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97738103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儒家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家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家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的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意义新文化运动期间,打倒孔家班的呼声不绝于耳,对?错? 今日之中国,现代文化建设,还需要孔子与儒家文化吗? 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对当 代的校园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一直没有一个确定的分类,而我还是比较赞同将孔子的主要思想分为仁,礼,中庸三个方面来 探讨。儒家思想中主要代表人孔子说:“仁者,爱人。” 这种解释在我看来还不能完全诠释仁的 境界。我把仁分为三层意思:第一层是勿强迫(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层是爱人(仁者, 爱人),第三层是优秀品质(能行五者于天

2、下,为仁矣”)仁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 准和道德境界,也是一个人处世的原则。孔子仁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怎样做人 ,那么怎样 做一个君子呢?第一步,便是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对一个人最基本的 尊重。第二步,便是爱人,我这里面的爱当然不是那么狭隘的私欲之爱,而是一种博爱。我 想了好久,觉得还是用心存善念来解释最好。当你为一个陌生人之痛而痛,那便是爱,便是 善。第三步,修身,形成优秀品质,如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待人恭敬宽厚,为 人诚实勤敏,慈惠调度他人,做到这些,便可称为君子。礼在儒学中处的位置,如同一个起始的点,一点点扩大聚集,最终形成整个思想。而儒学 的真谛是仁礼

3、一体,什么叫仁礼一体呢?在古代,不讲究仁,只讲究礼,人民就会反抗其统 治。不讲究礼,只讲究仁,人民就会轻慢其统治,如同一个平衡点,所以仁和礼是一刻也不 可以分开的。于我而言,我更倾向于另一种解释,即:各种身份之间应该遵循的礼仪、处事 规范等,进而延伸为一种大家都接受的准则,这对企业或者民族的精神的培养起了重要的作 用。中庸一词,儒家将其解释为中和之用 ,进而引起现代一些学者对儒家中庸思想尚存在 着种种误解。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遵循人的本性是自然 的道理,对于处在社会中的人,我们需要依据人性来进行修养。中庸之道在人的日常生活之 中,无所不在,片刻不离,可以说是儒学思

4、想渗入生活方面最广的部分。甚至中医也会口口 声声说到中庸之道,细听其言,果然有道理。中庸没有人让人进取也没有让人不进取,而是 告诉人无论强弱、无论进退应持的态度,而是一个外界与内心、形势与实力的平衡点。这才 是中庸之道最真实的解释。那么儒家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到底有什么意义呢?从校园文化建设来看,我们可以从孔子的仁学思想里寻求核心价值作为支撑。市场经济 条件下,大学也变得急功近利,而且浮躁心态、功利主义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灵,随处可见 的冷漠。心中无爱,怎么会真诚爱人?我们需要接受儒家思想文化的洗涤,洗去内心的灰尘。 并且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必然应该让大学生懂得踏实为人、诚信做事的品质, ,大

5、力弘扬君 子之道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学校需要准则,需要礼,这何尝不是礼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 意义呢? 从企业文化建设来看,儒家主张的“以民为本”,和现代企业文化中把人置于组织中重要资 源的地位有异曲同工之妙。百年老店同仁堂就是以“仁”为企业文化之本。“诚信为本”是 企业的生存之道,是企业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无信不利,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 好的信誉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前提。从社会文化建设来看,儒家的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通过修身体认中庸本体而发起的外用, 所以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基础是中庸之道。我在上学期学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中学习到和谐社会的一个要点便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人与自然处于一个平衡的位 置,这便是依中庸原则制定的制度。而儒家的中庸和谐思想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建设主要体现 在行为规范与和谐发展两个方面,依法治国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而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社 会是我们现阶段最根本的目标。当然,儒学文化对当代文化建设也有消极意义,如歧视生产劳动,学而优则仕,崇尚所 谓的德治等,确实有其弊端。但中国,离不开孔子和儒家文化,只有先接续起中国儒释道文化,才谈得上中国新文化建 设,才能实现伟大的复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