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97830523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农学类(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植物学分类即按植物科、属、种分类,一般用双名法对植物进展命名,称为学名。例如小麦属禾本科,第一个字为属名,第二个字为种名,第三个字为命名者的姓氏缩写。这种分类对了解与认识作物的植物学特征的异同以及研究其器官发育有重要意义。二、根据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一按作物感温特性分类可分为喜温作物与耐寒作物。喜温作物在全生育期中需要的积温都较高,生长发育的最低温度为10左右,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3035,如稻谷、玉米、高粱、甘薯、棉花、烟草、甘蔗、花生、粟等。耐寒作物全生育期需要的积温比拟低,生长发育最低温度在13左右,最适1218,最高2630,如小麦、大麦、马铃薯、黑麦、油菜、蚕豆等。二按

2、作物对光周期反响特性分类可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日照作物与定日照作物。凡适宜在日长变长时开花的作物称长日照作物,如麦类作物、油菜等。凡适宜在日长变短时开花的作物称短日照作物,如水稻、玉米、大豆、甘薯、棉花、烟草等。开花及日长没有关系的作物称中日照作物,如荞麦、豌豆等。定日照作物要求有一定时间的日长才能完成其生育周期,如甘蔗的某些品种只有在1245min的日长条件下才能开花,长于或短于这个日长都不开花。三按作物对CO2同化途径分类可分为C3作物、C4作物与CAM景天酸代谢作物。三、根据作物用途与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类一粮食作物1禾谷类作物。绝大局部属禾本科。荞麦属蓼科。麦类、稻、玉米、谷子

3、等属此类。2豆类作物。属豆科。主要提供植物性蛋白。如大豆、绿豆、小豆、蚕豆等。3薯芋类作物。属于不同的科属,主要生产淀粉类食物。常见的有甘薯、马铃薯。二经济作物或称工业原料作物1纤维作物。其中有种子纤维:如棉花;韧皮纤维:如红、黄麻;叶纤维:如龙舌兰麻。2油料作物。常见的有花生、油菜等。3糖料作物。南方有甘蔗、北方有甜菜。4其它作物有些为嗜好作物。烟草、茶叶、咖啡等。三饲料及绿肥作物苜蓿、苕子、紫云英、三叶草、草木樨、黑麦草、苏丹草、红萍、水葫芦、水浮莲四药用作物三七、天麻、人参、黄连、枸杞、何首乌、灵芝上述分类中,有些作物有多种用途。根据需要,同一作物,有时被划在这一类,有些被划在另一类。此

4、外,还有按作物播种季节分为春播夏播作物与秋播冬播作物。按收获季节分为夏熟作物与秋熟作物。按播种密度与田间管理可分为密植作物与中耕作物等。1东北大豆、春麦、玉米、甜菜区。2北部高原小杂粮、甜菜区。3黄淮海棉、麦、油、烟、果区。4长江中下游稻、棉、油、桑、茶区。5南方丘陵双季稻、茶、柑桔区。6华南双季稻、甘蔗、热带作物区。7川陕盆地稻、玉米、薯类、桑、柑桔区。8云贵高原稻、玉米、烟草区。9西北绿洲麦、棉、甜菜、葡萄区。10青藏高原青稞、小麦、油菜区。1.作物完成从播种到收获的整个生长发育所需的时间称为作物的生育期,以天数表示。2.作物的生育时期在作物的一生中,其形态特征与生理特征总是呈现假设干次显

5、著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划分为假设干个生育时期。目前,各种作物的生育时期划分方法尚未完全统一。几种主要作物的生育时期小麦:出苗、分蘖、起身、拨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豆类:出苗、开花、结荚、鼓粒、成熟等期。棉花:出苗、现蕾、开花,吐絮等期。甘薯:出苗、采苗、栽插、分枝、封垄、落黄、收获等期。4.感温性、感光性的定义(温光反响特性)所谓作物的温光反响特性又称感温性、感光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与光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展花芽分化或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的特性。一些二年生作物,如冬小麦、冬黑麦、冬油菜等,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为生

6、殖生长。这段低温诱导也称为春化。依据不同作物与不同品种通过春化对低温的范围与时间的要求不同,一般可将其分为冬性类型、半冬性类型与春性类型3类。作物花器分化与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一般分为以下3种类型:2.作物的感光性1短日照作物: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如果适当延长黑暗,缩短光照可提早开花。相反,如果延长日照,那么延迟开花或不能进展花芽分化。属于这类作物的有大豆、晚稻、黄麻、大麻、烟草等。2长日照作物: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日长时,才能开花。如果延长光照缩短黑暗可提早开花。而延长黑暗那么延迟开花或花芽不

7、能分化。属于这类作物的有小麦、燕麦、油菜等。3日中性作物:开花之前并不要求一定的昼夜长短,只需到达一定根本营养生长期,在自然条件下四季均可开花,如荞麦等。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与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根本营养生长期。如不同水稻品种根本营养生长期的变化幅度为1560天。不同春播甘蓝型油菜品种根本营养生长期的变化幅度为2427天。不同作物品种的根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种根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根本营养生长性。在作物进入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与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根本营养生长期。水稻对温光的反响特性表现为感光性短日照缩短生育期、感温性高温

8、缩短生育期与根本营养生长性高温短日照都不能改变营养生长日数的特性。作物的生长中心是指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生长势较强、生长绝对量与相对量都较大的器官。处于生长中心的器官,对光合产物需求迫切,竞争能力强,因而同时也是全株有机养分输入中心与养分分配中心。不同生育阶段的生长中心器官类型不同,其代谢特点亦不同。产量构成因素及其形成作物产量=单位面积株数单株产品器官数产品器官重量谷类作物产量=穗数谷单穗粒数粒重类作物产量=穗数每穗结实粒数粒重豆类作物产量=株数每株有效荚数每荚实粒数粒重薯类作物产量=株数每株薯块数单薯重棉花(皮棉)产量=株数每株有效铃数每铃籽棉重衣分一产量构成因素油菜产量=株数每株有效角果数每

9、角果粒数粒重甘蔗产量=有效茎数单茎数烟草产量=株数每株叶数单叶重绿肥作物产量=株数单株重二产量形成的特点1以收获营养器官为目的的作物麻类作物、烟草与饲料作物,收获产品是茎、叶,主要在营养生长期收获。薯类作物以地下部肥大的薯块块根或块茎作为栽培的主要收获物。2以收获种子为目的的作物1禾谷类作物:产量构成因素的形成经历完整的生育前期、中期与后期三个阶段,按穗数、穗粒数与粒重顺序完成,而穗数与粒数形成又是重叠进展的。2双子叶作物:一般而言,单位面积的果实数取决于密度与单株成果数。因此,自播种出苗或育苗移栽就已开场形成,中后期开花受精过程是决定阶段,果实发育期是稳固阶段。其中大豆、棉花、蓖麻、花生可分

10、为一种类型,它们的花果在植株上下各部都有花生主要在下部,都是边开花结果,边进展营养器官生长,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矛盾比拟突出,容易发生蕾花果的脱落花生那么是果针能否入土与发育饱满的问题,结果数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另一类作物如向日葵、红花、油菜,芝麻、亚麻等,它们的果实着生在植株顶部或上部芝麻,在营养生长根本完毕或完毕之后芝麻还有小局部营养生长才开花结实,先开的花较易结实,后开的花常因环境已不适或植株衰老而不能结实。先结的果实中结籽率上下常成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三、提高作物产量的途径一作物产量现状与潜力作物光合性能作物产量=光合面积X光合强度X光合时间 呼吸消耗X光合产物分配利用;这五个方面

11、称为光合系统的生产性能或光合性能。提高作物产量的根本途径在于改善光合性能,关键是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改善光合性能的根本途径在于建立合理的群体构造。叶片吸收转化太阳能的能力。一生物产量作物在整个生育期间生产与积累有机物的总量,即整个植株(一般不包括根系)的干物质全量称为生物产量。组成作物体的全部干物质中,有机物质占总干物质的90%95%,其余为矿物质。因此,光合物质生产是作物产量形成的根底。二经济产量经济产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数量。由于栽培目的所需要的主产品不同,不同作物所提供的产品器官也各不一样。同一作物因利用目的的不同,产量概念也随之变化。如玉米作为粮食作物时,其产量是

12、指籽粒;作为饲料作物时,其产量包括叶、茎、果穗等全部有机物质。三经济系数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即经济产量及生物产量的比率。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产量的上下及生物产量成正比,尤其是收获茎叶为目的的作物。收获指数是综合反响作物品种特性与栽培技术水平的一个通用指标。单位土地面积上作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占同一期间同面积上入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率称为光能利用率。1漏光损失。2光饱与浪费。稻麦光饱与点约为全日照的1/31/2,更强的光不能提高光合速率,而形成浪费。事实上,光强在光饱与点以前,光合速率已不随光强成比例地增加,说明那时光能已不能被充分利用而被浪费。即使群

13、体的光饱与点较高,甚至在全日照下仍未饱与,但上部叶层仍因光饱与而有浪费,下部那么因光照缺乏而达不到应有的光合速率。3条件限制。有时由于环境条件不适宜,如温度过高过低,水分过多过少,某些矿质元素缺乏,CO2供给缺乏,以及病虫害等等,一方面会使光合能力不能充分发挥,限制了光能利用;另一方面会使呼吸消耗相对增多,最终使产量降低。1选育高光合效率的品种2提高作物群体的光能截获量3降低呼吸消耗4改善栽培环境与栽培技术一作物品质的概念二作物品质的评价指标1形态指标;2理化指标三食用品质四营养品质五工艺品质六作物的加工品质10土壤肥力的根本概念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同时而且不断地供给与协调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14、水分、养分、空气、热量与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能力。土壤是由固体相、液体相与气体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复合物。固体局部主要由矿物质与有机质组成,约占土壤组成的50%。其中土壤矿物质一般占95%以上。矿物质既可以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又是植物养分的重要来源。土壤有机质局部包括处于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动植物残体、施入的有机肥料以及腐殖质。土壤有机质一般缺乏5%,但是,它在土壤肥力的形成与开展中起到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作用。液体局部的主要组成是土壤溶液。水分进入土壤后,可及土壤固体局部发生相互作用,浸出可溶性物质,含有各种可溶性物质的土壤水,叫做土壤溶液。土壤溶液约占土壤组成的25%,土壤溶液包括水分、溶

15、解在水中的盐类、有机-无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以及最细小的胶体物质。土壤气体局部主要是指土壤的空气含量。土壤空气根本上来自于大气,也有一局部空气是土壤中进展着的生物化学过程产生的。土壤的三相物质是土壤各种性质产生与变化的物质根底,也是土壤肥力的根底。改进土壤,首先就是改造土壤的组成,调节三相比例,使之适合作物生产的要求。12.土壤质地及分类,三类的根本特性土壤中的矿物颗粒可按其直径大小分为假设干等级粒级,按土壤中各粒级的构成情况,可以把土壤质地分为3类9级卡钦斯基的土壤质地分类制,即砂土类(粗砂土、细砂土)、壤土类(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类(轻粘土、中粘土、重粘土)。各类土壤的特性如下:砂土类。土壤以沙粒10.05mm为主,占50%以上。土粒间孔隙大,大孔隙多,小孔隙少。土质松,易耕作;透水性强,保水性差;保肥能力差。在这种土壤上生长的作物,容易出现前期猛长,后期脱肥早衰的现象,施肥管理宜勤施少施。对块根类作物的生长有利,也适宜种植生长期短而耐瘠薄的植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