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817954 上传时间:2022-12-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 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 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 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 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 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 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 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 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 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 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 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

2、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 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 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 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 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 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 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 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 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 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

3、 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 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 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 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 并提出联想的 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 认为一切事 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 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 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 还具有动求功能。古

4、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 是现代心理学 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 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 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 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 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 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 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 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经验上形成了统一体。这一思 想是官能心理学思想的起源。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从古代讨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的本体论问题转变到近代讨论知识经验

5、是怎样产生的认识论的问题, 而经验主义 和理性主义是这时期两种理论形态, 培根和笛卡尔是这两种理论的鼻祖。 培根认 为科学必须追求自然界事物的原因和规律, 必须以感觉经验为根据, 还提出了经 验归纳法。 笛卡尔知识来源于理性并主张天赋观念。 笛卡尔虽未正式提出反射这 一术语,但他提出了反射论思想, 他把动物和人看做一部机器。 他以为神经是一 种空管,内有细线,一端与感官相连,一端与脑内某些孔道相连。当外界刺激感 官时,便拉动细线, 从而拉动孔道口的活塞, 让脑室内的动物精气沿着神经管流 到肌肉,于是肌肉膨胀而发生动作。同时笛卡尔是二元论者,提出身心交感论。从培根开始的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 重视

6、感官经验的作用, 重在探讨人的心 理如何获得知识, 但通常忽视心理的主动性和理性思维的作用, 它有两种表现形 式,联想主义和感觉主义。联想主义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霍布斯、洛克、贝克莱和 休谟。感觉主义主要受到笛卡尔关于身体是机器的思想和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 的影响,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中的作用, 感觉主义心理学具有典型唯物主义和机 械主义倾向。 理性心理学的特点是, 情调主体先天固有的能动性、 心理活动的统 一性、动力性和矛盾性, 强调把人的意识看做是发展的过程, 忽视感觉经验在认 识中作用, 夸大了理性思维额作用, 这其中虽包含了辩证因素, 但由于受唯心主 义的束缚,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经验,往往带

7、有思辨性质。二、科学基础 :天文学家的人差方程式的发现及其后来他们测量绝对人差方程式的成就,直 接导致了新的实验心理学的复合实验和反应实验。 生理学对对脑机能、 神经生理 学和感觉生理学的研究, 创造了一些富有科学价值的实验方法, 积累了大量的科 学资料。形成了介于生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生理心理学, 从而为实验心理学奠定 了牢固的基础。 物理学一方面为心理学提供了科学的实验方法, 另一方面和心理 学结合形成心理物理学对实验心理学的诞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韦伯定律的发现, 身体与心理之间、 刺激与感觉之间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且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实验 用数学公式加以表示, 这对于心理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

8、义, 因为它是心理学史上 第一个数量法则, 不久费希纳就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心理物理学, 促进了实验心 理学的诞生。 赫尔姆霍茨对神经冲动传导速率的测量, 使心理学家认识到心理过 程也是可以测量的,打破了心理不能被实验和测量的神话。三、冯特及其构造主义 :冯特心理学体系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 1、以个人意识过程为对象的个体心 理学,即实验心理学,对简单心理现象使用实验方法; 2、二而对于高级心理过 程,无法使用实验方法,使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对社会产物(语言、神话和风 俗)为对象的民族心理学,即社会心理学。冯特心理学的主要内容: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冯特的逻辑前提是,一切科学研究都来自于经验,

9、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 在他看来, 心理学和自然科学都是以经验 为研究对象。不过,它们是从不同的观点去研究同一经验。冯特认为,经验包括 经验的主体和经验的客体两个因素,从经验的主体来看,感觉、感情、意志等心 理过程是主体直接经验到的, 是直接经验, 这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从经验的客 体来看,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经验是通过间接推论而认知的, 是间接经验, 它是自 然科学的对象。因此,冯特把心理学称为“直接经验之学” 。2 、心身关系的理论: 冯特在心身关系上主张心身平行论。 他认为心理过程 和大脑的生理过程是两个独立的系列,二者有一致的协调,但不存在因果关系。 冯特把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

10、视为相互平行、 独立存在的心身平行论, 冯特的心身 平行论在一定意义上把心理过程和生理过程区分开来, 是为了防止了对两者的混 同,这样就促进了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对心理现象自身规律的研究, 为心理学的 独立提供了有力的条件。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冯特从其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出发,确定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两种: 实验内省法 民族心理学的方法4 、心理学的任务:研究心理复合体的元素及其构造的方式和规律。心理元素的分析:冯特认为,冯特认为科学来自于经验,而意识是经验的复合 体,一切心理现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构成的。 在他看来, 心理复合体是心理元素的 联合,心理元素是最终不可再分的心理结构的单位,

11、 它包括感觉和感情两个元素。 感觉是心理元素的基本单位, 呈现人的经验的客观内容。 而感情显示人的经验的 主观内容, 是感觉元素的主观补充; 感觉和感情都具有性质和强度, 感觉分为视 觉、听觉、味觉、触觉和肌觉。感觉和感情是相互联系的,简单的情感是伴随着 感觉而产生的。 冯特提出了感情三度说, 愉快 - 不愉快,紧张- 松弛,兴奋 - 沉静。心理复合体的结构:冯特认为,心理元素可以结合成各种心理复合体。他把由 感觉组成的心理复合体称为观念。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忆象,一种是知觉。除 了观念还有感动,是感情的复合体。心理复合体的形成及其基本规律: 融合:即把若干心理元素融为一体。 同 化:即两个差

12、异很小的物体处于一种彼此熟悉的关系中往往会产生等同性的观念。复合:即不同感觉之间的联想。这一概念来自赫尔巴特。 相继性联想:记 忆的联想,如再认、回忆等。冯特认为联想的组合是被动的机械的和低级的, 只有统觉的组合才是主动的、 内 在的和高级的。 冯特特别强调统觉的主动性与统合性, 指出各种心理元素就是通 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二组成与原来成分不同的、 具有新质特点的心理复合体, 人 的理性认识活动主要是通过统觉的创造性综合来实现的。 冯特通过对心理复合体的分析研究,认为心理复合体的形成有三个基本规律或原则。 心理产物原则: 心理复合体具有新的特性,不是原来的简单总和。 心理关系的原则:每一个别 的

13、心理内容, 都通过它与其他的心理内容所处的关系而获得它的意义。心理对比原则:心理内容中一些对立的成分由于对比而加强的趋势。5 、冯特培养了一支国际心理学专业队伍。首先,莱比锡心理学实验室的建 立,吸引了世界各国青年学生到那里跟冯特一起学习和工作, 成为了培养第一代 职业心理学家的最高学府。 从这一摇篮里为心理科学的国际性大发展造就出来的 心理学家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等世界各个角落。在冯特学生中,德国人 136 名,美国 14名,东欧人 13名,英国人 10名等, 34 名成为心理学史上的知名人 物,他们回国后, 在各自学校迅速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开展了实验心理学的教 学与研究, 创编了心理

14、学杂志, 成立各国心理学会, 为心理学在各国开拓了一条 独立发展的道路。冯特的第一个助手卡特尔成为美国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铁钦纳成了构造心理学派的主要建立者,屈尔佩成了德国符茨堡学派的创建者。四、詹姆斯及机能主义 :进化论对心理学的影响: 进化论提出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心理机能的连续性 思想; 使心理学的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心理学家考虑机体适应环境对于心 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心理对机体适应环境的作用, 开始对心理的作用进行研究; 使心理学研究方法发生改变, 使用比较法和心理测量; 进化的两个基点是适应 和变异,那么个体差异是进化的结果, 也被引入到心理学的研究方向, 导致了心 理测量、儿童心

15、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应用心理学的发展。1 、 詹姆士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时指感觉、 愿望、 情绪、认识、推理、决心、意志以及诸如此类的事件,包括关于他们的原因、条 件和直接后果的研究。 他反对冯特把心理现象人为地分析为若干元素, 反过来又 认为心理仅仅是这些元素的集合的做法。 研究方法: 由于詹姆士强调是意识 对意识的研究, 所以强调内省法是研究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并反对那种受过专门 训练的心理学家的内省; 实验法的态度很矛盾,一方面认为是必要的,另一方 面又很讨厌实验法; 比较法:为了弥补内省法的不足(研究内容之间缺乏依存 关系),提出了比较法作为心理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16、。2 、机能心理学与构造心理学之争在三个方面: 机能主义研究的对象是心 理活动,而构造主义研究的是心理元素; 机能主义是关于意识基本功用的心理 学,而构造主义是关于意识结构的心理学; 机能主义是包括一切心理物理学, 即研究心物关系的心理学,而构造主义是身心平行的心理学。3 、机能心理学芝加哥学派 安吉尔:把可观察的行为引入到心理学研究的 范畴内, 并不反对研究意识, 而是把意识作为一种功能, 在实际生活中对环境的 适应,他的心身关系更注重从方法论来区别, 而非是形而上学的角度来处理, 即 不考虑谁决定谁, 而只考虑决定机体的身体部分和心理部分的关系。 安吉尔主张 心理学是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 主张对儿童心理、 动物和变态人的心理 进行研究并重视应用心理学。 卡尔系统讨论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心 理活动的心理物理性质以及从机能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心理学同其他科学的关系。研究对象:心理活动。心理活动的机能在于获取经验、确定经验、保持经验和 评价经验, 并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