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97781074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六年级沪教版下学期语文阅读理解专项易考题班级:_ 姓名:_一、 阅读理解,完成练习。_螃蟹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外形丑陋奇特。而它的足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没有了足,就无法生存。螃蟹的足是爬行工具。它的足共有五对,其中四对是一样的。因为它有独特的爬姿“横行”,所以别看它足多,爬起来好像互相牵扯,影响速度,可事实上它却一点儿也不含糊,它的足很灵活地来回摆动,而第一对足总是高高朝上翘着,显得气宇轩昂。螃蟹的足更是捕食工具。参与捕食的主要力量是第一对大足,人们把这对足称为“螯”。它在爬行时,螯张开着用来捕食,像厉害的古代兵器,它的两只螯收缩自如,能把食物送到嘴里,就像外国人吃饭时所用的刀

2、和叉,伸展自如。螃蟹的足还是它的“护身符”。当你用手去捉螃蟹时,它会愤怒地举起大钳螯,仿佛在告诫:不要再靠近,不然,我就要不客气了。当人们稍有不慎,被它钳住时,想摆脱可没那么容易,非得受一番罪不可。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把它连同你不幸的手一起放在水中,它会即刻松钳。如果来犯者强大,招架不住时,它便会忍痛断钳,逃之夭夭。螃蟹的足也是最佳的“挖土工具”。螃蟹的洞通常在海边、河边的平滩中,或者在滩边的斜坡上。它不借助任何别的工具,只靠那五对足,竟能挖出一个很深很长的洞。一般它是用四对小足扒土,用螯把泥土推开,也就是说,它把四对小足当作“挖土机”,把螯当作“推土机”。螃蟹的足又是巧妙的“攀附器”。螃蟹在各种

3、物体上或石堆、草丛、泥浆中爬行,灵活、迅速,全靠那几对足起着特殊的作用。它能在很陡的坡上自由爬行,那尖尖的足如锐利的刺刀和有力的根须刺入或黏附在物体表面。所以,螃蟹的足堪称多功能,多用途。试想,螃蟹失去了足,就像失去了生命,再也难以“横行”,难以有所作为了。1这篇文章的结构是()A总分总B总分C分总D分总分2本文最恰当的题目是()A足的功能B螃蟹的功能C螃蟹的足D螃蟹足的功能3“螃蟹的足是爬行工具。它的足共有五对,其中四对是一样的。”这两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A举例子B列数字C作比较D打比方4“螃蟹为了丢卒保车有断足再生的特异功能。它的意义是:修补创伤,重新长出失去的器官。这种现象在动物界很

4、普通,螃蟹也不例外。”这段话对理解文章最有用的是()A第段B第段C第段D第段5第自然段中画线句子中的“通常”能删除吗?为什么?_二、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冬夜的灯光我和我的妻子珍妮特抛下我们自己的诊所,离开我们舒适可爱的家,来到8000公里外的加拿大西部,这个名叫奥克托克斯的荒凉小镇。这里十分偏僻,天气很冷,但是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的地方辽阔无垠,这里有的是温暖,友谊和乐观。我记得一个冬日之夜,有个农民打电话来说只有他一个人在家,而婴儿正在发高烧。虽然汽车里有暖气,他也不敢冒险带婴儿上路。他听说我不管多么晚也肯出诊,因此请我们上门去给他的婴儿治病。他的农场在15公里外,我要他告诉我怎样走

5、法。“我这里很容易找到。出镇向西走6公里半,转北走1公里半,转西走3公里,再”我给他搞得糊里糊涂。虽然他把到他家的路线再说了一遍,我还是弄不清楚。“我知道该怎么办了,医生。我会打电话给沿途农家,叫他们开亮电灯,你看着灯光开车到我这里来,我会把开着车头灯的卡车放在大门口,那样你就找得到了。”他在电话里告诉我这个办法,我觉得不错。启程前,我出去观察了一下阿尔伯达上空广阔无边的穹(qing)庐。在冬季里,我们随时都要提防风暴,而山上堆积的乌云,可能就是寒天下雪的征兆。每一年,都有人猝(c)不及防地在车里冻僵。没有经历过荒原风雪的凶猛袭击,是不知道它的危险性的。我开着车上路,车窗外面寒风呼呼地怒吼着。

6、果然,正如那位农民所说的,沿途农家全部把灯开亮了。平时,一入夜,荒野总是漆黑一片,因为那时候的农家夜里用灯是很节约的。一路的灯光指引着我,我终于找到了那个求医的人家。我急忙给婴儿检查病情,这婴儿烧得很厉害,不过没有生命危险。我给婴儿打了针,再配了一些药,然后向那农民交代怎样护理,怎样给孩子服药。当我收拾药箱的时候,我心里在想,那么复杂的乡村夜路,我怎能认得路回去呢?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那农民对我说,如果回家不方便,可以在他家过一夜,我婉言谢绝了。我还得赶回去,说不定深夜还会有病人来求诊。我壮着胆子启动引擎(qng),把汽车徐徐地驶离这户人家的门口,说实话,我的心里满怀着恐惧。但是,车子在

7、道路上开了一会儿,我就发觉我的恐惧和忧虑是多余的。沿途农家的灯都仍然开着,通明闪亮的灯光仿佛在朝我致意,人们用他们的灯光送我回去。我的汽车每驶过一家,灯光随后就熄灭,而前面的灯光还闪亮着,在等待着我我沿途听到的,只是汽车发动机不断发出的隆隆声以及风的哀鸣。可是我绝不感到孤独,当时的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作者:莫里斯吉布森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段写农民请医生给婴儿治病,交代了事件的起因。B文章第段交代了荒原风雪的凶险。C文章第段“当时的那种感觉就像在黑暗中经过灯塔一样”,这句话表明“我”的感觉像灯塔一样闪闪发光。2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篇短文

8、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_3读了这篇短文,你认为“我”是怎样的人?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联系具体内容说一说。_4“这时候,外面已经下大雪了。”联系第段“沿途农家”的表现,说说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沿途农家”农民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_5本册“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童年、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任选一本,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情节。(不超过4个字)_三、 阅读理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A不必说碧绿的莱畦(q x),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

9、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 (j j)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听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zn cun)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B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己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

10、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看,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A段文字中遗漏一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应放在何处? _(填序号)3A段文字除描写景物外,还写了四件趣事,请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两件你最感兴趣的。_4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1.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_2.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_5冬天百草园的乐趣是什么?_6童年生

11、活是趣味盎然的,请模仿下面例句,根据自己的感受续写两句。童年是追蝴蝶的嬉戏,童年是捅蜂窝的狼狈_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我爱乡村的夜晚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里的山川原野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夜景!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近处,是一片金色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

12、,稻田一起一伏的,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在我身边的山坡,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地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1作者是按_的顺序记述所见情景的,请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_2这篇文章的主

13、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情感?_3读第三段,用“ ”画出写实的句子,用“”画出联想的句子。五、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地球之水天外来?地球之水哪里来?对于这个问题,科学家仍一直在探索。一种普遍流行的观点是:地球上的水是在地球形成时,从那些宇宙物质中分离出来的;而在地球形成以后,从地球内部不断析出水分并聚集在地表。这由今天的火山活动可以得到证实。从地下分离出水的规模现在还很大。一次火山爆发,它喷出的水蒸气就可达几百万公斤。可以想见,在漫长的地球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样产生的水是很多的。此外,地球的重力比较大,它能把水吸引住;地球上的温度也有利于水的存在,如果地球表面温度太高,水就会被汽

14、化跑到太空去了,如果温度太低,水就变成冰了。最近,科学家又有一个重要发现:地球上的水源靠“天外来客”不断得到补充。据美国科学家最近在美国地质物理协会的一次会议上宣布,卫星观测表明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小型冰球撞击地球大气层,它们带来的水分进入了地球大气和海洋,对地球上保持充足的水源起到了重要作用。科学家解释说,这些冰球由冰和宇宙尘埃组成,实际上也就是小彗星。当距离地球160公里到2.4万公里时,冰球就分裂成小碎片。当这些碎片暴露在阳光下时,就会迅速汽化,成为厚厚的云层,然后或被风吹散或形成降水。弗兰克博士估计,每隔1000到400年,来自太空的冰球可以使地球海平面升高23厘米。天文学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认为陨冰可能就是这些未汽化的冰球。(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1本文主要说明的内容是()A地球有生命存在B水是生命的源泉C地球有大量的水D地球上水的来源2第2自然段“它能把水吸引住”中的“它”指的是()A地球B海洋C火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