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资料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82505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6.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健康教育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资料(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教育资料(一)时间:2013年3月6日地点:前操场参加人员:全体师生主讲:校医内容:一、心理发育的概念及过程:每个儿童的心理发育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发育的早晚也有一定 的个体差异,但是发育的趋势和顺序仍有一定规律可循,相同年龄阶 段的儿童,一般有大致相同的心理特征。心理发育的过程可归纳为下 述四个方面:1、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从未分化状态向分化、专门化的方向 发展。2、脑的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专门化方向发 展。3、脑的反映认知技能从认识客体的、直接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 物的内部本质方向发展,其发展过程是不断完善和呈螺旋式上升的。儿童的心理发育包括直觉、动作、认知、个性和社

2、会性等方面, 这些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我们要了解儿童发育的过程,需要 掌握两个要点;其一,是儿童的运动能力、认知、情绪和行为等随年 龄发育规律。当评价儿童心理发育规律时,通常以这种年龄差别的心 理发育水平作为标准。其二,是同龄儿童在个性心理发展水平上的个 体差异、其产生原因及如何针对这些差异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来保障儿 童健康心理的发展。在个体心理发育过程中,有三个关键性的年龄阶段,即2、3 岁, 6、7 岁,12 岁左右。这是从一个时期向另一个时期的转折的年龄。 这些关键的年龄如能顺利正常的度过,心理发育就能进入相对平稳 期。二、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青春期正处在中学年龄阶段,心理发育与形

3、态发育一样,是出于 儿童想成人的过渡时期,故在心理上总的特点是半成熟半幼稚,独立 性和依赖性的矛盾交错。他们迫切的希望摆脱父母的管束。渴望独立, 思维敏捷,情感丰富,富有求知,求新、求美的精神,但由于他们的 辩证思维能力较差,观察问题常常处于片面化、表面化,感情容易冲 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在特定的环境下,有时可能缺乏自制能力 而出现行为偏差。1、自我意识发展:由于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对自身的兴趣日益浓厚,逐步的 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开始进入探索和确定,真正自我的阶段,这种 自我评价的开始,是来自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及与他人对比的过程中 逐步建立起来的。由于儿童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日益

4、学会用自 觉的态度来对待人与人的关系。开始时,他们的能力还不够成熟,往 往也不客观,而且在评价别人是比较清楚,评价自己是比较模糊。有 时过分夸大自己,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又会低估自己而出现自卑心理。 直至青春后期,这种自我评价才有了明显提高。故在青春期阶段,亟 需要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关心、帮助,使他们能更全面、客观的认识 自己、评价自己。2、情感发育:青春期的少年由于内心充满压力和冲突,情感强烈而丰富,但不 稳定,易冲动,易受各种内外环境变化的影响,一旦遇到挫折易悲观 失望,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极易导致行为上的偏差。青春期学生情感的复杂性,当表现为开放性与闭锁性并存,有时 表现为沉默寡言,自己心底

5、的迷津写在日记上,并妥善保管,不让外 人发现。这种闭锁性,有时会造成心理上的孤独感,可万分、渴望得 到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反之,有时候也会将自己心灵深处的秘密向知 心朋友透露,希望引起他人和朋友的共鸣,正是由于这种开放性与闭 锁性的并存青春期的情感才变得更加复杂。此外,青春早期也是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感知活动已相当精确 和概括,理解性记忆已取代机械性记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更有了迅 速发展,能正确掌握感念,并进行判断和推理,有时也能发表一些颇 为深刻的独到见解。学习时,能独立思考,态度也有所端正,具有社 会意义的社会动机,在学习中也起了主要作用。至高中介段,心理发育更进一步趋向成熟,激情感此时获得

6、全面、 显著发展。具体表现在爱国热情、集体荣誉感、责任心、友谊和同情 性等多方面,以肯定、乐观、振奋为情感的主要特征。在思维方面, 能借助概念进行进行合乎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活动,呈现出系统性、 批判性及独立性的特点。综上所述,青春期,尤其是青春早期的心里是很不稳定的,可塑 性大,充满矛盾,是心理成熟过程中最动荡不稳的时期。在家庭、社 会的共同关心下,多数少年能顺利的度过这一时期,并由此塑造出良 好的行为模式。少数人也能出现行为偏离,随着生长发育的长期加速, 性发育也有所提前,故对这一时期的教育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三、青春期的性心理发育:性心理一般是指人们在性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而青春期的性心理

7、 是指青少年对性心理变化,性别特征和差别及两性交往关系的心理活 动或内心体验。大致具有下述的阶段特征:1、对性心理发育的心理反应: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性器官发育及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对自 身和他人,尤其是对异性心理变化的关注,并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 如疑惑、紧张、好奇、羞涩等感觉。为了进一步部探索这些现象产生 的原因,表现出对性知识的渴望,探索和追求。对书刊、影视等有关 知识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2、异性间的暂时疏远:当青少年了解了有关男女在性生理发育方面的差异时,大多数人 对自身和异性的生理变化感到困惑不解和羞涩,故在集体活动中,对 异性采取回避,甚至拒绝交往,但这种回避现象是暂时和表面的

8、,实 际上却怀着对异性的种种神秘感,并敏锐的注意着对方的举止言行和 身体变化,常常是对异性好感的前奏。3、异性间的好感和接近:随着身心发育的加速,及对性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异性少年之间 出现了情感方面的相互需要。表面上,在异性面前拘谨、羞涩,实际 上会用刻意修饰、出风头、冒险行动、幽默感吸引异性的注意。从公 开喜欢和异性一起活动,进一步发展为对异性的爱慕,这种好感慨是 表现为群体性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出现模仿性初恋,但一般感情基础 薄弱。4、两性间初恋:此时对异性的爱慕由群体转向专一,出现爱情的萌芽,这种初恋, 一般是蕴藏在内心深处的默默得爱,是纯洁、真挚的爱,但往往是感 情重于理智,情感易激发和

9、波动,若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和意志薄弱者, 会出现行为偏差,发生过早性性行为,早孕,最终影响到身心健康和 未来人生幸福。上述之性心理现象的出现,均属正常的心理发育过程,问题是要 提高青少年的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尽量避免与性行为有关的行 为偏差出现。三、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心理卫生工作的目标主要有下述三个方面:1、运用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及社会学及多学科理论和方法, 根据儿童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育水平,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 练,培育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全的人格、适宜的情绪、较 好的适应环境和改善坏境的能力。2、预防和早期发现、矫治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和障碍3、将有关儿童青少年年卫生知识传授

10、给医生、教师、和家长及 其他儿童青少年卫生工作者,是大家密切配合,为儿童青少年创造良 好的身心发育环境,消除不利因素,使身心发育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可归纳如下:1、智力发育正常,是能够正常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智力低下是儿童少年常见的心理疾病。智力发育水平常以智商来表 示 ,智商是指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合同年令被试者的平均成绩相比 的指数,如果一个人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就认为是智 力低下。2、情绪良好:当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处于积极健康的状态,常表现出良好的情 绪,这样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反之,恐惧、抑郁、焦虑等 消极

11、情绪,就会影响心理健康,长此以往,会产生生理功能失调,易 患各种疾病,而良好的情绪还能使人思维有条理,注意力容易集中, 工作与学习时取的较高的效率,行为方式处在和谐统一之中。3、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际交往日益广泛,并愈来愈重要。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而且有益于人们的 身心健康。有不少心理不健康的青少年,常常由于人际关系的不是婴 儿引起的。健康融洽的人际关系,应该是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真诚 相待、有助人为乐的美德。4、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正确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是自己的行为能够适应环境的重要保证,一个心理健康的

12、人,对自己 的外貌、才干、品德、及优缺点等方面应有一定的认识。5、行为协调、反应适度:一个心理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及反应是出 于和谐统一之中的,表现为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注意力集中, 工作和学习有坚强的毅力,相反心里不健康的人,行为是分裂的、矛 盾的、互相冲突的,兴趣也会经常转移,言语支离破碎,办事往往无 条理。总之,凡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与家庭中的青少年,老师、同学 之间都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性格开朗、乐观、情绪饱满、心胸 宽广,在学习与工作方面有较强的能力和进取心。四、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发展正处于过渡时期,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的变化 导致了他们一系列

13、心理变化,而学习环境变化以及新的社会要求和规 范也会给他们的社会适应带来心理压力,一旦正常的心理发展遭受挫 折和阻碍,就会导致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并且常以各种行为方式表 现出来。1、学龄期的心理卫生问题:学龄期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产生,是与教养的方式、方法有密切 关系,这些心理问题有两个重要特征:其一,这些表现在往往与儿童 正常心理社会发育有些区别,但大多数属于量变;其二:这些表现可 被看做是对特殊状况的反应,大多数儿童在发育的某个阶段或某个方 面会经历一些情绪上或行为上的困难,然而多数为暂时现象,如果这 些问题持续时间较长,程度较严重,复杂,则可归为心理障碍,需要 进行专门的心理治疗。根据以往

14、调查所积累的一些资料,我国学龄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 生问题大致如下:1、情绪问题:较多见的是情绪不愉快、过分任性、冲动、恐惧、焦虑、不安全 感、强迫观念、猜忌、疑病等,男女孩发生较接近情况。2、学习问题:刚上小学的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常会出现适应不良,如学习困 难、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厌学、拒绝上学等。有时可于多动症 或轻度智力低下相混淆,应加以区别,从学校家庭等各个方面寻找原 因,如是否有学习负担过重,教学方方法欠妥,师生关系紧张,针对 这些问题,改变不利的学习环境,进行鼓励和引导,提高儿童对学习 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以提高儿童对学习的的适应能 力。3、品性问题:这个问题包括

15、偷窃,经常性打架斗殴、骂人、扰乱课堂秩序、说 谎、离家出走、逃学、攻击、和破坏行为等等,往往男孩多于女孩。 品行问题也可能与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如过分溺爱与管教不严, 亲子关系紧张、父母不和、离异后的单亲家庭等,都是常见原因,与 纠正学生的品行问题,须先找到原因,然后针对原因,在学校与家庭 的密切配合下,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4、顽固性不良习惯:诸如咬指甲、口吃、遗尿等习惯,短时间内较难校正,需要耐心 地加以引导,尤其要避免训斥,也不要过于频繁提醒,是孩子长期处 于紧张的压力下,可设法分散儿童的注意力,逐渐减轻儿童的心理压 力。以遗尿为例,首先应排除泌尿道感染等疾患,然后采取针对性帮 助,入睡

16、前少饮水,尤其是含糖高的饮料,入睡后定期叫醒孩子排尿, 有了几次成功的体验,孩子就有了信心,在家长的鼓励下,逐步就改 变了遗尿习惯。五、青春期的心理卫生问题: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随着青少年与社会交往,接触的日益广泛,他们渴望独立的愿望 也日益强烈,迫切的希望从对父母的依存和从属关系中解脱出来,但 父母对他们过多的关心与照顾变成了一种压力与束缚,为此,常常与 父母产生一些矛盾,有时还会显露出一些反抗的情绪与活动。这种独 立要求与尝试,对青少年今后的成长,尤其是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 力,社会适应能力及情感方面的需要等,更会在受到挫折时期,得到 父母的爱抚,帮助和安慰。针对青春期少年上述的心理特点,只要学生在不违纪的前提下, 老师应该尊重青少年的独立与创造,周围长着者更应该理解、尊重他 们的意愿,即时发现他们有甚么缺点,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