不喜欢吃,而此外多点些菜,将不喜欢吃的饭菜丢弃到一边,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和挥霍的行为。四、讲故事:周总理吃茶叶朱元璋 皇帝请客,四菜一汤季文子的节俭观五、作点评作为小学生,我们应当怎么做?“光盘行动”倡导厉行节省,反对铺张挥霍,带动人们爱惜粮食

3、、吃光盘子中的食物,我会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接力成为“光盘”一族,让节省成为最一般的生活习惯。六、总结“小餐桌”折射“大文明”,爱惜资源,文明就餐,都是你我应尽的责任。我们要携起手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崇尚节俭,合理消费,形成良好的餐饮消费风尚和良好的社会风气。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衷心感谢人们的热情参与!谢谢人们,再会!附:周总理吃茶叶西湖龙井,色浓、香郁、味醇、形美,乃茶中精品。191年春天,周恩来陪伴外宾到梅家坞,茶农泡了龙井绝品明前茶,请周总理和外宾品尝。周恩来品了一口茶,赞道:“龙井茶叶虎跑水,江南一绝。”接着又说:“龙井茶多香啊,日本茶叶不香。”茶农告诉周恩来:“龙井茶

4、制作工艺精细,要通过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10大手法。炒1斤特级龙井茶需要采摘万多种芽头,一亩茶园仅产斤。”听了茶农的简介,周恩来浅斟细啜,更觉浓茶酽香。她满怀深情地说:“农民炒茶多辛苦。”临行前,周恩来望着杯中的翠叶嫩芽说:“龙井茶味道醇,倒掉太可惜了,还是把它消灭掉好。”说完端起茶杯,用食指和中指将茶叶划入口中咀嚼起来,最后所有吃掉。至今,梅家坞人民难忘周恩来吃茶叶的故事,它体现了总理对人民的一片真心。名人节俭小故事之朱元璋:“皇帝请客 四菜一汤”朱元璋的家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贪官心慌。朱元璋

5、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青菜两碗,小葱豆腐汤,宴请众官员。并且约法三章:此后不管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背,严惩不贷。朱元璋当上皇帝后,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好过,但达官贵人却穷奢极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朱元璋十分看不惯,如此下去大明朝也要亡国,决心整治这股奢侈风气。 时逢皇后生日,各路人马都来贺寿。待所有坐齐之后,朱元璋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众臣不解,朱元璋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同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又白,公正廉洁如日月”。 大臣听罢懂得朱元璋的用

6、意。接着,朱元璋当众宣布:“此后众卿请客,最多只能四菜一汤,这次皇后的寿筵即是楷模,谁若违背,严惩不贷。”朱元璋勤俭节省故事:节俭成风朱元璋出身贫苦农家,十分倡导节俭。明朝建立后,按筹划要在南京营建宫室。负责工程的人将图样送给她审定,她当即把雕琢讲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后,她叫人在墙壁上画了许多怵目惊心的历史故事做装饰,让自己时刻不忘历史教训。有个官员想用好看的石头铺设宫殿地面,被她当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朱元璋的车舆器具服用等物,按惯例该用金饰的,均以铜替代。她命令太监在皇宫墙边种菜,织造麻鞋、竹签自用,规定诸王子出城稍远,要骑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有个内侍穿着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

7、璋发现了,气得她痛哭了一顿。一种散骑舍人穿了件十分华丽的新衣服,朱元璋问她:“这衣服用了多少钱?”舍人回道:“五百贯。”朱元璋痛心地说:“五百贯是数口之家的农夫一年的费用,而你却用来做一件衣服。如此骄奢,实在是太糟蹋东西了。”勤俭的小故事:季文子的节俭观国语鲁语中一种节俭的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宰相,名字叫季文子。她在鲁国从政时间长,位尊官高,却十分俭朴清廉。在生活工作中,这位季大人最看不惯那些以炫耀财富为荣的贵族,特别厌恶讲排场、搞浮华的风气。她无论是在鲁国都城曲阜还是在次室(兰陵)的住处都极其简陋,平常饮食也总是粗茶淡饭,据说,她喜欢吃煎饼卷大葱之类的粗食,很少用

8、鸡鱼肉蛋和山珍海味。鲁国辖区的神峰山(今文峰山)一带是古丝绸之地,生产大量丝绸。但是,她平时很少穿丝绸衣服,就连她家的仆人,服装也都是粗布衣,比一般官宦人家的仆人要俭朴得多。季文子家的马匹,以秸秆为食,从不容许多喂粮食。且说,鲁国有个叫孟献之的大臣。她的儿子仲孙不懂得节俭是一种美德。一次,她见季文子出入朝廷时常穿布衣,坐的马车也十分寒酸,就讥笑道:“大人做宰相这样近年了,连件像样的丝绸衣裳也没有。喂的马只吃草,不用粮食。大人坐这样的瘦马破车,难道不怕别人笑话吗?再说,大人生活这样小气,要是让别国人懂得了,还觉得我们鲁国不知穷成什么样子了呢?”季大人 听了仲孙的话,心平气和地对她说:“我觉得仲孙

9、先生没有真正懂得啥是荣耀,啥是体面。我觉得,身处逆境的人,懂得节俭不难办到;而位尊职显而又物质丰厚的人,还仍能注重节俭,谈何容易?但是,一种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却能克制贪欲,由于她懂得俭朴能使人积极向上。试想,一种国家的大臣如能厉行节俭,艰苦奋斗,上行下效,这个国家的百姓会不久形成一种节俭、奋斗的风气,这个国家就会越来越强大,抵御外来侵略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仲孙先生怎么能说节俭是丢脸的事情,是会使国家衰败的事情呢?”季文子一番话语重心长。仲孙无言对答,只得红着脸走开了。到了公元前568年,季文子因病去世,鲁君前去吊唁,发现随葬品都是些平常生活中用过的东西,就问:“家中难道不舍得拿出些值钱的东西陪葬吗?”季文子家人听罢,摇头答道:“家中实在没有一件金、玉等贵重物品。”鲁君不解地问道:“为什么不购买些来呢?”管家听罢,含着泪说:“国君,我家主人毕生节俭,还常为国事而解私囊,家中一点点积蓄也没有。如若不信,这里有账可查。”管家向国君奉上季文子家的账簿。鲁君边看边点头,随行的不少官员亲见此事,也大为震撼。此事传至百姓中,人们都夸赞季文子品德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