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9731385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于丹论语心得全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丹论语心得全集(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丹论语心得全集 篇一:于丹论语心得的激荡和感悟讲座之君子不器自信无限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论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因此,你的资源不能够给他人吗?你为何会怕他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你能够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她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主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她,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

2、,最终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我们大家全部会以为说,这么一个人,她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她的同事文种当初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因此这个人就今后结束了她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美女西施去小舟,今后是江海寄余生了。不过两三年以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她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不过她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这个人还有些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她自信,她知道她还有一个可能性。不过她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等到她看到越国重新有难

3、的时候,她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她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我们能够想一想,范蠡她能够说是个成功人士,她的成功在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多个愿望她全部能一个人一生做到。其实我现在假如问问大多数成功的男士,你们的愿望全部关乎于哪几点?无非是政治的权力、美色还有金钱。你看看范蠡一生她全部做到了。这是为何,其实是在于她永远勇于否定自己。她永远能够去做得更远。因此其实有大家,她之因此不愿意伸手去帮助她人,是因为她自己的生命不够自信。她不知道自己还有更多的可能。君子不器大家知道论语里面还有一句话,说得很简单不过很好。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器是器皿的器。也就

4、是说一个真君子,不要过早地把自己做成一个容器。我就是一个瓶子,或我就是一个杯子,我就是一个话筒,或我就是一辆火车。你一旦说我自己就是什么,就意味着你不再可能成为其它。所谓君子不器,是指一个君子的生命,她是流动的、改变的、提升的,她能够应时运。温暖世道农村妇女亦是圣贤当一个人能够这么的时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怀始宽,她还有什么仁爱是不能做的?因此其实,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了当下的行为。你可不能够就在一个最为朴素的,没有什么身份的情况下也对人抱着这么一个内心的友善呢?这是取决于你内心的一个道德、一个伦理的支点。中国大陆现在每一年由中央电视台,最大的媒体要做一个评选叫做“感动中国”,就是它会把整年度中国部

5、分一般人物的作为提升出来,最终全国有一个28人的推委会,大家来遴选,选完了以后由这些评定委员选出来10个年度感动了中国的人物。然后她们最终的颁奖盛典,每一个人会有一座封杯,上面盖着一个幕布,掀开上面全部会有四个字,是这个推委会给她们的一个评定词。那么今年,有一个人我印象很深,是一个六十多岁,中国农村普一般通的一位阿姨。她从嫁到这个村子开始,就主动地去赡养这个村子全部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贫困,她跟人家讲说反正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吃窝头,我们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不过我一定会给你们养到老。因此有些人她养8年,有些人她养13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终。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爷

6、爷奶奶就是她们家人。因此在母亲忙的时候,她们从5、6岁就去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一直这么做。那就是这么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实这个人的最终的推荐词是我来写的,我写推荐词的时候,我说,假如是富人做这么的事就叫做慈善,不过一个穷人能够做这么的事,她就是圣贤。她不能够用很多的物质去完成拯救,不过她能够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千年。其实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吾老和人之老。这还不够吗?因此最终她的那座杯掀起来四个字,叫做温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苍凉的市道。其实,什么是仁人?就这么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我看来,她是圣贤。篇二:指出于丹谬解论语的三篇网文生活周刊读者来信评于丹教

7、授“讲授论语心得”的鸡子馄饨“除非有硬伤,我会让人立刻通知我,而且立即更正。至于理论探讨,我的态度是三个字不争论。”易中天教授至理名言。楼难看一点没关系,只要能经得住地震。可假如地基打不牢,房子再漂亮,砸死人也是早晚的事。于丹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授“论语心得”,想来是想以论语为地基来盖自己的大楼吧。“音形义”是了解一切的基础。于教授是在电视台录像,“口传心授”,无字形可言。但音、义之误,比比皆是。先说错音。开坛第一讲中的“天地混沌如鸡子”,“混沌”,hndn念成了“hntn”离“馄饨”不远了。余者念错的如“便辟” 便,pin误读为bin离“便秘”不远了 、“无适也” 适,d误读为sh

8、 、“大庇天下寒士” 庇,b误读为p 、“讷于言” 讷,n误读为n 、“吾和点也” 和,y误读为y 真是不胜枚举。这些字大凡现在好好上完了高中的人全部不该读错的。再说错义。“小人怀土”,土应训为本土、乡土,教授说是家里的房子。“乡党称弟”,弟即孝悌之悌 儿女对父母好为“孝”,弟妹对哥姐好为“悌” ,读如t,教授不但按d读了,也按“弟兄”解了,于是“乡党之人全部称赞她含有“悌”这种美德”就成了“乡党全部引认为弟兄”至于交友之道一篇,则是从头到尾全部建筑在误读的基础之上。“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于丹教授把“谅” 诚信 解释为“宽容”;“便辟”

9、 谄媚奉承 解释为“脾气暴噪”;“善柔” 工于媚悦,背后重复 解释为“优柔寡断”;“便佞” 夸夸其谈 解释为“心怀鬼胎” 至于把“友”字“结交”之义解为了“好友”,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了 。由此生发,讲了整整一节课正如在豆腐渣上凭着自己的想象盖了一栋古怪的大楼,偏偏说孔老夫子当年就住在这么的屋子里。只要通读过任何一个带注疏的论语从三国何晏到当代杨伯峻上述望字生音,望文生义的问题就不会出现。就连画漫画的蔡志忠,也要比于丹教授严谨得多。于教授这么讲了,中央电视台这么播了,15岁的孩子们就这么信了。这是在努力地弘扬传统,还是在变相地杀死文化呢?既然于教授是讲论语的,就应该知道子贡说过,“君子之过也,如

10、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所以,予“虽不敏”,“不敢不告也”!然而我更期望是我辈读书太少,于教授腹笥渊博,自有所本。期盼教授能拨冗撰文,以教面墙。天津梦泽论于丹心得对论语文本的两处误读(2021-03-1615:01:01)内容摘要于丹教授的心得对论语文本存在两处显著误读,本文经过引证历代注疏家及近当代学者对论语的注解证实了于丹教授释义的失误,同时给出符合作者本意的正确释读。关键字心得历代注疏近当代学者注释正确释义近日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播出的于丹心得使人受益匪浅,但在观看过程中,鄙人不无遗憾地发觉了于丹教授对论语文本的两处误读,在此提出,以供大家探讨。论语季氏:“孔子曰:益

11、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诸子集成论语正义,357页页,中华书局,1978年其一,对“谅”字的误读。于丹教授把文中的“谅”解释为“宽容”,认为孔子的“友谅”是指和“宽容的人交好友”。遗憾的是,历代注疏家无一例外地把此处的“谅”解释为“信实、老实”,毫无分歧。于丹教授这里以古虑今,忽略了词义随时代演变的特征。段玉裁在其说文解字注中说:“谅,信也。方言众信曰谅。周南、召南,卫之语也。经传或假亮为谅。从言,京声。力让切。十部。” 说文解字注,90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信,诚也。释诂:诚,信也。从人言。序说:会意,曰信、武是也。人言则无不

12、信者,故从人言。息晋切。十二部。” 说文解字注,9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王念孙在给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作序时曾指出:“说文之训首列制字之本意。” 说文解字注,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江沅在此书后序中也提到:“许书之要,在明文字之本意而已。先生创造本意之要,在善推许书每字之本义而已矣。” 说文解字注,788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由此,我们知道,“谅”本义为“诚”,即老实、信实的意思。那么论语中“友谅”的“谅”用的是其本义吗?经过查阅历代注疏家对论语的注解我们得到了肯定的答案。梁黄侃在其论语义疏中说:“云友谅者,二益也。所友得有信之人也。谅,信也。”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

13、语义疏278页,中华书局,1998年宋代邢炳也持相同意见,她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者,直谓正直;谅谓诚信;多闻谓博学。”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注疏,450页,中华书局,1998年朱熹的论语集注认为:“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集注,658页,中华书局,1998年清代刘宝楠也和以上各家之言无异,她在其论语正义中说:“据何注则三友三乐皆指人君言。直者能正言极谏,谅者能患信不欺,多闻者能识政治之。” 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正义,983页,中华书局,1998年康有为给论语作注时则完全引用了朱熹的解释,她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

14、 康有为学术著作选论语注,251页,中华书局,1984年不但历代注疏大家全部无一例外地将“谅”释为“老实、信实”,近当代的研究者也全部持相同看法。不论是探究词义演变发展的辞源,还是讲求释义周全精确的辞海,在“谅”字“信实、诚信”的义项下全部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论语季氏中的“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作为例句。丁纪在对“谅”字作注释时,采取了朱熹的看法:“谅,老实可信。友谅,朱子谓则进于诚。” 论语读诠,456页,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21年 文选德在其论语诠释中说:“有关谅字,这里德谅字是从主动意义上说的,意即老实守信。” 论语诠释,707页,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 傅佩荣也认为“友谅”

15、就是“和诚信人为友。” 傅佩荣解读论语,295页,线装书局,2021年 另外,唐满先的论语今译、鲍鹏山的论语新读、林觥顺的论语我读、金池的论语新译、黎孟德的四书感悟、钱逊的论语浅解、王世舜的词典均把此处的“谅”释为“诚信、老实”。由此我们能够断定,论语季氏中“友谅”的“谅”用的确实是其本义,应解释为“老实、信实”。以后伴随语言的发展,词义不停繁缛分化,“谅”才有了“宽容”的意义,至近代,“宽容”已成为“谅”的常见义。其实这种现象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并不罕见。比如“涕”,古指“眼泪”,今指“鼻涕”;“闻”古指“用耳听”,今指“用鼻子闻”;“谢”古指“赔罪”,今指“感谢”等等。其二,对“便辟”的误读。于丹教授把文中的“便辟”解释为“性情急躁”,认为孔子的“友便辟”是指和“性情急躁的人交好友”。但历代注家却均将“便辟”解释为“逢迎谄媚”。魏何晏在论语集解中说:“友便辟,马融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