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键相互作用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97816969 上传时间:2023-12-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8.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氢键相互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氢键相互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氢键相互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氢键相互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氢键相互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氢键相互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氢键相互作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子间氢键相互作用氢键:氢键是种弱作用力形成特殊类型的偶极-偶极吸引力,当氢原子键合到一个强电负性原子中存在的另一个具有孤对电子的电负性原子附近时发生。这些键通常比普通的偶极-偶极和色散力强,但比真B.Pt-100_ 一4LiSnHSiH4|CH4-150PtH4氢键存在的证据:许多兀素形成与氢的化合物。如果绘制4族兀素-200正的共价键和离子键弱与氢的化合物的沸点,你发现的沸点随着族元素向下而升高。如下图沸点增大的发生由于分子具有越来越多的电子放大,因此范德华色散力变得更大。如果你重复上述在5、6和7族氢元素化合物的沸点图,奇特的现象发生了。H :!-100虽然大多数情况下的趋势与4族中的一

2、样,氢与各族中的第一个元素的化合物的沸点异常高。在NH 3, H 2 0和HF的情况下,必存在一些额外吸引的分子间作用力,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破坏。这些相对强大的分子间力被描述为氢键。形成氢键的起源:分子具有这种额外的键的是:lone pairs6+HH6+(注:实线表示在屏幕或纸张平面内的键。虚线键表示远离你的屏幕或 纸张的背面,楔形键是指向你的)在每一个这些分子中注意:1. 氢原子直接结合到最负电元素之一,导致氢原子获得显著量的正电荷。2. 每个连接氢原子的元素不仅显著的负电性,而且还具有至少一个有效的”孤对。2-级的孤对有电子被包含在一个相对小的体积的空间,因此具有高密度的负电荷。考虑两个的

3、水分子的接近结合:hydrogen bondss + 氢原子强烈吸引着孤对以致它几乎像形成配位共价键一样。它不 会走那么远,但吸引力显著比普通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强。氢键有大约平均共价键强度的十分之一,并正在液态水中不断被打破和重新 形成。如果你把氧原子和氢原子间的共价键比喻成稳定的婚姻,氢键具有 只是好朋友”的状态。水是氢键的一个完美”例子。注意每个水分子有可能与周围的水分子形成 四个氢键。这也确是s+氢原子和孤对的数目,所以他们中每一个都参与氢 键。这就是为什么水的沸点比氨或氟化氢更高。在氨的情况下,形成氢键的数 目由每个氮上只有一个孤对的事实所限制。在氨分子的基团中,没有足够孤 对满足周

4、围所有氢原子。在氟化氢中,问题是缺少氢原子。在水中,孤对和 氢原子的数目正好合适。水可以被认为是“完美 ”氢键系统。形成氢键的更复杂的例子:负离子的水合:当离子性物质溶解在水中,水分 子簇围绕在分离离子。这个过程称为水合。水经常以配位共价键与正离子结 合, 以氢键与负 离子结合。该图显示了与C-可能形成的氢键。虽然氯离子的孤对是3-级的,通常不会有足够的活性以形成氢键,但在此情况下,它们通过在氯的全部负电荷更具吸引力。-+H4然而复杂的负离子,总会有孤对让水分子中氢原子结合形成氢键。醇中的氢键:醇是含有-0H基团的有机分子。具有直接连接到氧或氮上的 氢原子的任何分子能够形成氢键。此类分子始终具

5、有沸点高于其不具有-0H 或-NH基团同样大小的分子。氢键使分子“粘性”,分离它们就需要更多的 热能。乙醇,CH3CH2-O-H和甲氧基甲烷,CH3-O-CH3具有相同的分子式C2H6QethanolCH3CH2OHmethoxymethane CH3OCH3它们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和类似长度的分子。每个的范德华吸引力(包括色散力和偶极-偶极吸引力)大致相同。然而,乙醇具有直接连接到 个氧的氢原子以及氧像水分子中一样具有两个孤对。乙醇的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虽然不像水一样有效。氢键受限于每个乙醇分子只 有一个氢具有有效电荷S+o在甲氧基甲烷中,氧的孤对仍然存在,但氢原子 没有足够的有效电荷S +

6、形成氢键。除了在一些不寻常的情况下,氢原子具 有直接连接到电负性很强的元素形成氢键。乙醇和甲氧基甲烷的沸点表明氢 键在乙醇分子的粘性上有戏剧性的效果:乙醇(含氢键)78.5 ;甲氧基甲 烷(无氢键)-24.8。乙醇中的氢键提高了沸点约100 Co 要认识到,氢键的存在除了范德华吸引力外是很重要的。例如,所有以下的 分子都具有相同数目的电子,并且前两个的长度大致相同。丁 -1 -醇由于 额外的氢键沸点较高。penta neCH3CH2CH2CH2CH3B.Pt: 36.3C2methylpcp ; 3 n1 CH3CHCH2OHb Pt 103ColCH3比较这两种醇(含-OH基团),两者的沸点

7、高是因为氢直接连接氧原子而产 生的额外氢键,但它们不一样。2 -甲基丙-1 -醇的沸点和丁-1 -醇不一样高,因为在分子中支化使得范德 华吸引力比在更长的丁-1 -醇不太有效。氢键在含氮的有机分子:氢键也发生在含有NH基团的有机分子-和在氨中 的排序方式相同。种类繁多,从简单的分子,如CH3NH2 (甲胺),及大分子 如蛋白质和DNA。在DNA中的著名的双螺旋的两条链通过连接到氮上的一条 链的氢原子,以及在另一彼此氮或氧孤对之间的氢键连接在一起。 供体和受体:为了是氢键发生,必须同时存在氢供体和受体。在一个氢键供 体是氢原子参与氢键的共价结合,并且通常是一种强电负性原子如N, 0或 F。氢受体

8、是相邻的负电离子或分子,而且必须拥有一种孤电子对以形成氢 键。为什么氢键发生:由于供氢体是强电负性,它拉的价电子对接近它的核, 并远离氢原子。氢原子剩余部分正电荷,在键合到供体的氢原子和受体上的 孤电子对之间产生偶极-偶极吸引力。结果形成氢键。(见分子间永久偶极相互作用)AcceptorH bond氢键类型:氢键可出现在单一的分子内,两相似分子之间或两不同分子之间。分子内氢 键:分子内氢键是指一个单一的分子内发生。发生这种情况时,一个分子中 的两个官能团能相互之间形成氢键。为了让这种情况发生,同时具有氢供 体的受体必须存在一个分子内,并且它们必须是在彼此紧靠在分子中。例 如,分子内氢键发生于乙

9、二醇(C 2 H4OH)2)分子两个羟基的几何结构之 间。分子间氢键:物质单独分子之间形成分子间氢键。它们可以发生在Intrajnolecular h-bomaixi 些 in GHicol m oleculje任意数目的相似或不相似分子之间,只要氢供体和受体存在于一个位置,使他们能够发生相互作用。例如,分子间氢键可以在 NH 3分子间单独发单独水分子之间,或 NH 3和H 2 0分子之间生,Un 1 11H.N:1N HH-H-N:O:氢键的性质和作用:沸点作用:当我们考虑分子的沸点,我们通常想到的摩 尔质量较大的分子比摩尔质量小的分子有更高的正常沸点。不考虑氢键,这 一点是因于较大的色散力

10、(见非极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较大的分子电 子分布有更大的空间,因此更多可能产生瞬时的偶极矩。然而,当我们考虑 下面的表中,我们看到,这是情况并非总是如此。CompoundMolar MassNBPH20L8g;mol373 KHF20g- mol2925KNH3239 8KH2S3 斗 gmol212 9KHC136.4 ginol189KPH334gmol1S5 2K我们看到,H 2 0, HF,和NH 3分别具有沸点高于氢和相应的族向下的元素 之间所形成的相同的化合物,这表明前者具有较大的分子间力。这是因为 H20, HF和NH3都表现出氢键,而其它的都没有。此外,H 2 O具有比HF小

11、的摩尔质量但每个分子中参与的氢键多,因此,它的沸 点因此较高。粘度作用:氢键作用于沸点的结果,可以在确定物质的粘度中观察到相似的 作用。那些能够形成氢键的物质往往比那些无氢键的物质具 有更高的粘度。 这有可能对多个氢键的物质表现出更高的粘度。影响氢键的因素: 电负性:氢和它被结合到原子之间无显著电负性的差异氢键就不能 发生。于 是,我们看到分子如磷化氢,它无氢键参与。PH3 表现出像铵一样的三角锥体分子的几何形状,但不像 NH3 它不能形成氢键。 这是由于 磷和氢相似的电负性。两个原子的电负性是2.1,因此无偶极矩。这防止了氢键获取氢键所需的部分正电荷及另一分子的孤电子 对。原子尺寸:供体和受

12、体的大小也可以影响氢键。这可以解释为氯形 成氢键的相对低的能力。当两个原子半径相差很大或者是大的, 它们 的原子核它们相互作用时无法达到接近,从而导致弱的相互作用。Dlarge R=A_ eak interaction自然界中氢键:氢键在很多生物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并能解释许多自然现 象,例如水的不寻常性质。除了存在于水中,氢键在植物的水路运输系统, 蛋白质的二级和三级结构和DNA碱基配对有很重要作用。植物:运输维管束植物的凝聚力-附着力理论用氢键来解释水运动穿过植物 的木质部和维管束很多关键部分。在一个管束中,水分子氢键不仅给对 方,也给予纤维素链(包含植物细胞的壁)。这产生了一种毛细管其允许

13、发 生毛细作用,因为该管束是相对小的。这种机制可以让植物把水拉进了自己 的根。此外,氢键可以产生一个长的水分子链,其可以克服重力的作用而运 输到更高的叶子。CH20H0HH20蛋白质: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中存在丰富的氢键,并且三级构象中也有节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含有氮-氢结合对与氧原子相邻的多肽主链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为氢键)。因为N和0的强负电性,氢原子键合至氮在一 个多肽主链可以与另一条链中的氧原子形成氢键,反之亦然。虽然它们相 对较弱,这些键为蛋白质二级结构提供极大稳定性因为它们重复大量次。 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相互作用主要是在功能R基的多肽链之间;一个这样 的相互作用被称为疏水性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发生, 因为 周围的疏水 基的水分子之间的氢键和进一步加强构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