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9752464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一年级必掌握语文考试答题技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阅读步骤:分以下几步:第一:要速读全文,确定文体,捕捉关键语句,大致把握材料概要。第二:精读文章,弄清主旨、思路和情感基调。注意线索、过渡与照应、段落层次。第三:看文章所设的问题,再次回头细读文章,一一找出答案。(能用文章原文回答的,尽量用原文回答。) 第四:对拓展延伸的题目,要审清题意后再认真回答. -(三)阅读题答题要点:答题原则:1、明确文体(文体知识扎实) 2、联系主题 3、语言准确,言之有物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

2、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 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修辞类 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 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4. 设问

3、: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特征 4.排比:加强语气 5.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 一.说明方法 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记叙文阅读 一.修辞方法 二.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 5.说明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

4、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艺术类 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 答题示例: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

5、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 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 人称类 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 答题模式:

6、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 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 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 小说阅读 环境描写: 1.渲染气氛 2.烘托情感 3.表

7、现任务性格或主题 4.推动情节发展 议论文阅读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 2.道理论证: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生动形象 4.对比论证:全面深刻句子作用是:一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二、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例如:表现手法(托物言志 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等)

8、; 16 句子或语段的作用?有些情况要结合第三点和第四点来回答。答:一、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二、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三、表达

9、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后扬、预示性作用。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说明文、议论文【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

10、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三、话的含义:就是联系上下文,解释这句话。 注意:无论什么阅读题,解答时都要做到在“字不离段,段不离章”,答案一定要有文章中的语句,因为答案就在文章中,自己编的总赶不上作者说的吧。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

11、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象征、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或描写对象的特点,更

12、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写。 以次要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 (8)欲扬先抑和先扬后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置悬念能引起读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 (11)文章开篇的写作手法有:A、可以用诗经里的赋比兴手法。比如说,兴,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

13、法。如名句、箴言之类的 C、也可以先声夺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气势强烈 D、或是采用题记的方法。显得隽永深刻,又有文采 E、开头用景物描写也不错,渲染你所需要的气氛和基调。 F、开门见山。 G、倒叙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

14、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7:记叙文里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以自然环境描写考查的多) 自然环境的作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几种考查的都较多)比如: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什么心理(表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渲染了什么气氛?为下文做了怎样的铺垫?) 8: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 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 9: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