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97312875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课堂教师教学行为低效的分析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潘淑芳本文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行为存在“流于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通过教学案例,分析和归纳了产生低效和无效教学效果的四大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认真上课是严谨教学的关键。课堂教学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要有意识地转变教学行为,就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以往教学行为的不足。笔者以亲身教学一夜的工作为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剖析,分析课堂低效的原因。1. 课堂导入低效。【案例呈现】a.出示周总理的一些图片b.出示周总理

2、简介c.出示一段关于总理逝世的影像资料d.当你看到国内外要员、党政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向总理致敬,为总理默哀、痛哭、送行,你有什么感想?e.人们为什么会如此爱戴与怀念周总理呢?究竟他有什么高贵品质值得人们去尊敬他呢?著名作家何其芳就亲眼目睹了总理一夜的工作,这堂课我们就随着他一起去看看总理这“一夜的工作”。(板书课题,齐读)【分析】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是一个比较短而又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是本课的导入,教师用了将近十分钟。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兴趣和情感,产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引进新课的学习情境中去。教师的本意,是希望通过导入,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从而产生阅读期待。如果时间过长,内容复杂,一是不能

3、保证教学时间,二是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此案例的引入这个环节占了一节课的四分之一,显得喧宾夺主,主次不分了。【对策】简化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为了想方设法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绝不是为了作绣和摆花架子。但是,导入仅是一个“引子”,而不是内容铺开的讲授,必须为课堂的主体部分服务,真正起到“引导”的作用,不可喧宾夺主。因此,导入环节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5分钟,所以导语要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应力求做到“简约不简单”。 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的速度与质量。但教师必须认识到,过于华丽的版面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

4、教师上课,教师要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情况,适度借鉴。2.课堂提问低效【案例呈现】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感受,这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总理?生:这是一位慈祥的总理。生:这是一位关心人民的总理。生:这是一位可亲可敬的总理。生:这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总理。生:这是一位为人民着想的总理。生:这是一位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总理。生:这是一位细心的总理。【分析】本文的重点非常清晰,即: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学生的发言,一直在文本的外围打转,没有深入中心。问题在于教师的提问没有指向性。提问方式决定孩子的思维方向,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不可模棱两可,甚至南辕北辙,误导学生思维。美国学者大卫博金斯

5、说:“我们并不欠缺知识,我们非常欠缺的是运用知识,欠缺的是思考性学习。”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展学生思维,理应成为当今教育的重要使命。优化课堂提问,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力争做到,做好的。【对策】精化课堂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以提问的方式来启迪、诱发学生智慧,开启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领域。但是繁琐、细碎、指向不明的问题是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的重要原因。因此,精当的课堂提问,不失为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一定要明确: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并充分估计学生的答案有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的问题症结在哪里。否则乱问一通,看起来好像课

6、堂气氛很活跃,但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什么作用,还可能问得学生晕头转向,给教学设下障碍。其次,问题要提得确切,不能信口提问。有的问题,提得含糊,学生摸不清意图,就不好回答。有的问题,答案范围过大,也不妥当。为便于学生思考,教师提问的每个问题,都应该象出考试题一样,一字一句地斟酌恰当,使所提问题的逻辑更严密,语言更简炼、清楚、确切。2. 课堂点拨低效【案例呈现一】:师:你从哪里体会到周总理生活的简朴?生:那是一间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师:你们猜猜这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曾经是谁住过的地方?生:皇族师:一位王爷的宫殿,可

7、能会有那些陈设?生:师:这里曾经有那么昂贵的陈设,但是当这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成为我们总理的办公室时,房内只有什么?生:一张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师:作者为什么要告诉我们这是一座“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呢?生:进行对比,体现总理的生活简朴。师:你还从哪里体会到总理的生活简朴?【案例呈现二】师:“审阅”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看出总理是在审阅,而不是“浏览”?生:很仔细地看师:还是怎样的看?生:认真地生:一丝不苟的(生无语)师:(出示句子他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用笔在那一句后面画上一个小圆圈。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且一边看一边思索,有时停笔想一想)红色的字是动词,写出了什么?【分析】案例一

8、这一环节,抓住“宫殿式的房子”,通过想象、对比感受总理生活的简朴,很好。可是,教师忽视了另外两个关键词“如此而已、极其简单”。这两个词高度概括了总理办公室的简陋程度。 案例二这一环节, “审阅”一词写出了总理工作的劳苦。作者把总理审阅一份文件的细节描写得那么详细,“一句一句、画上一个小圆圈,一边、一边、想一想,问我一两句。”这些细微之处、点点滴滴更能体现总理的审阅一丝不苟,工作的劳苦呀。教师怎么没有去细细解读呢?怎么没有引导学生对他们进行咀嚼品味呢?总理审阅文件的动作,有四个词语“看、画、想、问”,这些词语教师只要用适当的语言提示一下,学生马上能体会,可是教师一看冷场,就急不可待地为学生代言了

9、。由此可见,教师的点拨不够“准”,不够“精”,才会造成理解感悟浮于浅表的状况。【对策】深化课堂点拨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老师的点拨是学生学习迷茫的的辰星,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教师的点拨引导应该是深入的、启发式的,而不是肤浅的、暗示性的。只有启发式的点拨,才能培养真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课堂中的点拨水平,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事后的分析,找出应对的方法,日积月累,熟能生巧,应该会培养出良好的点拨习惯。二、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是不成熟的,表达水平更是有限的,教师要非常专注地倾听,用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来分析学生的回答,在第一时间归纳学生回答中正确的和不正确的观点

10、,再对症下药,给予引导。三、吃透教材。教材是短短的一篇课文,是几句话,但我们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这浓缩了的精华上。我们要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去分析课文:弄清楚字、词、句、段的含义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了解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知晓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作品的价值这样,胸中有沟壑,不怕雨来袭,任凭学生各种想法层出不穷,教者尽可从容应对,因为一切尽在掌握。四、教学思路清晰。一定要清楚自己问的每个问题指向什么,需要学生怎样的答案,学生说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回答完整回答正确了。不要在倾听学生理解的同时,跟着学生不太成熟的观点走,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一定要指出学生观点中的不足之处,引导其他学生向正确的主流的核心的理解

11、逐步迈进,否则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就将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课文。4.练习设计低效。【案例呈现】师:华灯初上,周总理坐在那张不大的写字台前,只见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师:夜很深了,万籁俱寂,总理一动不动地坐在小转椅上,只见生:他一句一句地审阅,有时问我一两句。师: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写一写生:(练笔)生:这个同志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生:【分析】这个练习的设计,目的性不明确,是为练而练,纯粹是走过场。总理的想法根据文件的内容变动,而且以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程度,是很难体会的。因此,学生的发言显得苍白无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试行读写对接、以写促读的语文训练,是为了提高学生驾驭作文的表现能力

12、和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这一练习的设计,对于提高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毫无意义可言。可见,教师对教材中的练习设计目标把握不够准确,练习的设计是盲目的。【对策】优化课堂练习当前语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学习。要“会学”,学生就要不断实践,因为“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课堂练习应是课堂教学的重点,而练习题的优化则是提高课堂效率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而练习的设计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简单地说,就是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为提

13、高教师设计练习的能力,可从以下几反面入手:一、提升解读课标的能力。课程标准的范围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操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不光要考虑到只是目标的达成,同时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操作技能的训练与提升。深入钻研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对学段目标的表述,并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二、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必须熟悉教材、研究教材,具备对教材的解析能力,全面了解教材的知识体系,把握教材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提高运用教材的能力,才能提高练习设计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提高学情分析

14、能力。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在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他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情况,而从知识技能等方面来讲,这就是教学目标。而教师设计练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更好地完成完成教学目标。【结束语】每一种教学技能只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为方式,是从一个侧面来分析教师的教学。然而,教学过程是复杂的,亦即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中一切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依据,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丰富自身的教育智慧,与学生的心相通,与自己从事的学科的心相通,与新课程理念的心相通,与其他学科的心相通,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