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97258504 上传时间:2023-07-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实验物理导论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1. 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 A平面镜的大小 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C物体本身的大小 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取决于A平面镜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高低C物体本身的大小D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C2. 服务强度;服务强度;正确答案:3. 现代物理实验思想的特点有:( )A.实验与理论的结合更加密切B.实验研究更注重于实际的应用C.物理实验研究向极限挑战,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D.现代物理实验呈现出一种连锁反应及多学科的交叉与渗透E.计算机在现代物理实验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参考答案:ABCDE4. 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

2、0s内振动15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15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5不能试题分析:(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150次,(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5Hz低于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不能听到点评:(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5. 在一个大晴天,我们可以用一块放大镜把阳光会聚到焦点上,引起纸片或干木屑的燃烧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相传古在一个大晴天,我们可以用一块放大镜把阳光会聚到焦点上,引起纸片或干木屑的燃烧

3、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实相传古代阿基米德曾用长焦距的镜子会聚日光,烧毁了停泊在远处的敌舰多少年来,这个传说一直吸引着发明家的遐想你能用科学的论据来辨明这个传说的真伪吗?用透镜聚焦光能于点火、烧毁等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像的辐射照度我们须知,太阳是一个面光源,故用透镜聚焦太阳光,属于远物成像于焦面附近的情形此时像的照度公式为 即远物成像的照度正比于相对孔径D/f的平方使用长焦距f的镜子,必须有大口径D相匹配,才能获得足够大的照度我们不妨作一个简单计算:太阳表面的辐射亮度为 B=2107W/(m2sr) 取D/f=1.5(这是一般大口径放大镜的相对孔径值),透光系数k=1(理想情形),得太阳像斑的最大辐

4、射照度为 按此照度(像斑的光功率密度)要求,如选取f=1m,则镜面口径D=1.5m(足够大了!);如选取f=1km(用做烧毁敌舰的距离不算大!),则镜面口径D=1.5km(太大了!)要制造口径如此大的镜面用于烧毁敌舰,就今天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也是不现实的可见,古代阿基米德曾用长焦距镜子会聚日光而烧毁远处敌舰的传说,只是一种没有科学依据的妄想 6. 动量守恒的原因是:( )A.运动是相对的B.时间和空间是等同的C.时间流逝的均匀性D.空间的均匀性参考答案:D7. 原子全息要比光的全息技术要差。(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8. 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雷雨时总是先看到闪电

5、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由于光在空气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故在闪电时,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故本题答案为:光速比声速快得多9. 有时每一种实验方案都有可能通过实验过程中克服系统误差而达到测量的要求。(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 多聚甘氨酸多肽最可能形成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类型是_。多聚甘氨酸多肽最可能形成的蛋白质二级结构类型是_。正确答案:-折叠-折叠11. 太阳的能源来自于:( )A.核聚变B.核裂变C.燃烧D.以上说法都不对参考答案:A12. 一圆极化均匀平面波由介质1向介质2界面入射,已知r1=r2。 当r2=4r1时,欲使反射波为线极化波,入射角应为一圆极化均

6、匀平面波由介质1向介质2界面入射,已知r1=r2。当r2=4r1时,欲使反射波为线极化波,入射角应为多大?B=63.4313. 水银扩散泵的冷却水温度为15,若此扩散泵不另设水银冷凝陷阱,试问此泵所能达到的极限真空度是多少?已知在0水银扩散泵的冷却水温度为15,若此扩散泵不另设水银冷凝陷阱,试问此泵所能达到的极限真空度是多少?已知在0时水银的饱和蒸气压为2.110-2Pa,在015范围内水银的汽化热为3.16105Jkg-1如果汽化热的数据不变,请问在-15时的极限真空度是多少?您能够想像到在水银扩散泵中增加一个液氮(其温度为77K)冷阱以后,其效果如何?饱和蒸气压方程 , (1) 即 , 从

7、而得到 将T1=0,T2=15,0的饱和蒸气压p1=2.110-2Pa以及汽化热的数据代入,得到15时的极限真空度是 p2=30Pa 在汽化热不变的情况下,-15时的饱和蒸气压为 , 由此求得极限真空度(也即饱和蒸气压)是 p3=6.410-6Pa 我们看到,温度降低30,其极限真空度的比率为 可以想像得到,如果温度降低为液氮温度77K,则极限真空度将非常低水银扩散泵抽真空的原理可以肯定的是,水银扩散泵所能达到的极限真空度就是水银蒸气的饱和蒸气压(因为水银扩散泵中的气体是水银蒸气和被抽气体组成的混合理想气体它的最小压强应该就是所在温度下的水银蒸气的饱和蒸气压)现在扩散泵的冷却水温度为15,此扩

8、散泵又不另设水银冷凝陷阱,所以它的极限真空度应该是水银在15的饱和蒸气压 14. 根据动量原理可知:力在时间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引起动量的改变。根据功能原理可知:力的空间累积引起动能的改变。(1)如果物体受合外力作用了一段时间(即受到合外力的冲量作用),动量发生了改变,那么,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动能的改变?(2)如果物体受合外力作用,根据动量原理可知:力在时间过程中的累积效应,引起动量的改变。根据功能原理可知:力的空间累积引起动能的改变。(1)如果物体受合外力作用了一段时间(即受到合外力的冲量作用),动量发生了改变,那么,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动能的改变?(2)如果物体受合外力作用,并且在力作用的方向

9、上有了位移( 即合外力对物体做了功),使物体的动能发生了变化,是否一定会引起物体动量的改变?答:(1)不一定,如合外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始终相互垂直,合外力的冲量不为零,但不对物体做功,所以动能保持不变,如做匀速率圆周运动的物体就是这样。(2)一定,因物体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且力对物体做功的同时,一定就有时间的积累,则引起物体动量的改变。15. 把一块0的冰投入大湖中,设大湖中水的温度比冰高一微小量,于是冰逐渐融解。问:把一块0的冰投入大湖中,设大湖中水的温度比冰高一微小量,于是冰逐渐融解。问:冰吸热,所以冰的熵增加。$大湖中水放热,所以大湖的熵减少。16. 浙江大学的体育项目是:( )A.逆行B

10、.马拉松C.乒乓球D.羽毛球参考答案:A17. 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水平放置,充电后撤去电源。将厚度小于两板距离的电介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一端,然后放手,它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板水平放置,充电后撤去电源。将厚度小于两板距离的电介质板插入电容器的一端,然后放手,它将自动进入两板之间。试解释此现象(忽略摩擦力的影响)。电介质板一经插入电容器的一端,其插入部分与电容器两板靠近的两面将出现束缚电荷,其电性分别与两板相反。故将被静电力不断吸引进入两板之间。(这是电容器的边缘效应,可进一步分析推导。)18. 假设氢原子处于n=3,l=1的激发态。则原子的轨道角动量在空间有哪些可能取向?计算各可能取向的角动量与z

11、轴之间假设氢原子处于n=3,l=1的激发态。则原子的轨道角动量在空间有哪些可能取向?计算各可能取向的角动量与z轴之间的夹角。19. 在使用多量程电表时,若不知待测电流值或电压值的大小,应选取最大量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0. 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寒冷,当气温为-40时,根据下面熔点表,应选择什么样的温度计()冰锡铜水银酒精铅02321083-我国北方地区冬天寒冷,当气温为-40时,根据下面熔点表,应选择什么样的温度计()冰锡铜水银酒精铅02321083-38.8-117328A酒精B水C水银D三者都可以在低于-40的地区,水银已经凝固为固态,所以要使用酒精温度计故选A21. 误差按

12、来源可分为( )A.方法误差B.环境误差C.人为误差D.仪器误差参考答案:ABCD22. 设一维箱宽a=0.2nm,试计算其中电子最低的三个能级值.设一维箱宽a=0.2nm,试计算其中电子最低的三个能级值.设一维箱沿x轴,边界为x=+a/2.粒子在箱内自由运动,但不能到箱外.所以,在箱内(-a/2xa/2)波函数可以写成波长相同的正反两个方向德布罗意波的叠加,在边界上(x=a/2)波函数为0.满足这个条件的波是以边界处为节点的驻波,即波在边界上来回反射,箱宽a是半波长的整数倍, 代入德布罗意关系p=h/,就得到电子能级为 于是有 一维箱只是一个十分简化的模型,实际的微观物理体系不可能有这样明晰

13、的锐边界,波函数多多少少总会有一些传播到边界以外的区域,不过,这个模型反映了某些物理体系的基本特征,突出了这些体系的主要特点,所以它也并不是单纯用来训练学生的思考和解题能力的工具,而是在一些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力F作用在一最初静止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上,使物体做直线运动,已知力F=30t(SI制)。试求该力在第力F作用在一最初静止的、质量为20 kg的物体上,使物体做直线运动,已知力F=30t(SI制)。试求该力在第二秒内所做的功以及第二秒末的瞬时功率。正确答案:由F=ma得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rn rn 将t=1 s和t=2 s分别代入式(2)得rn 1 s末的速度大小

14、:v1=075 msrn 2 s末的速度大小:v2=30 msrn 由动能定理得第2秒内的功为rn rn 第2秒末的瞬时功率rn P2=Fv2=90(J/s)本题为已知力F=F(t),求一段时间内的功。一般讲这类问题先按动力学第二类问题求出v=v(t),然后运用动能定理求解最为简便。当然我们可以按动力学第二类问题求出z=z(t),从而得24. 用电位差计测量电池内阻的实验方法是补偿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5. 试将全息图波前的再现与平面镜成像进行比较,其中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试将全息图波前的再现与平面镜成像进行比较,其中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全息图波前再现与平面镜反射成像相比,有如下几个共同点: (1)全息图能再现物光波前,平面镜反射的也是物光波前两者都包含了物体点的振幅信息和相位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