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856052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复习资料:金融学重点(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金融体系的功能:金融体系的功能最基本的是提供资金的融通渠道。随着金融体系的发展,其功能也在逐步的扩展和完善。l 储蓄与金融投资功能金融体系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为公众提供重要的储蓄和金融投资渠道。如银红通过吸收各种存款,为公众进行储蓄提供渠道;证券市场通过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索取权的交易,为公众进行金融投资提供渠道。l 融资功能银行通过提供贷款为满足公众的资金需求提供信贷支持;证券市场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索取权凭证为政府和企业的投资提供渠道。l 配置金融资源功能金融体系通过其金融工具价格的变动,调节金融资源在不同的企业、行业、地区和国家间流动,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l 提供流动性功

2、能金融市场提供很小反而损失风险将各种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的形式和渠道,为持有金融工具但有需要货币的储蓄者提供流动性。l 管理风险功能金融体系为我们提供了转移风险,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功能。l 清算和支付结算功能现代银行清算体系提供的快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清算和支付结算服务,是现代经济运行不可缺少的重要服务。l 提供信息功能现代金融体系不仅提供资金和投资工具,而且必须提供各种相关信息,为投资者和融资者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这是投资者进行及时、正确的决策的基本保证。l 传递金融政策效应功能金融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的传递来实现的。如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2、金融体系的构成因素:l 金融

3、资产体系(金融工具体系)交易对象l 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中介和交易主体l 金融市场体系交易场所l 金融体制和制度体系交易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制度保障3、金融创新的主要理论:金融体系的创新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它的产生又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l 约束引致创新假说根据微观经济对企业行为的分析,认为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企业,是在努力消除或减轻施加给企业的经营约束中实现金融工具和交易创新。l 规避创新假说认为金融企业为了规避政府的一些限制性措施或制度而采取的建议根据或交易行为的创新。政府对金融的控制和由此产生的规避行为是政府与金融企业之间为管制和自由而进行的一种博弈行为(管制

4、创新新的管制新的创新)。l 交易费用创新假说认为制度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费用的假说。l 金融制度创新理论认为金融创新是一种与经济制度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变革。因此,金融体系的任何变动都可视为金融创新。4、金融创新的作为:l 积极作用:A金融创新扩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渠道,扩大了金融服务业务领域,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B金融创新加强了利率杠杆的作用,有利于发挥利率杠杆在调节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C金融创新为投资者提供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有利于投资者根据需要选用,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D金融创新有利地推进了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全球化进程,有利于师姐金融和经济的深化发

5、展。l 消极作用:A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各种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涌现,是传统的货币政策目标、工具、传递机制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是中央银行难以通过货币供应量的控制来调节宏观经济。B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的经营风险加大。巨额游资的自由流动将对一国金融体系造成巨大冲击,金融衍生工具巨大的杠杆作用,更为投机资金的兴风作浪提供了几大的放大效应。5、货币的职能l 交易媒体货币是商品的交易媒介,是一般等价物。货币成为交易媒介,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l 价值尺度是了商品价格不必用来两种具体商品交换的比率来表示,只需要用货币来标示。这就大大地方便了交易,降低交易成本。l 价值储蓄手段储存未来的购买力,当需

6、要的时候即可用来支付或购买。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价值储藏能力受通货膨胀的影响。6、货币计量:M0=流通中的现金M1(狭义货币)=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M2(广义货币)=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证券准备金存款+其他存款7、货币制度的内容:l 确定货币金属并规定货币单位这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货币单位又被成为价格标准,是货币表示商品价格的基准。l 规定本位币懂得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本位币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金属、单位货币的名称和重量铸造的货币。它是一国货币制度法定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l 规定辅币材料及其铸造与流通辅币

7、是低于本位币面值的小额货币,不足值的铸币、辅币的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也不具有无限的法偿效力,所以多用贱金铸造。l 规定信用货币及纸币的发行与流通l 确定国家的黄金准备制度国家集中黄金准备于中央银行或国库的有关规定,是货币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一国货币稳定的必要条件。在金本位制度的条件下,黄金准备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充当国际支付的准备金,充当国内金属货币流通的准备金,充当支付存款和兑换银行券的准备金。8、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下,相对价值较低的货币将把相对价值较高的货币金属赶出流通领域,使复本位制无法长期存在。当银由于其开采成本降低而导致其相对价值降低时,市场比价低于法定比价时

8、,人们就会用银按法定比价兑换金,将金储藏起来,流通中就只会剩下银币。这种价值较低的劣币驱逐价值较高的良币的现象又称为“格雷欣法则”9、第三章计算题:例3.1: 比如人们在银行存款100元1年获得利息5元,其名义利率:in =5/100=5%。如果当年的通货膨胀率=2%,则实际利率:ir=(5%-2%)/(1+2%)=2.94%。如果当年的通货膨胀率=6%,则实际利率:ir=(5%-6%)/(1+6%)=-0.94%。例3.2: 如人们在银行存5年期存款100元,年利率为5%,则到期后利息总额: I=100*5%*5=25本利和:S=100+25=125。例3.3: 如人们在银行存1年期存款10

9、0元,每年到期后本金和利息全部转存,年利率为4.8%,持续5年,则各年的利息和本金分别表3-1所示:可见:第1年的本利和为:P (1+i)第2年的本利和为:P (1+i) (1+i)第3年的本利和为:P (1+i) (1+i) (1+i)第n年的本利和为:本金P与n个(1+i)的连乘。例3.10: 假如今后5年房地产价格每年上涨4%,则5年后该房地产价格水平上涨为200000 (0.05+1) 5=243330.6元(名义终值)。以10%的名义利率计算其名义终值243330.6的现值:243330.6/(0.1+1)5=151089.1元。因此,你目前至少投资151089.1元而不是12184

10、.3元。你也可以用实际利率直接计算20万元实际终值的现值:实际利率=(0.1-0.04)/(1+0.04)=5.77%现值=200000/(0.0577+1)5=151089.1元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一样的。例3.11:目前银行存款利息收入需缴纳所得税,税率为20%。上例中投资的税前利率为10%,税后利率为:(1-20%)10%=8%,扣除4%的通货膨胀率后,实际利率=(0.08-0.04)/(1+0.04)=3.85%现值=200000/(0.0385+1)5= 165576元因此,为了5年后购房的需要,你目前至少应该投资165576元而不是151089.1元,更不是12184.3元。10、

11、一般利率水平的决定理论(四大理论)l 古典利率理论古典利率理论解释了一些实体经济因素:储蓄和投资对利率的影响,但却忽视了其他的一些因素,特别是金融因素,比如银行的信贷扩张和紧缩对利率的影响,因而是片面的。特别是在金融体系日益发达的近代和现代经济中的利率决定,用古典利率理论就难以进行合理的解释。这就使后来的经济学家去发展和建立起新的利率理论。(一)储蓄资金供给n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储蓄是人们对当期消费支出的一种节制,n 由于时间偏好的影响,人们可能更偏好于当前消费。因此,要使人们放弃一部分当前消费进行储蓄,就必须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n 利率就是为了未来更多的消费而推迟当期消费的报酬。n 利率越高

12、,对储蓄的吸引力就越大,以鼓励人们用当期储蓄(未来消费)来替代当期消费。这就是所谓的替代效应。(二)投资资金需求投资是企业扩大生产的源泉。投资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的成本与投资的毛收益对投资的需求具有重要影响。只有投资毛收益高于资金成本的投资项目才能够获得净收益,其投资才能获得成功。资金的成本越高,能够盈利的投资项目就越少,反之则越多。n 因此,投资资金的需求与作为资金成本的利率负相关(如图12-5所示)。(三)储蓄与投资的均衡决定利率水平n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水平是由储蓄与投资共同决定的,n 古典利率理论认为,利率对储蓄和投资具有自动调节作用,这种自动调节作用将使失衡的经济自动恢复均衡。l

13、 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n (一)货币供求均衡决定利率水平n 凯恩斯认为利率是纯粹的货币现象。利息就是在一定时期内放弃流动性的报酬。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货币数量与人们对货币的偏好程度,即由货币的供给和需求决定。n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用来贮藏财富的资产主要有货币和债券两种。经济中的财富总量等于债券供给量Bs与货币供给总量Ms之和。因为人们购买资产的数量受所拥有的财富总量的影响,所以人们意愿持有债券Bd和货币Md的数量也必须等于其财富总量。n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决定,货币供给曲线Ms是条不受利率影响的垂线。n 在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E上,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实现货币供求的均衡。偏离E点的货

14、币需求都要向E点靠拢。 (二)货币需求曲线的移动n 在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中,导致货币需求曲线移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即收入和价格水平。(1)收入效应。收入主要通过两个环节影响货币需求。n 一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财富增加,人们希望持有更多的货币作为价值贮藏;n 二是随着经济的扩张,收入增加,人们将用更多的货币购买商品,也就是交易性货币需求增加,所以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在经济的衰退时期,收入减少,货币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2)价格水平效应。人们需要货币购买商品和劳务,所以他们关心的不是名义货币量,而是实际货币量。故价格水平上涨,货币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价格水平下跌,货币需求曲线向右

15、移动。(三)货币供给曲线的移动n 凯恩斯假定货币供给完全为货币当局所控制,货币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当货币当局增加货币供给时,货币供给曲线就向右移动。反之,减少货币供给,则会使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四)均衡利率的变动货币供求的变动影响货币供给和需求曲线移动,利率水平相应升降。(1)收入的变动:n 利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2)价格水平的变动:n 价格水平的上升将带动利率的上升。(3)货币供给的变动:货币供给的增加将导致利率的下降。 (4)货币供求的变动:n 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同时物价水平也上升,这就会导致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曲线都向右移动,究竟如何变动,则取决于这两条曲线相对位置的变化,如果同步移动,相对位置不变,利率也不变;如果货币供给曲线移动的距离大于货币需求曲线,利率下降;反之则上升。(五)流动性陷阱对利率的影响n 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或者说某种临界程度时,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的购买者因此面临极大的亏损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不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