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820894 上传时间:2022-09-15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门诊合理使用抗生素制度1. 严格掌握抗生素的适应证、禁忌证、给药途径以及药物的配伍 禁忌,避免滥用而造成耐药菌株增加和正常菌群失调。2. 使用抗生素应当本着有效、足量原则,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 确定给药剂量和疗程,并注意监测其耐药性的变化,密切观察 菌群失调的先兆。3. 已确定为单纯病毒感染或疑为病毒性疾病者,不使用抗生素。4. 发热原因不明者,应尽可能弄清病原学诊断后再使用抗生素, 以免影响临床典型症状的出现和病原体的检出。5. 从严掌握外用抗生素,尽量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局部应用,易产生耐药菌株,引起皮肤过敏反应,尤 以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等不宜使用,必要

2、时, 可用新霉素、杆菌肽、磺胺嘧啶银等。6. 联合应用抗生素应有明确的指证,并考虑药物的相互作用,防 止不良反应。联合使用抗生素应能达到协同或相加的作用,并 达到减少药量、减少毒副作用,防止或延缓耐药菌株产生的目 的。不可无根据地随意联合用药,特别是起无关作用和拮抗作 用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的指征是单用一种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 重感染、混合感染、顽固性感染及需长期用药防止细菌产生耐 药的情况。一般以二联为宜川-内酰胺类与氨基糖甙类宜联合 应用。7使用抗生素应注意配伍禁忌、浓度、滴注速度。静脉滴注时, 抗生素之间,抗生素和激素,维生素及血管活性药物之间,均 可发生配伍禁忌或相互作用,使抗生素的活力受

3、到影响,甚至 产生毒性反应。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方法要视其血药浓度、毒 副作用而定。8选用抗生素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用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尽量能避免应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引起宿主自身药群失 调,而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对于感染特别严重者,可选按临床估计的病原菌选择抗生 素。对新生儿、老年人、孕妇及肝肾功能障碍者,应谨慎选用抗 生素及酌情调整给药方案。9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禁止无针对性地、以广谱抗生素作为预防感染的手段。对无感染迹象的病人,不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可预防性使用抗生 素,防止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期间, 为了

4、减少带菌者,如果不能使用磺碳按类药物,可考虑应用 抗生素。急性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3-5 日,而临床效果不明显者,应当考虑调整剂量和给药途径,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10.一般感染时,抗生素使用至体温正常或症状消失后 72-96小时停药,对于急性感染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人,用药后 72 小时临床疗效不显著者,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其它敏感药物。11为预防抗生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在使用B-内酰胺类,青霉素 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前,要询问有无过敏史,并做皮内试 验。氨基糖甙类除非有特殊指征,一般使用前不行皮内试验。 在使用过程中,应掌握过敏反应的预防和抢救。12.建立各类抗生素的出入库及消耗登记制度,对某些价格昂贵 和毒副作用较大的抗生素实行限制性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