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减贫概要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9713056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印尼减贫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印尼减贫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印尼减贫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印尼减贫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印尼减贫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印尼减贫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印尼减贫概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印尼减贫概要第一部印尼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一,概述印尼陆地国土面积190.5万平方公里,拥有丰富的石油】,煤炭2,森林3资源。2010 年末统计人口总数2.38亿,人口地理分布不平衡,爪哇岛面积不到全国的7%,人口却 占全国的总人口数59.19%,苏门答腊岛占20.97%,加里曼丹岛占5.28%,苏拉威西岛占 7.1%,其他岛屿和省份占7.46%,大部分岛屿人烟稀少。民族文化多元。1949年独立后,印尼开始自主发展的历程。以1965所以哈托政变上台和98年东南 亚金融危机为分界点,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19491965,19651998,1998至今几个阶 段。其中,由于19491965独立初期

2、政局不稳,经济发展局面比较呆滞,因此印尼真正 的发展主要在于6598苏哈托执政30年间以及98金融危机后的一系列改革发展。二, 19651998苏哈托独裁统治下的发展得益于苏哈托政府的强势独裁与致力于经济发展,1965年1998年,印度经济社 会取得巨大的发展,跻身该时期发展最快国家之列。以80年代中期的油价暴跌为界, 苏哈托统治下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苏哈托统治前十五年,即196580 年代中期,石油资源的开采促成印尼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7%8%,石油出 口收入一度占国家收入的80%(1982年)。然而,80年代中期国际油价暴跌造成印 尼经济的衰退,随后,通过一系列的经

3、济结构调整,政府鼓励投资推动出口导向型制造 业发展,90年代印尼经济得到恢复进入又一个发展周期。30年的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效。经济发展带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贫困人 口减半。政府对初等教育的特别重视与普及保证了广大民众受教育的权利,减少因缺乏 最基本教育而导致的贫困。然而,独裁政府治下的印尼经济社会发展也积攒了许多问题。其一,不同地区发展 受益严重不平等4。这一结果主要源自于苏哈托政府政策性的重增长轻公平,以及在源头 的资源配置环节对首都所在的西部地区采取政治性的倾斜(因此,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也 被一些学者视作中央与地方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由于区域问题背后隐含着民族问题,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4、积攒了大量的民族矛盾,这些矛盾在98危机时大面积爆发。其二, 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促进经济增长,苏哈托政府政策性的搁浅通货膨胀治理,30年间的 经济发展始终伴随着高通胀(年通胀率稳定在1020%间,74年甚至达到41%)。通 货膨胀对中低收入群体尤其是是无法应对食物价格上涨的贫困人口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 负面影响,进一步从发展机会层面加剧居民内部的不平等。政府的强经济增长政策带来 经济社会巨大发展,但快速的发展和高压政治本身掩盖压抑了所存在的问题。三,1998至今:过渡时期的恢复与问题1印尼是少有的中东地区以外的OPEC成员国2印尼是世界第三大煤矿出口国,仅次于澳大利亚和南非。3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

5、胶合板生产出口国和重要的锯木出口国4 1993年东部地区4国内生产总值,农业产值、制造业产值、大中型企业仅占全国的7. 9%、15. 5%、2.4%、2. 5%,;而西部地区啲同样产值及大中型企业占全国的92. 1%、84. 5%、97. 6%、97. 5%,仅首都所在 的爪哇一岛就汇集了全国大部分新兴制造业4,贡献了 50%的GDP增长。有学者对此描述“当西部爪哇达到 高度工业化商业化水平时,东部仍处于刀耕火种的时代”。金融危机使一系列积攒的矛盾爆发,直接促成苏哈托政府的下台。严重的通货膨胀 5,高达11%的失业,中央地方不均的利益分配,不同地区不平衡的发展,显著加剧的 贫困等问题纷纷浮出水

6、面的同时为印尼经济社会发展启动了改革过渡的契机。改革过渡时期印尼的经济社会政策可归纳为如下几大方面:1,降低利率吸引外资, 刺激投资,解决长期以来困扰印尼经济社会的投资不足的问题。2,削减财政赤字,大 规模下放权力,开启地方能动性。3,在政策上开始对通胀和贫困及不公平予以关注6。 4,政治上由独裁向民主转变。经过上述一系列措施印尼经济社会逐步恢复并有了一定的发展。1,经济增长恢复: 0010年GDP增长率持续稳定在5%6%之间,2010年人均GDP达3039美元,约为 危机前的三倍。2,贫困情况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3,独裁统治得到改变,2004年举行 这正意义上的选举。然而,尽管近十年存在一定

7、的恢复发展,处于过度时期的印尼仍面临一系列问题: 1,高失业率。自90年代开始上涨的失业率在05年达到顶峰11%,随后因政策治理措 施有所降低,但截至2009年底印尼总人口失业率依旧高达8%,其中1525岁青年人 失业率高达22%。2,缺乏秩序的地方治理:由于地方相应秩序未完全建立,权利下放 带来的诸如中央地方目标不一致,实际政策不同步,腐败等问题阻碍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3,贫困面临新困境:失业带来城市贫民的增加;过渡时期社会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未 建立的背景下领导人事实上将注意力集中于重大政治问题,社会福利政策难以得到实质 性的执行。第二部贫困与不公平发展一,印尼减贫历程1, 19651998

8、苏哈托新秩序时期减贫成就显著。随着19691994年印尼人均GDP从70美元提高到700美元,大半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人口数从1976年的5420万下降至1996年2250万,贫困率也从40%下降为11.34%。快速的经济增长是本时期贫困减少的最重要原因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村存在 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剩余劳动力,同时,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工资的提高接纳了这部 分剩余劳力。新秩序时期的后二十年,约有一半的贫困人口通过非农化和初级城镇化脱 贫。初等教育普及保证贫困人口基本受教育机会苏哈托政府的一些社会政策如发放食 品券,制定最低贫困线等也有效的促进了减贫。一系列政策中,初等教育的普及对减贫 产生了

9、最为深远的影响:19741978印尼大规模修建学校,刻意将资源集中于初等教育。 1987年印尼全国小学入学率92% (其中农村地区儿童小学入学率91%,仅比全国低1个 百分点)中小学教育的发展保证了贫困人口基本的受教育机会从而大大减少了因缺少最 基本的教育而导致的贫困。不平等程度有所积攒但低于同期同地区其他国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印尼收入分 配差距日渐扩大。1993年,印尼全基尼系数0.34, 1996年增至0.36。并且,城市的贫 富差距发展快于农村:19931996年期间城市基尼系数从0.33变为0.362;农村则是从 0.26增长至0.274。尽管如此,经过横向对比我们却可发现该时期印尼

10、的收入分配差距 比其他东南亚国家小得多:90年代印尼20%最低收入群体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 与此同时新,马,泰,菲四国该比率仅分别达到2.8%, 4.5%, 5.4%和6.4%。印尼普通民5 98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率一度高达58%6实效如何有待考量众和贫困人口从发展中分享到的利益高于其他东南亚国家,尽管以苏哈托家族为首的利 益集团的确分享了发展利益的很大部分2,19982010过渡时期减贫新挑战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经济动荡,贫困加剧的同时开启了一个经济社会秩序改革调整 的新时期。此阶段苏哈托时期积攒的通胀问题,各种不平衡问题浮出水面并在政策上得 到重视。金融危机带来政府信用危机,公共服务资金

11、缺位,物价高涨7,失业猛增8度使贫 困人口从1996年的2250万猛增至1998年的4950万,贫困率也从相应的11.3%上升到 24.2%。随后,政府的一系列经济恢复政策和针对贫困人口的社会保护网方案使贫困状况 逐步缓解,至2004年,贫困人口总数下降至3610万(贫困率16.1%)。此后,由于海啸 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影响,减贫进程减缓。尽管截至目前,印尼减贫状况已恢复危机前水平,处于经济社会改革期的减贫事业 存在着如下几大挑战:1,赤贫人口(near poor/permanent poor怎么翻译?)与脆弱人口依然有比较多的人口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下不曾获得任何改变。数据统计显示 2005年印

12、尼仍有7.3%的人日生活支出不足一美元。与此同时,尽管只有15% 的人口生活在日消费1.5美元的国家贫困线下,却有约一亿多的人口(约占总 人口数一半)生活在日消费2美元的标准之下,面对突然的价格上涨,失业, 疾病等风险仅具备较弱的甚至不具备相应的承载能力。2,城乡差异:城市失业农村食品危机总体来看,印尼农村贫困程度深于城市。自1996年起,印尼城乡贫困率 始终存在78个百分点的差距。2010年印尼农村贫困率17%,与此同时城镇贫 困率仅为10%。但农村与城市各自存在不同的表现与特点。高失业高通胀是城市贫困面临的主要问题。金融危机后外资减少工厂倒闭 带来的大量失业与急剧的通货膨胀导致城市贫困人口

13、急剧增加。官方统计2002 年印尼城市失业率12% (高于全国平均的9.5%),但一些印尼学者认为事实上 2005年印尼仍有半数劳动力处于事业伙伴失业状态。与此同时农村面临食品危机,营养不良,基本医疗缺乏的问题。广大农村 儿童营养不良,许多儿童因严重营养不良传染上各种疾病甚至死亡。3,区域差异:地方自治,地区发展不平衡加剧贫困同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一样,印尼的贫困也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平衡。 由于近80%的人口居住在西部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印尼贫困人口的大部 分出现在西部地区。然而,东部地区的贫困率却大大高于西部地区:以2007 年为例,爪哇地区贫困率4.6%,巴布亚地区贫困率却高达40.8% (

14、其中巴布亚 新几内亚农村地区贫困率甚至达到50.5%)。这一巨大的不平衡源自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苏哈托时期首都 所在的西部地区承接了大部分的政治性倾斜的资源分配,东部地区资源及经济 发展的收益经由集权的财政体系几乎全部流回中央。同时,苏哈托时期为平衡 东西部发展实行的移民政策未能对东部劳动力实行良好的就业保护,导致西部 移民挤占东部就业机会,当地居民生存情况进一步恶化。98年后的改革过渡时期,为平衡地区发展差距,印尼一改“中央集权”大 力实行“放权地方”的体制改革。然而,由于下述几大原因,这一改革在近十7 98年通胀率一度达到58%8 05年失业率一度达11%年未能实质有效的推进贫困

15、的缓解:其一,权力下放初期的一定时期内,各地方利益集团内部冲突和地方权力 腐败纷起,民生及贫困问题得不到关注,贫困难以消减。更甚者,地方内部 利益集团的崛起滋生的腐败问题等可能进一步挤占资源,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 造成不公平的加剧,贫困的加剧。其二,资源分配的不均衡造成个地方财政状况不一,区域贫富差距有可能 进一步加大。自治后,仅有10个县市的财政有盈余,237个县市处于入不敷出 的情况,地方财政状况的差异以及区域商业旅游等经济资源的差异可能造成区 域发展的更大差异。4,贫困人口面临的普遍问题过度依赖农业:印尼农业产值占GDP的。,其就业却占了总人口的。 2004年印尼约6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

16、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低:80%贫困人口 仅接受了最基础甚至更少的教育。依然有许多贫困人口面临营养不良。第三部印尼政府减贫战略与政策概要印尼政府对于减贫的政策性重视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此后,减贫开始被作为重要决 策议题明确纳入政策性文件中。一, 政府减贫机构人民福利统筹部和跨部委减贫委员会是中央层面推进减贫工作的两个部门。其中, 人民福利统筹部成立于。年,是印尼中央政府三个统筹机构中的一个。跨部委减贫委 员会成立于2001年,其职责在于通过组织一系列的会议等交流活动,协调国家层面的 相关各方拟写中期减贫战略文件(I-PRSP),以作为国家减贫战略(SNPK)的纲要。地方层面,由于自治系统尚在建立完善阶段,专门的减贫机构尚未成熟,但地方政 府已开始关注减贫并进行相关努力。二, 减贫政策架构印尼减贫政策由横向三个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