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83705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根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 28 号)和广东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粤府办201236号),结合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现状,制定 本规划。一、背景(一)发展基础。*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 老龄事业发展取得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老年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险覆 盖范围不断扩大,待遇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取得突破;社会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养老服务队 伍不断壮大,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扎

2、实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老年人权益 得到较好保障,优待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老年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快速发展;社 会化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老年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全社会老龄意识明显增强,敬老爱老助老氛围日益浓厚。(二)面临形势。“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推动老龄事业发展 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我市正处于老年人口较快增长阶段。按照广东省人口老龄化发展态势与战略研 究报告,粤东地区老年人口平均增速为9.6%。2010年我市的老年人口为445572 人。预计到2015年60周岁

3、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60 万人,其中8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10至12万(2010年我市80周岁以上的老年 人口为78477人,75 至79周岁的老年人口为77263 人)。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问题日 益突出,对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市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 完善,公益性老龄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滞后,老龄服务市场发育不全、供给不足,老年社会管理工作相对 薄弱,侵犯老年人权益等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老龄事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发展目 标和任务,着力解决当前老龄工作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老龄事业不断发展。二、总体

4、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 新为动力,建立健全老龄战略规划体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老年健康支持体系、老龄服务体系、老年宜居环 境体系和老年群众工作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 作目标,让广大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主要发展目标。实现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全覆盖,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提高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实现“9073”目标,即 90%的老 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

5、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7%的老年人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3%的 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增加老年文化、教育和体育健身活动设施,逐步设立和扩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办学规模。健全和完善老龄工作体系,建立职能明确、协调高效、社会参与的老龄社会管理体系。健全老年维权机制,提高老年人优待水平,建立 80 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津贴制度。大力发展老龄产业,初步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管理规范的老龄产业发展体系。(三)基本原则。1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确立老龄事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构建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老龄事业

6、发展新格 局。2坚持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切实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把解决当前突出的老龄问题和应对人 口老龄化长期挑战结合起来,统筹谋划,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促进我市老龄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3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 资金支持、市场培育和监督管理等手段,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老龄事业发展的积极性。4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着力巩固家庭养老地位,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探索具有河源特 色的养老模式。5坚持统筹兼顾与分类指导相结合。注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理分配社会养老资源,逐步实现城乡 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缩小城乡老

7、龄事业发展差距。6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孝亲敬老道德教育,加强老龄法制工作,为老龄事业全面 发展提供动力和保证。三、主要任务(一)促进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政策的实施。1. 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政策,建立高龄老人补(津)贴和优待制度。 2012 年底前,全面建立80 岁以上高龄老人补(津)贴制度。2. 建立覆盖全民、区域协调、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 度全覆盖。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3. 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加快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建设,

8、构建统筹城乡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 合人均筹资标准及保障水平,减轻老年人等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负担。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 农合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和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4. 完善老年人社会福利和救助制度。各地要将符合低保条件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 现应保尽保。逐步缩小城乡低保标准差别,提高补助水平。切实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 居民人均纯收入的 60%,逐步提高农村“五保”老人的集中供养率。(二)全面提高老年医疗卫生保健水平。1推进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网点和队伍建设。将老年医疗卫生服务纳入当地卫生事

9、业发展规划。加强老年 病医院、护理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要设立老年病科。加强城乡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原则上按照每 3 至10 万名居民或街道所辖范围规划设置1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 据需要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每个建制乡镇有1 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 老年人医疗、护理、卫生保健、健康监测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康复护理服务。加强队伍建设,切实提高 开展老年人卫生服务的能力。2开展老年疾病预防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行政区域内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服务,建立 健康档案。“十二五”期末,城市老人建档率达 70%以上

10、,农村老人建档率达到 60%以上。组织老年人定期进 行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开展体格检查,及时发现健康风险因素,促进老年疾病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开展老年疾病防控知识宣传,做好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综合干预。3发展老年保健事业。广泛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运动健身和心理健康意识。 提供疾病预防、伤害预防、自救等身体和心理健康指导服务。重视老年精神关怀和心理慰藉,重点关注高龄、 空巢、患病等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鼓励为老年人家庭成员提供护理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家庭成员的精神关 爱和心理支持作用。(三)着力完善老年家庭建设。1改善老年人居住条件。引导开发老年宜居住宅

11、和代际亲情住宅,鼓励家庭成员与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 近居住。推动和支持老年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完善家庭养老支持政策。完善老年人口户籍迁移管理政策,为老年人随赡养人迁徙提供条件。健全家 庭养老保障和照料服务扶持政策,完善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落实城 镇独生子女父母年老奖励政策,建立奖励扶助金动态调整机制。3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强化尊老敬老道德建设,提倡亲情互助,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发挥家 庭养老的基础作用。努力建设老年温馨家庭,提高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幸福指数。(四)提高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1. 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大力推广居家养老服务网点建设,建立县区

12、、乡镇(街道)和社区(村)三级 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城镇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农村社区覆盖面达 50%以上。各县区要有1个居家养老服务示 范点。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以医院和社会服务机构作为后台支 撑,实现紧急呼叫信息网络与现有公共服务平台对接,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中介组织, 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鼓励社会服务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开发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创新服务 模式。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将养老服务特别是居家老年护理服务作为重点发展任务。积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 内容,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

13、等方面延伸。2. 大力发展社区照料服务。本着就近、便利和实用的原则开展全托、日托、临托等多种形式的老年社区照 料服务。把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星光老年之家、互助式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城市 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充分利用社区现有各种社会资源,将闲置的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卫生站、厂房、 办公楼等改建成社区养老服务场所。日间照料服务基本覆盖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的农村社区,托老床位优先满 足城镇老龄人口中高龄、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服务需求。3. 统筹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推进供养型、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建设。 每个县区力争建设1 所省二级以上综合性社会福

14、利机构。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 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努力在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等方面迈 出实质性步伐。力争每个县区建成1 个由民间投资、500张床位以上规模、具有示范作用的养老机构,形成以 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养老服务机构为骨干的新格局。“十二五”期末,我市每千名 老人拥有床位数达28 张以上,实现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1.3万张,其中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 1 万张(含 城镇社区托老床位及村委会托老床位),民办机构床位数 3千张。基本实现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28张 的目标。4. 优先发展护理康复服务。加强

15、老年护理院和康复医疗机构建设,政府重点投资兴建和鼓励社会资本兴办 具有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功能的养老机构。根据护理院基本标准加强规范管理。各县区 力争建设1 所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的专业性护理机构。研究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制度,鼓励、引导商业保险公司 开展长期护理保险业务。5加强养老服务行业监管。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业的行业规范和质量标准,规范养老服务机构收费项目 和收费标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在基础设施、日常管理、安全防护、服务质量和人员队伍方面的监管。(五)努力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1加快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将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各级城乡发展规划,加强街道、社区老年 人“老年人生

16、活圈”配套设施建设,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便捷、良好的生活环境。县区要建有 1 所设施齐全、 功能完备、服务到位的老年康乐中心,各乡镇(街道)要建有配套的老年活动场所,社区(村)要充分发挥“星 光老年之家”的作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励老干部活动中心和社会福利中心(院)等活动场所向 所有老年人开放。2完善涉老工程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实施监督制度。按照适应老龄化的要求,对现行老龄设施工程建设 技术标准规范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和完善,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技术标准的实施 与监督,形成有效规范的约束机制。3加快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强对居住小区、公园绿地、既有道路、建筑物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 相关的已建设施的无障碍改造。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无障碍建设氛围,继续开展无障碍建设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