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85703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庙坝二小:杨继威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那么,怎样转变呢?下面我以我所教的“人教版”课文的一些教学片段为例,从学生学习的外在表现形式到内心感体验的基本特征方面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增强体验性变“我苦学”为“我乐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课堂。但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牢牢地捆绑在书本知识里,学习成了枯燥机械的练习,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趣味和作用。现代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学到知识后,用自己的思维

2、大胆想象设计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对语文课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如在教克隆时,我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己设计学习方法,过了一会儿,有同学站起来,兴致勃勃地畅谈她的学习方法设计:“我建议,同学们将收集有关的课外知识,说说当今世界克隆技术的的发展情况,同学们很积极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尽力地介绍各自的收集到的世界克隆知识情况并讨论着。当上课快结束时,同学们都觉得还不过瘾,有同学提出:“我们应该举行一个新型玻璃设计大赛。”教室里非常热闹。试想:如果硬牵着学生走,会有刚才那精彩的场面吗?我深深地体会到: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体验成长快

3、乐的课堂,这样就将相关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改变了学生与课程间的生硬关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更生动、更主动,实现了内心情感体验的“我苦学”到“我乐学”的转变。 二、发挥独立性变“我怕学”为“我能学” 现代教育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性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忽视压制这种良好的愿望,滋养了学生学习的依赖性。新课程下,需要我们设计有探究意义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例如:在上狼牙山五壮士时,一个同学提出:为什么狼牙山五壮士要跳崖,而不去和敌人同归于尽呢?为此,全班同学进行了深入的大讨论

4、,最后同学们结合自己日常生活的感受和当时有关的背景材料一致认为,跳崖总比当俘虏光荣,况且,跳崖还有生存的可能两个壮士不是在跳崖后得救了吗?让孩子们自己激发思维的“矛盾”, 自己挑起认知的冲突,孩子们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学生初步学会探究的一般过程,并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时,老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独立探索的成果。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实现了其自我意识由“我怕学”到“我能学”的转变。 三、尊重差异性变“统一学”为“我选学” 如何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呢?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首先,我让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以为最值

5、得研究的问题。接着,各小组发言人在班上汇报各组提出的问题: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它是怎样被毁灭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毁灭圆明园?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中国政府为何不反抗?被英法联军抢去的文物现在在哪里?随后,我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哪个问题最值得研究。通过梳理,学生自己确定了学习目标。长期以来,我们一直习惯于为学生确立一篇课文的具体学习任务,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去达到这个目标,惟独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以至于常常出现目标与生活脱节、与学生的知识状况、与学生的情感需求脱节等不协调现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确立学习目标的权力大胆下放给学生,这才是真正

6、的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大一统的,学习内容是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全部完成,结果是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既然“硬性灌输”是低效劳动,为什么不让学生“各取所需”呢?我充分认识到:在新课改中要让学生自主选择有关学习内容,然后,再在相互交流中“共享成果”。在把握新课标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把问题设计成有一定弹性的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想法,获得成功的体验,最终达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四、突出参与性变“教师评”为“我自评” 把

7、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评价的“客体”,教师才拥有评价的权力,教师单向地给学生贴上“好与坏” 、 “对与错”的标签。通过新课程实验,我认为:自我反思与自我评价是学生必不可少的能力,是学生进步和成熟的标志,是学生与自我的对话,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沟通。教师的说教只有转化为学生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教学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评价,既重视评价教学的材料,旨在引导学生审视客观实际、审视纷繁复杂的信息,又重视学生评价自我,旨在让学生自我调控、自我判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基于这种认识,我在语文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我评价,例如:课堂上不管是朗读课文、回答问题,还是各种作业,我都让学生自己做出评价,然后请其他同学当“裁判”,对自己的评价进行“再评价”。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本“自我评价簿”,由学生自我设立评价项目,自写评语,每周一次。班会课时,老师再帮助总结。这样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习惯,使他们乐意投入到现实的活动中去。 总之,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