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9780722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工程新讲义土方工程第一章土方工程第一节园林地形一.园林陆地分类园林地形是园林空间的构成基础,与园林性质、形式、功能与景观效果有直接关系,也涉及到园林的道路系统、建筑与构筑物、植物配植等要素的布局。园林地形处理是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园林地形分陆地和水体两大部分(一)陆地1.平地平地要有5以上的排水坡度,以免积水。自然式园林中的平地面积较大时,可有起伏的坡度,坡度为17。坡地的坡度要在土壤的安息角内,一般为20,如有草皮护坡也不超过25。平地是组织开敞空间的有利条件,也是游人集中、疏散的地方。在现代公园中,游人量大而集中,活动内容丰富。所以平地面积须占全园面积的30以上,且须有一二处较大面积的

2、平地。平地的地面处理有以下几种(1)土壤地面。可设于平地林中。(2)沙石地面。为防止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上面铺撒一层细砂砾与粘土胶结,或有天然的岩石质地,上面以卵石、砂砾找平,作为游人的活动场地和风景游息地,如山麓下部的停车场,自然风景区的山麓人工平地,湖河滩地。(3)铺装地面。主要是在园林中的道路、广场应用较多。(4)植被地面。主要指园林中的草坪、草地、疏林草地,可供游览观赏,也可进行一定程度的文体活动。2.坡地。按倾斜度可分为(1)缓坡。坡度为812,可进行一些活动内容。一般是平地与陡坡的过渡。(2)陡坡。坡度在12以上,游人不能在上面集中活动,但结合露天剧场、球场的看台设置,也可配置疏

3、林或花台。一般是平地与山地之间的过渡形式。(二)山地山地是自然山水园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不管园林的大小,都是竖向景观的表现内容。很多园林是以山体为主的,苏州的沧浪亭、北京的景山公园,以及泰山、华山、嵩山等的群山俊岭为景观的自然风景名胜。园林中的山地大多是利用原有地形、土方,经过适当的人工改造而成。山地面积应低于总面积的30o1 .山地类型(1)土山。土山可以利用园内挖生的土方堆置,投资比石山少,土山的坡度要在土壤的安息角(一般30o)以内,否则要进行工程处理。2 2)石山。以石料掇山,有可分为天然石山(北方为主)和人工塑山(南方为主)两种,可形成峥味、明秀、玲珑、顽拙等丰富多变的山景,并且因不受

4、坡度的限制,山体在占地不大的情况下,亦能达到较大的高度。石山上不能多植树木,但可穴植或预留种植坑。石料可就地取材,否则投资太大。2 .山体的位置。园林中的山体安排主要有二种形式一种是属于全园的重心。这种布局一般在山体的四周或两面都有开敞的平地或水面,使山体形成空间的分隔。可登临的山峰、山岭构成全园的竖向构图中心,并可与平地和水面以上的、临近园墙的山岗形成可呼应的整体。如北京紫竹院公园、天津水上公园。另一种是居于全园的一侧,以一侧或两侧为主要景观面,构成全园的主要构图中心。如北京的颐和园,一山北坐,南向昆明湖;北海的琼华岛,位于全园的东南角,面向西北的开阔湖面。3 .山体构成。园林中的山体形态与

5、平地、陡坡与岗阜应浑如一体,忌讳孤峰独起。因为园林须借用山体构成多种形态的山地空间,故山地要有峰、有岭、有沟谷、有丘阜。要有高低的对比,又要有蜿蜒连绵的调和。岗阜与平地使山体、山地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山体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力求高低起伏,层次丰富。山道须之字形,回旋而上,或陡或缓富于韵律,并要适时设置缓台和休息性兼远眺静观的亭、台等建筑设施。山道要与山体绿化相结合,使游人在进行中时露时隐,视线时放时收。在陡峭的山道处,还须设置护栏和铁链。要充分利用山地的空间特点,运用山洞、隧道、悬崖、峡谷构成垂直空间、纵深空间与倾斜空间效果,使游人领略大自然的艰险境界。园林中的山体又是创造小气

6、候的条件,尤其在寒冷的北方,坐北向南的山谷可形成良好的小气候。二.地形的功能作用1.地形改造在地形设计中首先考虑的是对原地形的利用结合基地的调查和分析的结果,合理安排各种坡度要求的内容,使之与基地地形条件相吻合,正如园冶所论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工利用现状地形稍加改造即成园景。地形设计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进行地形改造,使改造后的基地地形条件满足造景的需要,满足各种活动和使用的需要,并形成良好的地表自然排水类型,避免过大的地表径流。地形改造应与园林总体布局同时进行,对地形在整体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最终所达到的效果应心中有数。2 .地形、排水和坡面稳定地形可看作为由许多复杂的坡面构成的多面体。地表的

7、排水由坡面决定,在地形设计中应考虑地形与排水的关系、地形和排水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地形过于平坦不利于排水,容易积涝,破坏土壤的稳定,对植物的生长、建筑和道路的基础不利。因此应创造一定的地形起伏,合理安排分水和汇水线,保证地形具有较好的自然排水条件,既可以及时排除雨水,又可避免修筑过多的人工排水沟渠。但是,若地形起伏过大或坡度不大但同一坡度的坡面延伸过长时,则会引起地表径流、产生坡面滑坡。3 .坡度在地形设计中,地形坡度不仅关系到地表面的排水、坡面的稳定,还关系到人的活动、行走和车辆的行驶。一般来讲,坡度小于1的地形易积水;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如停车场、运动场等;坡度介于510之间的地

8、形仅适合安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但这类地形的排水条件很好,而且具有起伏感;坡度大于10的地形只能局部小范围地加以利用。表1-1极限和常用的坡度范围内容极限坡度常用坡度主要道路0.51018次要道路0.520112服务车道0.515110边道0.51218入口道路0.5814步行坡道12W8停车坡道2015台阶15503350三.地形的骨架作用要确定需要处理和改造的坡面,需要踏看和分析原地形的基础上作由地形坡级、地形排水类型图,根据设计要求决定所采用的措施。当地形过陡、空间局促时可设挡土墙;较陡的地形可在坡顶设排水沟,在坡面上种植树木、覆盖地被物,布置一些有一定埋深的石块,若在地形谷线上,石块应

9、交错排列等等(见下图)。在设计中如能将这些措施和造景结合起来考虑就更加了。例如,在有景可赏的地方可利用坡面设置坐息、观望的台阶;将坡面平整后可做成主题或图案的模纹花坛或树篱坛,以获得较佳的视角;也可利用挡土墙做成落水或水墙等水景,挡墙的墙面应充分利用起来,精心设计成与设计主题有关的叙事浮雕、图案,或从视觉角度入手,利用墙面的质感、色彩和光影效果,丰富景观。四.地形和视线地形的起伏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还创造了不同的视线条件,形成了不同性格的空间。地形有凸地形和凹地形之分,它们在组织视线和创造空间上具有不同的作用。1 .凸地形和凹地形(1)凸地形。若地形比周围环境的地形高,则视线开阔,具有延伸

10、性,空间呈发散状,此类地形称凸地形。它一方面可组织成观景之地,另一方面地形高处的景物往往突生、明显,又可组织成为造景之地。例如,无锡锡惠公园的龙光塔由于处于锡山之颠而成为该园明显的主题标志。另外,当高处的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能产生一种控制感。例如,颐和园万寿山山腰上的佛香阁在广阔的昆明湖的衬托之下形成的控制感象征了所谓的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2)凹地形。若地形比周围的地形低,则视线通常比较封闭,且封闭程度决定于凹地的绝对标高、脊线范围、坡面角、树木和建筑高度等,空间呈积聚性,此类地形成凹地形。凹地形的低凹处能聚集视线,可精心布置景物。凹地形坡面既可观景也可布置景物。2 .地形的挡与引地形可用来

11、阻挡视线、人的行为、冬季寒风和噪音等,但必须达到一定的体量。地形的挡与引应尽量利用现状地形,若现状地形不具备这种条件则需权衡经济和造景的重要性后采取措施。引导视线离不开阻挡,阻挡和引导既可是自然的,也可是强加的(见下图)。3 .地形的高差和视线若地形具有一定的高差则能起到阻挡视线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在设计中如能使被分隔的空间产生对比或通过视线的屏蔽,安排令人意想不到的景观,从而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对于过渡段的地形高差,若能合理安排视线的挡引和景物的藏露,也能创造由有意义的过渡地形空间。4 .利用地形分隔空间利用地形可以有效地、自然地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在此基础上若再借助于

12、植物则能增加划分的效果和气势。利用地形划分空间应从功能、现状地形条件和造景几方面考虑,它不仅是分隔空间的手段,而且还能获得空间大小对比的艺术效果。5 .地形的背景作用凸、凹地形的坡面均可作为景物的背景,但应处理好地形与景物和视距之间的关系,尽量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和作为背景的地形之间有较好的构图关系。第二节等高线一.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给这组投影线标注上数值,便可用它在图纸上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峰峦位置、坡谷走向及溪池的深度等内容。二.等高线的特性1.位于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2 .每一条等

13、高线都是闭合的。任意一条等高线都是连续曲线,它们在地形图内或超生这个范围构成闭合的曲线。3 .等高线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如疏则缓,密则陡。等高线间距相等,表示该坡面的角度相同,如果该组等高线平直,则表示该地形是一处平整过的同一坡度的斜坡。即间距相等的等高线意味着一个变化均匀或恒定的斜坡。4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有可能由现相交情况。在莫些垂直于地平面的峭壁、地坎或挡土墙驳岸处等高线才会重合在一起。5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由于以上地形单元或构筑物在高程上高由或低陷于周围地面,所以等高线在接近低于地面的河谷时转向上游延伸,而后穿越河

14、床,再向下游走由河谷;如遇高于地面的堤岸或路堤时等高线则转向下方,横过堤顶再转向上方而后走向另一侧。6 .最陡的斜坡是和等高线垂直的。水沿着垂直于等高线的方向流动。另外,为表示三维地形和斜坡方向,需使用两条或更多的等高线。三.等高线特征图与地貌1.山脊和山谷山脊就是一种凸起的细长地貌。在地形狭窄处,等高线指向山下方向。沿着山脊侧边的等高线将相对平行。而且,沿着山脊会有一个或几个最高点。山谷是长形的凹地,并在两个山脊之间形成空间。山脊和山谷必须相连,因为山脊的边坡形成山谷壁。山谷由指向山顶的等高线表示。对于山脊和山谷,具等高线形状是相似的,因此,标由坡度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在莫种情况下,等高线会改

15、变方向形成U型或V型形状因为等高线改变方向的是较低点,所以V型经常和山谷联系起来。水沿着两个斜坡的交汇处汇集起来向山下流动,在底部形成天然排水沟。2 .峰顶和谷底峰顶是这样一种地貌,例如一座小丘、小山或大山,相对于周围地面而言有一个最高点。等高线构成同心的、闭合的图形,在中心区是最高的等高线。因为地形在各个方向都向下倾斜,因此峰顶排水最好。相对周围地面而言存在一个最低点,这种地貌成为谷底。在谷底,等高线再次形成同心的、闭合的图形,但中心区是最低的等高线。为避免把峰顶和谷低混淆,知道高程变化方向是很重要的。在图形上,通常用影线来区别最低等高线。因为谷低积水,所以形成了一些典型的湖泊、池塘和沼泽地。3 .凹面和凸面斜坡凹面斜坡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沿着山脚方向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这说明在高度较高处斜坡陡,而在低处斜坡逐渐变得平缓。凸面斜坡和凹面斜坡正好相反,换句话说,沿着山脚方向的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小。斜坡在高处平缓而在低处逐渐变陡。见图。4 .均匀斜坡沿着均匀斜坡,等高线间距相同,因此高度变化是常量。均匀斜坡在工程建设中比在自然环境中更典型。地形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