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9780442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 要:集团客户由于其内部股权关系复杂、经营多元化以及关联交易频发等原因使得商业银行在对集团客户授信时风险增大。通过分析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特征,找寻出银行集团客户授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集团客户;信贷风险;商业银行 引言 由于集团企业具有内部股权关系复杂、多元化经营、关联交易频繁等特征,商业银行在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识别和控制方面还存在着难点和薄弱环节。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集团企业相继暴露出贷款风险,给商业银行造成了大量的信贷资金损失,加强对集团企业信贷业务的监督和管理,防范信贷风险已显得十分紧迫。笔者从集团客户的概念入手,对集团客

2、户的信贷风险特征作以深入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建议,以供参考。 1 集团客户的分类 集团客户多数是基于股权关系或同一法人关系,由母公司、子公司、参股公司组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法人联合体。实践中集团客户的类型较为复杂,主要有三种形式:其一,控股式企业集团。即以资本作为纽带,通过母公司对其他成员单位的控股而实现统一管理。其二,参股式关联企业群组(准集团)。如一些企业同属某一产业链或业务上具有依存关系,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相互参股形成关联企业群组。其三,家族式企业集团。即通过同一法人或关联法人(如存在亲属关系)掌控的企业而形成的企业集团。上述集团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一为提高市场竞争力,

3、以强势企业为基础,通过兼并或重组形成企业集团,二是在国企改革的背景下,由政府推动,将辖属企业进行重组而成。 2 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特征 2.1 集团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 由于集团客户组织结构、内部交易和关联关系比单一客户复杂,商业银行在获取集团客户的信息上要比单一客户困难,在决策的把握上更为复杂。通常,集团客户可以通过内部资金调拨、企业重组、关联交易以及不实财务报告等手段,将集团内某一成员的经营风险转移到集团内的其他成员,从而掩盖了风险或使风险延迟暴露。当某一成员企业的风险一旦不能被集团所控制,便有可能导致连锁效应,把经营危机扩大到其他成员企业乃至整个集团。这种风险的隐蔽性使银行失去了及时发现问

4、题并采取防控措施的时机。 2.2 集团总的信贷规模超过其偿债能力 在直接融资渠道相对匮乏的背景下,集团融资方式以银行贷款为主。为获取银行贷款,集团客户往往利用其内部企业相互担保的便利,很容易构筑一个银行也认可的融资平台,导致集团企业多头授信的情况普遍存在。由于银行间缺乏信息沟通,最终使其总的贷款规模超过集团的整体偿债能力。正是由于过度融资,某些集团便盲目扩张,跨产业、跨地域经营,使得原本业绩很好的集团企业走向衰落,最终造成大量银行贷款无法偿还。 2.3 集团企业存在道德风险 信息的不对称容易诱发集团企业的道德风险。表现为:一是企业往往根据需要随意调节合并报表有关关键数据,造成报表真实性较差。企

5、业往往通过粉饰借款人财务报表,使银行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关联交易行为,导致交易风险失控,最终形成信贷风险。二是银行难以掌握贷款的实际用途。集团财务管理通常是分头融资,统一调度。关联企业间资金抽调行为十分普遍,使得银行难以控制其贷款资金的最终用途,从而难以控制贷款风险。三是个别集团企业为逃避银行债务,组建空壳公司,形成债务防火墙,银行稍不留意就可能面临巨大的信贷风险。 3 银行在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 3.1 银行对集团客户的认识存在误区 银行对集团性客户的经营风险认识不足,盲目迷信企业集团,把母公司的信用等级、授信作为向子公司发放贷款的依据,误认为集团性客户就是优良客户。弱化了对贷款主

6、体的资质审查,导致降低贷款条件,放款把关不严。 3.2 银行监控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能力不足 一是银行普遍存在以单一客户的管理方式管理集团客户的现象,缺乏对集团整体情况的了解和跟踪,没有足够的人力对其行业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进行研究,对集团性客户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应对不及时。二是由于信息来源缺乏,贷前调查阶段没有将集团性客户中各关联企业的产权结构、投资关系、关联交易、相互担保作为贷前调查的内容,贷后管理阶段对贷款的流向缺乏有效的监督。 3.3 银行间激烈竞争加大了集团性客户的信贷风险 在重规模、轻风险的导向下,商业银行争相介入,导致一些集团性客户“身价”倍增,接受监督的配合程度较

7、差。而银行则为保住客户资源,过分迁就,对企业资信真实情况和信贷资金运行状况不甚了解,致使对集团信贷的监控能力与其存在的风险不匹配。 3.4 银行信贷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存在缺陷 目前,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多数银行的计算机系统是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账务管理系统,而非以客户为中心的产品效益的风险管理系统。据调查,银行计算机系统普遍缺乏对客户相关信息的支持,尤其对集团客户,多数系统没有记录其股东、关联企业、担保企业的信息,使得银行计算机系统虽然可以计算出整体经营和分类业务的收益情况,但无法对贷款企业的关联关系进行识别,因而无法支持对集团客户风险的识别和跟踪。 4 防范集团客户信贷风险的建议 4.1 坚持统

8、一授信,防止多头贷款 建立总、分行统一的授信管理机制,防止集团内部企业在不同的分支机构进行多头授信。充分利用自身或监管当局提供的信息,严格跟踪集团内企业贷款规模的变化,在集团内部各企业贷款额之和接近其集团总的授信额度时,要谨慎把握放款额度和放款进度。必要时,应在内部进行风险提示。 4.2 避免集团内关联企业担保,核实抵质押资产 银行应坚持要求集团外担保,同时,针对集团客户的潜在风险,银行在抵质押资产的核实方面应更加慎重。在对抵质押资产进行计算和确认时,不仅应该估算现值,更应预测其贷款到期时的价值预期和变现成本。 4.3 强化银行间合作,分散集团信贷风险 一是在贷款初期,针对贷款规模大的集团,可

9、采取银团贷款的方式,分散贷款风险,强化贷款审核和质量控制机制。二是对贷款行比较多且已出现经营问题的集团,建议由贷款或授信额最高的银行组织召开银行间联席会议,协调各方利益,避免使事态进一步恶化,最终达到保护银行债权的目的。 4.4 利用科技手段,突破信息不对称的屏障 由于各家银行只掌握集团内一部分贷款户的资料,无法全面了解集团整体的信贷状况,造成银行在识别集团信贷风险时存在信息障碍。因此,利用科技手段将各行贷款户信息汇总并进行共享,使银行对集团信贷风险的识别有比较全面的信息来源,有助于银行提高对集团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广新.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究,2008(7). 2胡法根.银行多头贷款过度授信风险不容忽视J.贵州农村金融, 2012(10). 3孙娜.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及防范J.科技创新导报,2012(23). 4黑素玲,刘也恬.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对策J.华章, 2011(28). 5李文艳.银行集团客户及关联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J.商业经济, 2010(4). 作者简介:刘磊(1978,11-),男,河北迁安人,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读研究生,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唐山监管分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