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知识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850500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生物学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生物学知识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加粗+划横线(老师提到的重点) 其余的看看Ps:仅供参考第一二章细胞学说(施莱登、施旺)1. 任何一个细胞都是从其他细胞中产生出来的;2.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3. 植物和动物的细胞大致是相似的。 细胞的三大结构组成:生物膜结构系统: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遗传信息表达结构: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细胞骨架系统:有特异型结构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细胞的基本共性:1、 相似的化学组成2、 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系统3、 相同的遗传装置(由蛋白质与核酸构成的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4、 一分为二的分类方式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支原体细菌只有简单的DNA聚集的核区,DNA分子裸露真核细胞

2、的基本结构体系:1、 以脂质及蛋白质成分为基础生物膜结构系统2、 以核酸(DNA或RNA)与蛋白质为主要成分遗传信息表达结构3、 以特异结构蛋白分子装配构成细胞骨架系统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1-10um较大10-100um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拟核)有核膜、核仁(真核)DNA单个,DNA裸露于细胞质中若干个,DNA与组成蛋白结合细胞壁主要为肽聚糖(氨基糖和壁酸)组成植物细胞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组成细胞器无有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内膜系统简单复杂细胞骨架无有转录语翻译同时进行转录在核内、翻译在胞质中细胞分裂方式无丝分裂为主有丝分裂

3、为主病毒主要是由核酸分子和蛋白质构成(非细胞形态的生物体)第四章 细胞膜的结构类型:1、“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2、单位膜模型:细胞质暗亮暗3、“流动镶嵌模型”:细胞结合镶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质膜中的蛋白质可流动,双膜膜脂中存在蛋白颗粒4、脂伐模型:在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富集的区域形成相对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层上的“脂伐”样载着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Ps:脂伐最初可能在高尔基体上形成,最终转移到细胞质膜上。质膜主要由膜蛋白、膜脂、糖类构成。膜脂的三种基本类型:磷脂(甘油磷脂、鞘脂 )、糖脂、固醇磷脂:膜脂的基本成分(50以上);包括甘油磷脂和鞘

4、磷脂二类(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人工制备的双分子层脂质体)糖脂: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的质膜上(5以下),神经细胞糖脂含量较高,神经节苷脂是神经元细胞膜中的特征性成分。固醇:存在真核细胞膜上,含量约膜脂的1/3,植物细胞膜中含量较少;功能:提高膜的稳定性,调节流动性,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细菌质膜不含有胆固醇)膜脂的运动形式:1.侧向扩散: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2.旋转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 3.摆动运动:膜脂分子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4.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在翻转酶的催化下完成;膜蛋白的类型:(3种)1.整合膜蛋白

5、:(内在膜蛋白)2.外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3.脂锚定膜蛋白去垢剂:是分离和研究膜蛋白的常用试剂细胞质膜的基本特征特性:流动性和不对称性不对称性:糖脂的不对称性是完成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具有明确的方向和分布的区域性流动性:(影响因素)(选择题)侧向运动(主要):脂肪酸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膜脂的流动性越大;(分子本身的性质)温度对膜脂的运动有明显的影响;膜骨架对膜流动性有影响作用;在动物细胞中,胆固醇对膜的流动性起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膜骨架: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功能: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细胞质膜的基本功能为细胞

6、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导;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膜蛋白的异常与某些遗传病、恶性肿瘤,甚至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很多膜蛋白可作为疾病治疗的药物靶标;第五章脂双层的不透性和膜转运蛋白 细胞内外的典型浓度差:低钠高钾; 调控细胞内外浓度差的机制: 存在于细胞膜上的、特殊的膜转运蛋白 取决于细胞膜自身的疏水性和选择透性; 膜转运蛋白的类型: 载体蛋白:特异性识别溶质

7、,依赖载体蛋白自身构象的改变完成转运; 通道蛋白:根据溶质的大小及其电荷进行识别;通道蛋白有3种类型:离子通道、孔蛋白以及水孔蛋白;通道蛋白形成选择性和门控性跨膜通道转运底物。离子通道的特征: 转运速率高;其动力来自于跨膜的电化学浓度梯度 离子通道是门控的; 特异性和非饱和性;l 被动运输(概念):又称协助扩散,是指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简单/自由扩散限制因素:物质的脂溶性、分子大小和带电性问:为什么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它多小,都不能自由扩散? 答:带电的物质通常同水结合形成一个水合的外壳,这不仅增加了它们的分子体积,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脂溶性。因

8、此,所有带电荷的分子(离子),不管它多小,都不能自由扩散;协助扩散:需载体蛋白。葡萄糖转运蛋白:通过其构象的改变完成葡萄糖的协助扩散,转运方向取决于葡萄糖的浓度梯度。离子通道扩散:水孔蛋白:为水分子的跨膜通道,又称为水通道蛋白;功能:水分子在组织中的快速跨膜运动,只容许水而不容许离子或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l 主动运输(概念):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电化学梯度或浓度进行的跨膜转运的方式,消耗ATP。主动运输的特点: 依赖于膜运输蛋白; 逆浓度梯度的运输; 消耗细胞的代谢能; 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ATP驱动泵:具有载体和酶的双重作用;又称为初级主动运输;离子泵:(2类)直接消耗ATP,借助膜上的

9、离子梯度Na+-K+泵的主要生理功能: 维持细胞的膜电位;为神经和肌肉电脉冲传导提供了基础; 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平衡; 吸收营养,为葡萄糖协同运输泵提供驱动力;钙泵: 两种激活机制: 1).Ca2+/钙调蛋白(CaM)复合物的激活; 2).蛋白激酶C的激活(内质网型); 运输机制: 类似于Na+-K+ ATPase。每水解一个ATP将两个Ca2+离子从胞质运输出到细胞外。偶联转运蛋白/协同转运蛋白,又称为次级主动运输;包括2种类型 同向转运蛋白: 反向转运蛋白: 光驱动泵: 主要在细菌中发现,主动运输与光能相耦联;ABC超家族通过ATP分子的结合与水解完成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转运。胞吞作用:胞饮作

10、用,吞噬作用吞噬作用:细胞内吞较大的固体颗粒物质;需受体介导的信号触发过程;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参与胞饮作用:细胞吞入的物质为液体或极小的颗粒物质;连续发生,不需信号触发;需要笼形蛋白形成包被及接合素蛋白连接胞吞的运输途径: 质膜 内体; 高尔基体 内体; 高尔基体 溶酶体、植物液泡;以LDL为例说明受体解导的胞吞作用受体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LDL是一种球形颗粒的脂蛋白,直径为22nm, 核心是1500个胆固醇酯;外面由磷脂和未酯化的胆固醇分子包裹,由于外被脂分子的亲水头露在外部,使LDL能够溶于血液中;最外面的辅基蛋白B-100能与特定细胞的表面受体结合; 一旦LDL与受体结合,就会形成被膜

11、小泡被细胞吞入,接着是网格蛋白解聚, 受体回到质膜再利用;而LDL被传送给溶酶体, 在溶酶体中胆固醇酯被降解, 胆固醇被释放出来用于质膜的装配,或进入其他代谢途径。膜成分有三种可能的去向: 1).随细胞质膜受体分选产生的小泡重新回到质膜上再循环利用;2).构成高尔基体的一部分,可能通过小泡的回流同内质网融合;3).随着溶酶残体的消失而消失;胞吐作用:是指真核细胞中含有待分泌物的包被小泡与质膜融合, 从而将内含物排出胞外的过程。胞吐作用的类型: 组成型外排途径,特征: 1. 所有真核细胞; 2. 连续分泌过程; 3.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4. 限定途径:除某些有

12、特殊标志的驻留蛋白和调节型分泌泡外,其余蛋白的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 高尔基体 分泌泡 细胞表面; 调节型外排途径,特征: 1. 特化的分泌细胞; 2. 储存刺激释放; 3. 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具有共同的分选机制,分选信号存在于蛋白本身,分选主要由高尔基体TGN上的受体类蛋白来决定;第六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植物叶绿体和蓝藻光合片层中进行光合作用;动物通过分解代谢取得能量,线粒体是高效地将有机物转换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ATP的细胞器;产能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特征:(3点) 分布:线粒体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叶绿体仅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形态特征:二者均为封闭的双

13、层单位膜结构,且内膜演化为表面积扩增的内膜特化结构系统(结构框架、包含酶的内腔); 遗传特征: 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翻译蛋白质的体系; 遗传半自主性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自己的遗传物质和进行蛋白质合成的全套机构,但组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各种蛋白质成分则是由核DNA和线粒体DNA或叶绿体DNA分别编码的;线粒体形态结构:呈颗粒或短线状;封闭的双层单位膜结构外膜:孔蛋白构成的桶状通道;通透性很高;外膜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内膜:不透性(有很高的蛋白质/脂质比,缺乏胆固醇,富含心磷脂);线粒体内膜是氧化磷酸化的关键场所,内膜向内延伸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其形状、数量和排列与细

14、胞种类及生理状况密切相关;内膜的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膜间隙:液态介质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辅助因子;膜间隙的标志酶是腺苷酸激酶,可催化ATP分子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ADP。 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发挥功能的最重要部位):富含可溶性蛋白质的胶状物质,具有特定的pH和渗透压;催化线粒体重要生化反应,如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含有DNA、RNA、核糖体以及转录、翻译所必需的重要分子。氧化磷酸化过程:ATP合酶:既可合成ATP,又可分解ATP,只是r轴转动的方向不同;特点:可逆性复合酶空间上,3个亚基和3个亚基交替排列,形成一个“橘瓣”状结构,其中和亚基具有核苷酸结合位点,但只有亚基的结合位点具有催化ATP合成或水解的活性。质子驱动力:基质中的质子借助高能电子释放的能量被不断地定向转运到膜间隙。电子传递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可逆地接受及释放电子或质子的脂蛋白复合体,形成相互关联、有序排列的功能结构体系,并偶联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反应电子载体:黄素蛋白、细胞色素、泛醌/辅酶Q、铁硫蛋白、铜原子复合物I(N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