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教育》有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97780086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新教育》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读《新教育》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新教育》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新教育》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新教育有感乐清市南华寄宿学校 袁洪 新教育是什么?对于我们年轻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但是,当读完新教育这本书后,我有了深刻的体会。正如: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搞清了自身的问题,就有了前进的方向。下面就以本次学习,谈谈我的个人体会与看法。 “新教育”即“心灵的教育”,旨在塑造美好的人性,进而建设美好的社会。但是,在当前的社会,我们遗憾地看到,在许多地方(包括自身周围)的一些教育,使孩子已经没有了快乐的童年,对学习也充满了挫败感。就拿我班上的学生来说,虽然刚刚步入小学生活的殿堂,但是,家长对孩子分数的重视,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惧怕和厌学心理。班级一学生在一自习结束后自言

2、自语地说:“唉!我觉得读小学真累呀!”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学习对他们来说已然成为了一种负担。确实,唯美分数的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做人的教育,缺乏德行的教育,很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在国内的很多学校都提倡:“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但是,“新教育”却提倡:“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新教育”认为,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还应关注整个社会中一切和教育有关的人。如: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等等。因此,在教育中,我们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人,学校

3、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在当前社会车轮的推动下,首要做的就是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即对优生的培养和对差生的转化。成绩优异的孩子是我们教师的骄傲,是我们引以为自豪的对象,也是我们常常信任的对象。对于这些孩子,我们会给予更多的赏识,更多的信任。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听到或看到重大问题和犯下严重错误的往往有很多是这些优秀的孩子,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在我班级里有一个很突出的孩子,无论成绩、纪律还是行为习惯都令我非常放心,包括其他科任老师对她的评价也非常高。所以,我很少找她谈话和沟通。但是,后来我发现自己做错了。因为,她毕竟是一个刚步入小学门槛的小孩子,任何事情都还需

4、要我们更多的指导,她并不是我们眼中的“万能学生”。由于我长时间把精力花在了那些容易犯错误的孩子的身上,这就给对她的管理上留下了空隙。时间长了,就成了一些事件的导火索。而对于班级中的差生,尤其是那些经常犯错误且学习成绩又很差的学生。他们成绩不好,又调皮,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他们的身上,有的孩子觉得压力过大。因为,他们觉得自己成绩差、调皮,处处比不上别人,时间久了,他们就觉得一切都无所谓了。读了新教育这本书以后,我深刻的领悟到,在差生的转化中,我们要先从补心开始,和学生亲切地交流,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声朋友式的问候,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他,从而消除厌学的心理。而对于优生的培养,我们更不容忽视,我们不应该因为孩子的优秀而忽略了对他们的再次引导,让这些可爱的孩子走进岔道。因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都需要老师关怀的指导。 总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潜力。给孩子一个心灵的教育、幸福的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