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784204 上传时间:2023-11-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钻孔灌注桩导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目前,桥梁桩基施工基本上都是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因为这种结构比较广泛地适用于各种地质情况。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导管堵塞、水下混凝土不能顺利灌注的问题。灌注桩的桩长可以根据持力土层的起伏面变化,并按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最不利内力组合配置钢筋,钢筋用量较少,便利施工,故应用较为普遍。导管被堵塞的原因:第一,导管法兰盘接缝处漏、渗水。导管中混凝土被水层阻隔,混凝土不能流动,导管被堵塞。第二,导管裂缝。因导管铁壁过薄,在施工中反复敦促中造成管道壁出现裂缝。出现裂缝后,井内水压较大,水将导管内混凝土溶洗,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增加混凝土对管壁的摩擦力,这也是导管出

2、现堵塞的原因之一。第三,导管内的混凝土中间被气包隔离,造成混凝土不能流动同样使导管堵塞。第四, 混凝土级配或水灰比不正确出现混凝土离析。导管底部石料与砂聚集,水泥浆上浮,造成堵塞。第五, 灌注桩不连续,间隔时间过长,使已经灌注的混凝土凝固,也会造成导管堵塞。以上原因都会造成混凝土不能正常施工。根据以上原因,下面就如何避免导管堵塞,施工中如遇到此问题如何解决等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1、 如何避免导管不慎漏水。制作导管时,着重解决焊缝质量,导管各部位的焊缝一定要严格符合要求。施工前,不论是新制导管还是旧导管,都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发现漏水问题及时补焊。法兰盘的对接螺丝不能太细,导管越粗螺丝也要越粗,一

3、般要求不小于 18mm。法兰盘上的孔数控制为双孔数控制并对称布置,一般控制 68 个孔数。法兰盘上的孔数少或者螺栓细时,容易使导管漏水或者被拉断。对法兰盘之间的胶垫要求一定要严格,厚度在3mm4mm 之间,并要有很好的弹性和韧性。接导管时螺栓应拧紧。一是注意由两人对称拧螺栓,一直拧到不能拧为止。二是导管在灌注混凝土之前下井时,每进一节都要重新检查拧紧一遍。另外,每次施工后,都要拆下导管冲洗干净,长时间不用时,导管内壁要涂油,胶垫也要冲洗干净,不应有泥砂、黏土等。严格做到上述要求,基本上能保证导管不渗漏水。2、 如何避免导管壁出现裂缝。出现裂缝的原因主要是导管壁用料太薄,另一原因是导管使用年限和

4、次数太多将导管磨薄。在新制导管时,不要用小于 3mm 的钢板;用使用次数太多的旧导管时,要进行钻孔检查,若过薄或有薄弱部位应马上处理或更换导管。3、 如何避免导管内产生气包。压水混凝土把水压出导管以后,应当连续不断地灌注混凝土,但往往混凝土把导管埋没以后,用储料斗灌注混凝土不能做到连续,这时便会产生气隔现象;另外在卸导管时,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混凝土在导管内的表面差太大,储料斗给料时也会产生气隔。如出现此种情况,导管内混凝土就不会流动,产生堵塞。在施工中,导管内的水下混凝土流通后要连续不断地给料,在卸导管时混凝土面尽量与上接料斗的法兰盘相平或者面差不要太大。4、 混凝土的搅拌与灌入

5、问题。一是按照施工规范和设计进行施工。最好采用粒径不超过1cm 的河卵石,长级配施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时,坍落度要控制在18cm22cm 之间。控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量高处底限 20%。混凝土若采用碎石亦应采用长级配,砂率和水泥用量适当增大,注意灌注的连续性,最好不要间断, 混凝土不能出现离析现象。导管埋深不要太深也不能小于2m,最多埋深控制8m,一般控制在4m6m 最佳。桩径在1m 以内,导管直径控制在20cm 以上而不宜太细;1.2m 桩径,导管直径控制在25cm;1.5m2m 的桩径,导管直径控制在25cm30cm 。导管堵塞处理的几种方法:( 1) 若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压水后发现渗漏水现

6、象后,应马上提出导管进行处理,以免因小失大。( 2) 若导管底部底端在混凝土中很深的部位时,导管堵塞,可以采用提升导管减轻水压的办法,一般还可能使导管内混凝土灌注下去。( 3) 如果灌注水下混凝土不太深时,发现导管堵塞,无法灌注混凝土,亦赶快提升导管,换出已灌注的混凝土,做桩井的全面处理,不要强行灌注,以免出现断桩或桩底的混凝土强度不够,影响整个桩的施工质量。( 4) 若混凝土面距离地面小于 5m 的情况下,出现导管堵塞,应及时提出导管,根据实地情况,可用整护筒、大开挖、开挖护坡或着围堰开挖等办法,直接抽水进行旱地接桩。施工中若灌注的混凝土面达到整桩的中间部位且距离地面7m 以上时, 发现无法继续灌注,而采用开挖、抽水等办法又行不通,为拯救此桩,避免巨大经济损失,可做如下处理:( 1) 若水下混凝土未初凝,可抓紧时间把导管内混凝土清除,以最快的速度将导管处理好,及时插入已灌注的水下混凝土内,然后将导管内的水抽干净,在进行灌注混凝土。( 2) 若水下混凝土已经初凝,第一种办法不能适用时,不能勉强施工,避免出现断桩等质量问题。这时用直径小于钢筋笼的钻头进行冲击,换出碎渣,露出新鲜混凝土,再用高标号混凝土重新压水灌注。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